我对中国风景园林的一些认识

by Jan 27, 2010
by 简圣贤 Jan 27, 2010

编者按:近年来,中国风景园林行业内纷繁复杂,略显浮躁,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笔者提出了他对当今的风景园林行业的一些思考,与我们分享其对中国风景园林的认识。

作为一名风景园林的学生,从本科到硕士再到博士,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思考,而如何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设计思想,对于长期“蜗居”在学校的我来说,真的不敢提太多。但如果就我个人对专业的学习和认知来看,我愿意与大家分享一些我对中国风景园林专业的一些看法和认识,也当作是一个与大家一起探讨的过程。

1.风景园林实践的主要力量构成

目前在中国进行景观设计实践的主要力量,我个人认为主要集中在四种类型的设计团体:

  1. 地方园林设计院或规划设计院和建筑院下面的园林所或景观所,主要控制着大部分公共景观项目的设计,当然也包含部分承担其它设计公司的施工图设计;
  2. 境外设计事务所的中国分公司,这主要包含几家境外大公司,以前期概念和方案设计为主,也做到扩初设计,主要集中在城市设计、住宅区和商业地产的景观设计业务;
  3. 国内所谓的假洋鬼子公司,也就是利用在国外注册的公司身份,但很多时候,其设计团队基本是清一色的本土设计师,这类公司以住宅区景观设计业务为主;
  4. 民营的设计公司,在中小城市以此类公司居多,并为了能承包工程施工而直接向甲方赠送设计。

可见,在当代中国,实际上从事景观设计实践的设计人员还是以本土设计师为主,同时很多境外设计师对本土设计师的影响非常大,以至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本土设计师都在模仿境外设计师的设计形式。但因为缺乏对景观设计内涵的理解,最终很难形成自己的设计,更不用说是创新了。当然,这种情况也跟国内的设计市场有关,原因还包括行业管理水平较低和甲方的认知水平不高等等,但我认为景观设计师首先要从了解自我和反省自我出发。只有提高了自身的设计修养,提高了景观设计实践的总体水平,提高了行业的管理水平,才能逐渐提高行业的社会地位,才能利于风景园林专业的长期发展。

虽然在过去十多年的发展当中,中国现代风景园林设计行业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在当代中国的高速城市化进程当中,我始终觉得中国的设计缺乏一种设计思想,缺乏对设计本身的认识。一句话:在当代中国,不是缺乏具备设计技巧的设计师,而是缺乏具有设计思想的设计师。对风景园林而言更是如此,目前的实践仍然过多的停留在空间构图等形式主义上面,却缺乏对设计实践的反思和理论研究。也许很多人会说,这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现状所决定的,我们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去反思,更不用说是理论研究了,但面对中国当代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我们的确也需要开始反思:如何发展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风景园林设计?

尽管中国当代的景观设计发展历史较短,但实践却是在如火如荼的进行,而幸运的是在最近十多年的发展过程当中,行业的设计师已经开始对中国本土的景观设计进行反思,只是大家都还在探索过程当中,这是一个好的开端。但从上文的分析中,目前大部分中国景观设计师都是本土设计师,而且大部分公共景观设计项目都掌握在国有体制的设计单位手中,而在当代的中国景观设计团体当中,这种类型的设计单位是最难做出创新的设计团体。反观国外的景观设计的创新,基本都体现在公共景观设计项目当中,表达了当代风景园林设计的发展趋势。以当代中国景观设计的现状来看,景观设计缺乏创新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设计思想,而影响他们缺乏设计思想的莫过于是他们所接受的大学教育。因此大学本科的风景园林专业教育对行业的发展其实起到了根本的影响作用,如果大学阶段不能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想从根本上改变中国风景园林行业发展的现状是不大可能的事情,更不用谈对中国传统园林的继承与发展。

2.风景园林专业教育

而之所以谈到大学的专业教育,我个人认为目前中国的风景园林专业教育存在不少问题。首先缺乏专业的教育委员会,而且我们的专业教育体系比较陈旧,不能跟社会发展同步。尽管我们已经培养了很多具备设计技能的设计师,但还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尤其是缺乏对设计思想的培养。而且就设计思想来谈,一方面缺乏对中国传统造园的理论研究,另一方面缺乏跟国外发达国家的学术交流,这两方面的原因导致目前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很难有较大的突破。其次,硕士教育显得非常空洞,不能进一步的提供学生的专业素养。很多学校的硕士教育基本就是重复本科课程,然后跟随导师做实践项目,最后撰写硕士毕业论文。其实,在硕士教育阶段,学生来自具有不同背景的学校,该阶段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在设计思想的教育方面。最后,国内的博士教育,缺乏学术研究氛围,缺乏对研究方法的教育,缺乏国内和国际交流,导致很难完成一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

3. 中国风景园林如何创新

提到景观设计的创新,在发达国家,随着城市化的结束,大家都在进行不断的创新思考。而这种创新可能更多是因为实践对象的变化,需要我们运用一些新的技术手段去解决新的问题。相反,在中国更多还是城市化过程,因此我们面临的问题可能跟发达国家现在面临的对象并不一样,但我们应该在发展过程当中汲取西方城市化过程当中的经验,结合本土的历史文化现状,进行自我更新的城市化实践。而且,在文化上,中国更多的与欧洲发达国家类似,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本土文化,但在地理环境上,中国跟美国的地理环境又具有几分类似。我们要考虑到景观设计的地理和文化差异,有选择性的汲取国外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所以,我们在当代中国景观设计实践过程当中,不能仅仅停留在空间形式的追求上,也需要跟随整个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思考中国本土的历史和文化在景观设计实践当中的体现,即在当代中国景观设计当中进行本土化的自然表达。

4.传统园林的继承发展

另外,国内目前在讨论有关传统园林继承与发展的问题,就我个人而言对传统的继承与当代的发展已经融合,继承更多需要创造性的继承。况且当代中国的景观设计实践已经不同于传统的园林设计,本质上我们需要对当代的景观设计进行重新的思考与认知,不能仅仅停留于在传统园林设计的继承与发展的基础上。我们应该重新审视当代中国风景园林的发展与传统园林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不应该一味的停留在对传统园林继承与发展的讨论当中,更多的是应该走具有当代中国特色的景观设计道路,而我认为这条道路主要内涵包括:第一就是创新,应该从培养具备专业技能的设计师开始转变为培养具备专业技能和设计思想的设计师;第二就是要审视国际上当代风景园林的发展趋势,仔细研究国外发达国家风景园林发展的发展历程,有选择性的汲取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成果;第三要重视对中国本土文化和本土景观的研究,建立当代中国景观设计师自己的景观设计思想,指导中国本土的景观设计实践。

以上是我对当代中国景观设计发展的一些认识与思考,希望与广大同行进行长期的交流与探索。也希望中国的风景园林行业明天会更好。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

简圣贤

简圣贤,YouthLA志愿者,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风景园林系在读博士,宾夕法尼亚大学设计学院风景园林系访问学者。

74 discussions
  1. jingyanxin says:

    沙发。
    在下认为创新不一定就有意义,大众要求其实并不高,如果都是鸟巢央视大楼这样的创新设计对中国反而是浪费的。

    • jacklion says:

      @jingyanxin,
      在下认为一切的意义都在于创新。大众的要求何尝不是无时无刻不在创新的设计作品引领的?
      鸟巢央视所表现的价值我们当然可以批判,但是这种批判本身就是创新带来的进步。

      • 仇银豪 says:

        @jacklion, 看到了走在学科前沿的学院派和踏实干事的实践派两者间思想本质的差别了。哈哈

      • jingyanxin says:

        @jacklion, 我理解你的意思,我所指的是阶段性问题,在一定阶段内(不指永远),创新也是满足大众需求的一个部分,不是全部。举个例子,对于灾民马上需要帐篷的情况下,我们需要马上设计出新颖的帐篷么?暂时只需要按程序尽快顺利运到给每人住上,以后重建城市时再创新设计出更抗震的房子(其实抗震等级的提升不需要太多创新),当然也许对创新的理解不同。
        小仇同学说的有一定道理,在实践中,当然该创新时也需要创新,但不能每个项目都像朱老师那样去创新,那样就生存不下去了。

        最后说一下,中国正处在一个工业化还未完成的阶段,很多的地方连脏乱差都没有解决,那些地方的百姓要的只是一个造价便宜,基本整洁的环境他们就满足了,而不是新颖的设计。
        说个更好理解的:当你没有太多钱买房子时,出现个低价房,你会去挑剔这个小区户外园林么,恐怕户型你都不会去太理会了。。。。。

        • jacklion says:

          @jingyanxin,
          “最后说一下,中国正处在一个工业化还未完成的阶段,很多的地方连脏乱差都没有解决,那些地方的百姓要的只是一个造价便宜,基本整洁的环境他们就满足了,而不是新颖的设计。”
          这个问题我前不久和一个专家讨论过,当时我也是这个观点,认为中国还在发展中,和发达国家不是一个阶段,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解决一些问题。发达国家用了二百年,我们才几十年,所以可以慢慢来不着急。但是后来发现确实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考虑。
          虽然中国正处在一个工业化还未完成的阶段,但是现在世界上的科技早就发展到了非常先进的水平。很多东西都是现成的,可以直接拿来为我所用。就是说那些连脏乱差还没解决的地方,有可能一步到位,马上享受到非常高品质的环境。而且现在“高品质的环境”可能需要的投入并不比“最基本的整洁环境”多多少。只要决策者有这个眼界和意识,完全可以做到跨越式的发展。决策者的眼界和意识,需要我们这些出方案的去影响。
          所以创新并不是个搞新形式的狭义概念。如果能把最新的科技和方法很合适的运用到我们现在的现实条件中,就是说给他山寨过来,其实也是创新。
          另外,就算是在灾民马上需要帐篷的情况下,也是需要创新的。而且这种工作已经有了。这次四川地震之后,马上就有一批建筑设计师投入到灾后应急住宅的设计建造工作,包括用一些提供新结构但是结合当地材料和劳动力自发建设的新的建筑模式。
          总之我觉得,如果不需要创新,我们就没有必要存在了。设计师不就是干这个的吗?

      • jingyanxin says:

        @jacklion, 再跟优秀的郭侠玩下辨论游戏吧,这里指出个逻辑偷换概念的问题

        帐篷不等于应急住宅,灾民如果等待应急住宅设计出来再建造出来,再住,那会露宿1个月的

    • jingyanxin says:

      @jingyanxin, 基本同意你的观点,不过,这是一个理想的状态,“而且现在“高品质的环境”可能需要的投入并不比“最基本的整洁环境”多多少。”首先,聘请清规院设计师聘请博士,费用就跟地方设计院设计费不同吧?何况还有当地施工单位的施工水平,“高品质的环境”到底比“最基本的整洁环境”多多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至于说到创新。我也提到了是“对创新的理解不同。”广义的来说,所有的设计师哪怕是一个业余设计师;所有的设计,哪怕就是3流施工队现场设计,都是面对不同的场地不同的使用者,都有创新的成分,只是多少的问题了。

      争论字面意思没有什么实际意义,这里我引用此文章作者的话就可以了:“一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的研究中国传统园林,其实越是自己的东西,才越具有价值;二要不断汲取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最终要结合中国国情,结合社会发展需求,开创中国风景园林行业的新局面。”

  2. 钟惠城 says:

    火花!火花!喜闻乐见!继续碰撞!

    另外,看见简师兄的文章一会儿用“景观设计”,一会儿用“风景园林”,让我想起最近的一位LA学子的投稿,我们建议其使用“风景园林”一词,但他对我们说坚持使用“景观建筑”,并给出了他使用这个词的理由。我们给予了最大的理解和支持。

    各执一词无可厚非,只要立场坚定、掷地有声,我们一定给予支持!摇摆不定,对自身、对行业,不是什么促进。

  3. jsx says:

    其实,对于景观设计或风景园林一词,我偏重于使用风景园林,但在当前景观设计似乎更加被社会认同,所以这需要我们的学会多久努力推广。而且当前西方国家谈论更多的是landscape, landscape transform。所以我希望国内的学校不要纠结于专业名称,其实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名称从未改变,虽然内容会随着时代改变,这很正常。但国内总喜欢把专业名称变来变去,混淆视听不说,还很容易误导社会大众,实在不值得提倡。
    另外,我并不属于学术派,我所提到的创新,其实在设计思想和设计实践两方面是相辅相成的,因为有了创新的设计思想,必然会带来创新的设计实践,反过来也是。而我个人对于中国风景园林行业的观点是,一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的研究中国传统园林,其实越是自己的东西,才越具有价值;二要不断汲取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最终要结合中国国情,结合社会发展需求,开创中国风景园林行业的新局面。

    • jingyanxin says:

      @jsx, 一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的研究中国传统园林,其实越是自己的东西,才越具有价值;二要不断汲取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最终要结合中国国情,结合社会发展需求,开创中国风景园林行业的新局面。
      在下非常支持!

  4. HOWL says:

    其实回国实习还有认识的一些设计师朋友我觉得感觉国内设计都做得好快~也许是从学校的快题就开始了吧。。。在学校时候,我们的设计周期基本上是按照规模的大小从3个星期以上到几个月的(大一大二),毕业设计更是一学期做survey一学期开始设计。8小时出图感觉有点吓人的。。。东西最后要建出来,都是花钱的,如果没有足够的调查和反复的推敲。。即使大师也不一定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做出好的东西吧。。。。我只知道我读书的哪个城市中心的那块重新设计项目耗时12年,前期的调查与设计就花了七年,而且是一个团队在搞。。。他们效率低下是一方面,但是无可否认地的确准备充分思考尽量周全才可以最大化其使用价值,降低绝对成本。。。而不是过个十几年就推到了重建。。。(不过这个也不是景观设计师能决定地)。局限的个人看法而已。

    • jingyanxin says:

      @HOWL, 没有必要跟外国比,在中国没有速度就很难生存,也不用感慨,如果感慨还有更多的国情需要感慨(房地产经济、贪污、贫富差距。。。)。你所思考的只需要如何适应这个游戏规则,等你有了强大的能力后可以试图改良些什么。
      这句话适用所有行业

      • HOWL says:

        @jingyanxin, 国情不同,这也许就是很多国外的理念无法在国内实现的部分原因吧。。。所以我觉得在学校还是好好学习,提高自己才有可能以后更多可能变得强大。。。才有能力转变一些事情~老俞貌似就是这样得吧:)

        • jingyanxin says:

          @HOWL, 恩,老俞其实所做的很简单,利用早期归国哈佛博士的身份,把西方现代园林搬回中国(代表——岐江公园、永宁公园)同时很自然的加上了自己童年的一些记忆(田、野草),让人们看到了较新的城市环境设计形式,同时加上他过人的头脑和勤奋,LA界“花魁”就此诞生!虽然老俞也就这三板斧,但相比之下,别的所谓业界牛逼设计师做了什么成果?包括在在下自己,基本都是在抄袭。

          虽然在下一直认为现在中国更需要的是包豪斯的大工业设计理念,更便宜更快捷更实用的设计,但是即使在此语境下,也确实仍需要增加创新的成分,这里再次涉及到创新这一词语,应该会有一丝不同的意义吧。

  5. niming says:

    写了很多,但都有些似曾相识

  6. 曹凯中 says:

    中国风景园林缺的不是思想。缺的是核心技术,无法构建出自身的技术壁垒,造成从业人员面对甲方是更多以意识形态作为沟通的桥梁,从而使得整个行业充满了务虚的口号。

    • jacklion says:

      @曹凯中, 我觉得说得很有道理。风景园林专业性的技术是啥是咱们都得好好想想的。

    • buzz says:

      @曹凯中, 要害!在跟甲方的“谈判”中,完全没有硬筹码

    • jingyanxin says:

      @曹凯中, 那,老外的技术壁垒是什么?生态技术?

      • 彭路 says:

        @jingyanxin, 不光是生态吧,正在挖掘城市问题的景观处理途径我想。

      • 曹凯中 says:

        @jingyanxin,
        呵呵,小话题引来的大讨论。
        其实我所提到的技术壁垒是个很简单具体的概念,没有牵扯到如此广泛的
        经济学概念。
        即:风景园林师做的有什么是别人无法做的?
        说到材料,结构,构造,细部,也许建筑师比我们更擅长。说到宏观,功能,条理,大局观,也许规划师比我们更擅长。
        那剩下的还是什么?
        仅仅靠一些从造景层面上出发植物学的知识和经验?
        仅仅靠一些近似于乌托邦式却又缺少科学技术支持的生态幻想?
        也许这个及务实而又务虚的问题是值得我们每个从业人员去思考,发展的新课题。

  7. jingyanxin says:

    buzz: 他们关心的只有两个字:政绩。
    jacklion:财政、人口、贸易、环境、医疗、教育、建设、治安、上访….

    我觉得说的都很对!
    通过景观途径能解决的城市能有多少呢,可以用微不足道来诠释,那甲方面对微不足道的事,你拿出“技术壁垒”能多大程度上“要挟”到他?

    世界赋予我们的使命主要就是美化室外环境,我们的技术有美学、心理学、大众行为学、植物学、生态知识、新材料知识、城市规划知识。。。。必要是还要学习水利知识、铁道安全知识、土壤盐碱治理知识。。。我不知道老曹所指的技术缺失是指什么?

    • jingyanxin says:

      @jingyanxin, 忽然想起来,所谓的“技术壁垒”也是存在的~~~~云南绿大地有很多育苗基地,人家上市了,东方园林也想上市,于是也去参投资了很多苗木基地,形成采购网络降低了苗木成本,形成市场垄断,也上了。。。。。这,设计师干不了。

      • 刘欣 says:

        @jingyanxin,
        东方园林上市招牌可不是“参投资了很多苗木基地,形成采购网络降低了苗木成本,形成市场垄断”,现在的苗木市场哪来的市场垄断?人卖点是而是全产业链一条龙,艺术造园第一股。什么是全产业链请参看中粮全产业链的广告。
        何况技术壁垒和垄断两码事,比如说利乐包,你蒙牛要用这个包装,就要给我专利费。这是技术壁垒,蒙牛要进家乐福,交的进场费,是家乐福垄断获得的超额利润。
        现在提倡低碳经济,集约发展。以后你不得不用我的节水or水资源回收技术,我有专利,你就得交钱。这才是技术壁垒。

        • jingyanxin says:

          @刘欣, 技术壁垒不是垄断,但技术壁垒能带来垄断,没看我加引号的么?呵呵
          至于东方园林的卖点,这是去年拜访何巧女时她亲自说的,不是我自己编的,是不是我就不得而知了,没参与他们经营业也不买股票

    • 刘欣 says:

      @jingyanxin,
      “财政、人口、贸易、环境、医疗、教育、建设、治安、上访….”
      归根结蒂还是“政绩”。
      政府官员也是人,是人就有需求,他们的需求是什么。自己要有权有钱,子女有发展。
      其他的一切无非是实现自己需求的工具。所谓城市规划、LA,只是诸多手段中的几个罢了。
      理想的结果,是他们在达到自己的目的的同时,其行为的外部不经济达到最小,要是顺带有点外部经济正收益,那就是旁人额外的收获了。
      ps,真有“为人民服务”的官员不在此列,如果中国还能找出这种JP的话。

      • jingyanxin says:

        @刘欣, “财政、人口、贸易、环境、医疗、教育、建设、治安、上访….”
        归根结蒂还是“政绩”。~真要严格说政绩也不是根本,根本是什么,不用我说吧?

  8. jingyanxin says:

    朱育帆老师曾跟我说:“我向甲方报价一平米设计收费80,爱做不做!”

    这算不算壁垒?

    由此可见:景观设计的“壁垒”跟律师、医生一样,看你的经验&知名度,还有人脉关系。没有所谓的核心技术壁垒~~~我认识个建材公司,有一项关于高强度水泥的技术专利,就能一年产值几十亿。。。行业不同~~

    • jacklion says:

      @jingyanxin, 所谓技术壁垒,就是你的专业性。同样的事,别人干没有你专业,那么只能请你来。
      以前杨锐老师找我谈过一次,他认为这个专业在学科建设上有五大方向:历史与理论,规划与设计,保护与管理,工程与技术,植物应用。 我觉得在应用层面上工程与技术最能体现专业性,植物应用其实也应该算在专业工程技术之中,而且是非常关键的专业工程技术。

    • 刘欣 says:

      @jingyanxin,
      这只是挟技自重罢了。
      不找你,就清华都还有胡洁、杨锐呢。何况“文无第一”,别人未必做出来的不好。
      退一万步讲,LA只是锦上添花,难道我报规施工一定要用什么什么做的景观设计?
      《天安门》里那个做灯笼的老工匠,除了他没人会做那么大的灯笼,技术壁垒了。

      • jingyanxin says:

        @刘欣, 呵呵,是啊

      • jingyanxin says:

        @刘欣, 不过我好奇的是,对于园林设计“技术壁垒”这个问题,阁下的观点是什么?恕在下愚钝没看出来~~

        • 刘欣 says:

          @jingyanxin,
          关于”技术壁垒”,在下非是做学问的,才疏学浅,没有能力阐释,不过上面举了例子,是否得当,愿闻阁下高见。
          此外,何巧女“亲自”对阁下说的卖点,可与券商认可的一致?可与炒家鼓吹的一致?虽然“没参与他们经营业也不买股票”,但阁下是做学问的博士,既然在谈风景园林,今后何不借此研究下这一该行业唯一的上市企业,至少招股书中或许有资本认识对这行的见解,也未可知。从多个角度看风景园林,不会无益吧。

      • jingyanxin says:

        @刘欣, 刘同学难道是股坛中人?
        不巧在下也不是做学问的。更不是什么博士。
        另外,绿化行业唯一的上市企业也不是东方园林~~~~~云南绿大地是第一家~~主营:苗木种植和销售 绿化工程设计和施工。

        何巧女“亲自”对阁下说的卖点,可与券商认可的一致~~~~~~~~既然阁下如此认真,那我就稍微说一下,东方园林上市之前,我曾跟随前公司老总去拜访何巧女请教上市过程,何说到一个问题,就是券商一般对工程企业不感兴趣(你看有几个是民营工程公司上市呢?究其原因,就是市政工程属于“关系”行业),他们对设计也不敢兴趣,这也是前几次上市失败的原因。那上市包装卖点在哪?这次上市,他们向云南绿大地学习,希望能建立起北方苗木网络,供自己施工,降低成本带来利润提高。(毕竟施工时该公司主力利润来源,而不是什么艺术造园第一股,股民关注利润而非艺术),至于券商怎么忽悠股民,那是另一个环节了~~哪个真实哪个虚假,大家可以自己判断。

        当然,我所知有限,毕竟跟设计没啥关系。

        • 安友丰 says:

          @jingyanxin, 根据我对东方园林公司及其主要领导人近二十五年的了解和研究,东方园林公司成功上市的根本原因是: 对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不懈追求!

        • 刘欣 says:

          @jingyanxin,
          1.绿大地所属的行业版块是林业,和东方园林不是一个版块。
          2.“人卖点是而是全产业链一条龙,艺术造园第一股。”请不要只看后半句。苗木基地是东方园林所谓的全产业链的、被投资人认可的一环。
          3.利润不是普通股民关注的重点。
          这些自然不是设计,是产业。风景园林行业可谈论的,也不止是设计。

        • jingyanxin says:

          @jingyanxin,

          我们的讨论已经跑题很远了~~没有多少意义~就此中止吧~

    • 安友丰 says:

      @jingyanxin, 其实,二十人民币一平米朱老师也做……

      • jingyanxin says:

        @安友丰, 对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不懈追求!不才在下很同意安老的观点,不管哪个行业,都不需要刻意追求所谓的“技术壁垒”,如果非要一个“核心竞争力”的话,那就是用心,一切自然都会来了。

  9. 安友丰 says:

    对于所谓“技术壁垒”n年前欧阳修同志就曾有过精辟阐述,原文如下: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其实技术不是问题,问题在于我们是否用心……

    • jingyanxin says:

      @安友丰, :)

    • 钟惠城 says:

      @安友丰, 我的语文学得差,把安老师引用的这段话拿去百度了,才了解了全文的意思。。赞叹!!赞叹!!

      PS,在此拷贝一下现代文版:

      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世上没有人能和他相比,他也凭着这一点自夸。一次,他曾在自家的园圃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一旁,不在意地斜着眼看他,久久地不离去。老翁见到陈尧咨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不过微微地点点头赞许这情况。

      康肃公问道:“你也会射箭吗?我射箭的本领不也很精湛吗?”老翁说:“没有什么别的奥秘,只不过是手熟罢了。”康肃公听后愤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武艺!”老翁说:“凭着我倒油的经验就可懂得这个道理。”于是老翁取过一个葫芦立放在地上,用铜钱盖在它的口上,慢慢地用杓子把油倒进葫芦,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不沾湿铜钱。老人说:“我这点手艺也没有什么别的奥秘,只是手熟罢了。”陈尧咨见此,只好笑着将老翁打发走了。

  10. 安友丰 says:

    两点说明:
    一、东方园林公司2008年苗木外销收入占公司总收入的0.33%,苗圃建设一直是东方园林的软肋。
    二、卖油翁与将军都没入错行。

    • jingyanxin says:

      @安友丰, 1、我听到记得是的北方苗木采购网络,不是自己建设苗圃。况且,园林建设的核心之一就是苗木,苗好又便宜意味着效果好利润高;
      2、开个玩笑,不过,对错就看你的视角。安老师总是以超然的眼光看世界,颇有道家的神韵,不过,在下更倾向于儒家的思想,各有利弊吧。

      思想很多,必有一款适合咱。

      • 安友丰 says:

        @jingyanxin, 东方园林公司上市后,募集资金投向有一半要建苗圃。招股文件中明确要建8400多亩的苗圃,“北方苗木采购网络”如没有核心苗木基地是不可能形成的。
        也开个玩笑:不管道家还是儒家,仗可以不常打,油可能要天天吃……

        • jingyanxin says:

          @, 东方园林公司上市后,募集资金投向有一半要建苗圃~~~~~~~~这就是公司对投资者的承诺。

          一个制造公司募集资金后可以扩大生产线扩大利润,而设计公司或工程公司,你拿到钱后怎么扩大生产?送礼?~~应该说对于可复制性不强的企业,投资商是不敢兴趣的!!!所以,只有通过建立苗木采购网络(这就是做产品了,可以复制,同时还能兼营地产),才能保证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这,也就是我所说的“壁垒”,其实就是价格壁垒。

          油是要天天吃,但不一定非需要那种奇怪的技术,能节省多少油呢?

          仗不常打,但是将军必须有,射箭技术也必须有。前提是在古代。

          卖油翁应该思考的是什么?不是奇怪技术,而是怎么卖的更多,这也是“康肃笑而遣之。”的另一种读解吧?为什么笑?将军的想法我认为不是那么简单,而文章作者把其简化了。

  11. 曹凯中 says:

    呵呵,小话题引来的大讨论。
    其实我所提到的技术壁垒是个很简单具体的概念,没有牵扯到如此广泛的
    经济学概念。
    即:风景园林师做的有什么是别人无法做的?
    说到材料,结构,构造,细部,也许建筑师比我们更擅长。说到宏观,功能,条理,大局观,也许规划师比我们更擅长。
    那剩下的还是什么?
    仅仅靠一些从造景层面上出发植物学的知识和经验?
    仅仅靠一些近似于乌托邦式却又缺少科学技术支持的生态幻想?
    也许这个及务实而又务虚的问题是值得我们每个从业人员去思考,发展的新课题。

    • jingyanxin says:

      @曹凯中, 你说的很对!
      我个人只是比较反对很多人总认为国外的设计师就NB,就有让园林影响世界的利器,把他们放到我们的环境下,做的可能还不如我们。这大可不必。

      风景园林师做的有什么是别人无法做的?可以想想,我们做的也许还有更多?

      有个地产项目,我们在做设计同时,把市场分析,广告宣传,策划文案,小区道路规划调整全做了,而且都采纳了.
      世间本无行业之分,有的是指有心与无心之分

    • 钟惠城 says:

      风景园林师有很强的驾驭能力,他们掌握的知识和视野更完整,这点在国外体现得尤为明显。。当建筑师、规划师和风景园林师合作时,风景园林师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在国内,甲方不知道我们可以做得更多,更认为我们不应该做得更多,要拓展我们的地盘,每位风景园林师都努把力。。。

    • HOWL says:

      @曹凯中, Garrent Eckbo 在landscape for living (1950)里曾举例探讨‘ theory in art’的功用, 部分原文如下,“ architect 2day can plan a better house than the carpenter,the brickmason, or the general contractor, ‘cuz if he is abreast of the possibilities of his profession, he is more aware of the maximum potential for an interior harmony of space, size and form, for an exterior harmony of open and solid wall, for the most satisfying combinations of materials.”
      窃以为用在景观并不失偏颇。landscape is everything about it.对于你的看法,我宁愿认为,相比建筑或是规划,我们所知更多,知识的交叉融汇不失劣势反而让我们思考得更为周密全面。另:其实我一直都觉得规划(是urban/town or regional planning?)是景观的一个分支,学校都有开专业课的。读了一个summer paper,觉得受益匪浅。

      • 周啸 says:

        @HOWL, 同意,LA大体上可以分为Landscape Planning和Landscape Design,Planning决定做什么,Design决定怎么做。

  12. 绿萍 says:

    总的来说,中国讲究单位品牌,什么地方设计院等等,国外的个人英雄主义延伸到了他们讲究的是个人品牌——某某人的事务所,以至于中国的年轻设计师很难出头
    还有一点就是,我们上学时所做的设计,要想拿高分,就得符合老师口味,出了社会,要想竞标成功,就得符合甲方、领导的口味,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国的园林设计怎么提高,唯有我们国民总体意识提高,才有看到些希望

    • jingyanxin says:

      @绿萍, 恩,不过国民意识需要专业人员逐渐引导~~这就是设计师的责任之一

      • 绿萍 says:

        @jingyanxin, 呵呵,看来责任相当重大啊,很多人听说我是搞园林的,第一反应就是:“种树的?!!”任重而道远啊!

    • jingyanxin says:

      @绿萍, 对了需要说的一点是,国外的年轻设计师也许更难~~~~他们项目少,那些仅有的项目都给前辈拿走了(可以问问国外工作的朋友,也许我理解的有误),而在国内,20几岁的就能主持几亿投资的项目(当然,做的咋样是另外一回事了)

      • HOWL says:

        @jingyanxin, 我觉得国外年轻设计师大部分也在前辈的事务所里工作吧。

      • 绿萍 says:

        @jingyanxin, 确实,央视新楼的设计者就有称他在中国这几年做的设计数量如果在他们国家也许一辈子都出不来,在中国搞设计效率太快,质量上就不免打了折扣。
        景观设计国外现在差不多都饱和了,在中国的机会和发展空间确实很大,但可惜中国目前这个行业的机制、人才甚至人们对这个行业的意识都还跟不上,希望中国不要走国外的老路,非得吃一垫才能长一智。

        • 周啸 says:

          @绿萍, 风景园林涉及范围很广,小到庭院设计大到区域规划都有工作机会,至少在美国距离饱和还早呢。

  13. xwueji says:

    借用孙先生的话“通晓古今,放眼世界,批判吸收与创新发展!”

简圣贤

简圣贤,YouthLA志愿者,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风景园林系在读博士,宾夕法尼亚大学设计学院风景园林系访问学者。

清华同衡学术周 毕业设计 Hans Joachim Mader 纪念性景观 讲座 Jack Ahern 迪拜 TOPOS 骑行 国际风景园林师高峰论坛 碛口古镇 公共花园 可持续化 证书 Mader 什刹海 机场 风景园林学会2015年会 禅修 论坛 空气污染 区域园林 雕塑公园 罗马奖 AGER 盐湖城 风景园林学 绿色基础设施 苗木 手绘 意识形态 刘秀晨 德国市民花园 景观都市主义 雨水 职业实践 Diana Balmori 建筑 博士 老人 便携 美国 现代主义 海平面上升 技术 孟兆祯 清华 Vista Hermosa 跨学科教育 流浪汉 图解 商业建筑 年报 银泉市 Silver Spring 种植装置 WEST8 就业 玛莎·施瓦茨 GSD 可持续城市 绿色屋顶 设计研究 纽约 维吉尼亚理工大学 灾后 托滕堡公园 政治 马克 MLA RTD 何巧女 垃圾 Prof. Nigel Cross SANAA 雕塑 哈佛 青海 伊利诺伊大学 UIUC 普渡大学 树屋 设景 苏州古典园林 盆景园 托马斯·丘奇 迪士尼音乐厅 风景园林月 挪威 捷得国际 钓鱼岛 幻觉 雨洪管理 年会 城市雨水 ASLA LEPC Juergen Weidinger 实验 英国 岭南园林 安友丰 多样性 SWA 创业 Prof. Wolfgang Jonas 绿墙 韩炳越 会议 城乡 哈普林 halprin 人文 地砖 保护 游乐场 鹈鹕湾 沙龙 散步道 BIM IGA 生态 绿道 纵向耕作 辰山植物园 NITA 牛雄 西方建筑 布鲁克林大桥 历史理论 布法罗河湾散步道 五角大楼 王欣 迪士尼 Disney 调查问卷 城市景观 数字图解 土人景观 鸟类 天津大学 概念方案 世博 世界风景园林师高峰论坛 毛细水 鹿特丹 铁路 文化景观 Ron Henderson 中央公园 广场 洪盈玉 设计展 太阳能 喷泉 开放空间 雪铁龙公园 新青年读老经典 住宅花园 北京 教育 Media Ship 华盛顿 棕地 国家公园 原子城 布鲁克林 旅游 LAM 台湾 logo 瑠公圳 风景园林新青年,就在你身边 LIM 种植 首尔 Vertical Greening Systems 翻译 康奈尔大学 工程 留学 希望小学 历史 方塔园 可持续 Peter Walker Kingston University 墨西哥 校园 客座教授 竞赛 深圳前海 Prof. Loidl-Reisch 反思 北欧 志愿者 TAMU 9.11 三倾园 Prof. Jürgen Weidinger 水文 地域性景观 南湖中央公园 花园 批评 低收入住宅 交通节点 枡野俊明 ARC 龙安寺 碳补偿林 公益 绿色设计 环境 经典 禅意 数字景观 西安世园会 场所 西班牙 新西兰 香港 合作 Michael Van Valkenburgh and Associates 加州花园 经验 沥青 教学 滨水 北川 沃夫岗·哈勃 万科 设计未来城市 低能耗 德国 维格兰 视频 张乔松 贝聿铭 城市建设 IFLA 园博会 自杀 居住区 2012IFLA亚太区会议 上海 参数化设计 佛罗里达 如园 北林 James Corner 考研 钢笔画 野生动物廊道 河流 植物 狼牙山 联谊 Dr. Rosan Chow Brownfield 矶琦新 Gesche Joost 设计竞赛 护栏 日本 自然文化资源 长椅 广州市绿化公司 京津冀 Xeritown 公园 LABash Greenway Ruggeri 城市 铺装 行业 马晓暐 纪念碑 成范永 宋晔皓 裁员 视觉文化 朱胜萱 王劲韬 Prof. Gesche Joost 保研 教学元素 新加坡 城市空间 预制混凝土 人居环境 Gleisdreieck 珊瑚礁 新年 2012IFLA 空间 安藤忠雄 风景园林学会2013年会 日本设计 夏成钢 Malden 风景园林 美术馆 弗吉尼亚大学 UVa 展览 朱育帆 香格里拉植物园 学习方法 书评 2013北京园博会 休斯顿探索公园 水景 俞昌斌 檀馨 Waterboxx 泰山 儿童 巴塞罗那 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 华南 枯山水 buffalo 宾夕法尼亚大学 非言述性和默会性知识 几何 湿地 庭院 加拿大 环境效应 铺地 步行街 植物园 水盒子 冯纪忠 卡尔维诺 风景区 韩国 摄影 Stoss Landscape Urbanism 地震 古根海姆博物馆 数字化 Julius Fabos 洛阳 法国 购物中心 多伦多 北角公园 永昌河 ASLA学生奖 公共交通 陈俊愉 张唐景观 马萨诸塞大学 UMass 欧洲 自然观 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