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硬伤中的优势——留学申请经验总结

Finding Advantages in Adversity - Experiences on Applying for Studying Abroad

by Aug 03, 2010
by Melanie Su Aug 03, 2010

编者按:作者用全面、辩证的方法讲述了自己在美国留学申请过程中以及申请结束后的体会和收获。她的教训值得大家吸取,她的感悟值得大家品味,她的意见值得大家聆听。但就像作者自己所说的,YouthLA也希望大家不要盲从,正确的认识自己,最终走上成功的道路。

有人说过,留学申请能让人在短时间内经历各种复杂的心情,人生的喜怒哀乐都集中体验。当我走过这段特殊的日子,一切都尘埃落定之时,还真是这种感觉。浓得一辈子都忘不了。

关于喜悦

我原以为这段日子会忙碌、辛苦、孤独和焦虑,当我做好一切心理准备开始这段旅途的时候,却欣喜地发现,我充实、愉悦和感动。因为我得到了很多人无私的帮助和陪伴,有同学、朋友、师兄、师姐、师弟、师妹甚至老师;有身边的朋友,也有素未谋面的好人。我一直认为他们才是我的申请的主体,而我只是一个向大家借力的幸运儿。一句句鼓励的话语和一次次的帮助,都让我觉得申请很幸福。最后的申请结果还算可以,在这就不一一列举了,举两个学校以示:

Harvard University, Graduate school of design——-MLAUD——-7500D/year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MLA2——-8500D/year

我常常认为,那时候的点滴关心和支持,来的比现在的好结果更值得珍藏。

Offer 雨

关于悲伤

英语对我的折磨真是不浅。复习时间长,结果不佳可以归咎于我资质愚钝,技不如人,也能落得个心理平衡;有时的时机不佳让我着实唏嘘一番。GRE考得还真是很差,连朋友给我定的底线1200都没有上,而且戏谑地1190(410+780+3.5)。下一个戏谑接踵而至,我只希望IBT能上100,多了不要,结果99(r28,l29,s20,w22)。(后话:某天和一同申上GSD的同学聊天,发现他也99,我们就得出结论:要申上GSD,IBT必须99~多了浪费:)

当时查到Harvard University、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等等dream school对IBT的要求都是100时,非常打击和失望。我想,艳羡了很久的哈佛的大阶梯教室真是离我远去了~~

在9月的某一天,看afv师兄的申请经验时,突然发现当年他99的IBT成绩是被复议到了102。原来IBT成绩是可以复议的!~激动之余我也想复议一下。然后发现我刚刚过了复议三个月的保质期,就是说,当我有复议觉悟的时候,正好是三个月零三天。

复议无门,重考没时间。基于原有背景申请是我能走的唯一一条路了。

关于经验

成功的原因一般不容易学习,而失败的教训是非常好的教材。

英语硬伤使得我更加慎重的制作其他申请材料。这种精神寄托的重量于战胜了我的不利条件,取得了多所知名大学的青睐。我希望这些留学申请的理解、对问题的思考、对自己材料的定位方法能够帮助同学来积极应对这一锤定音的竞争机会,也希望大家能够避免我犯过的错误。

关于过程

失利所得:成功使人自大,自大使人失败

在考试方面的一贯顺利导致了我的轻敌。英语失利的切肤之痛带来的是对很多问题的深刻思考。终于除去了内心狂妄、自大、自负,客观地看待考试和自己。这种“生于忧患”的感觉真是非身临其境的人不能了解的实时感慨。我常认为,是英语的失利,让我体会到了做事情最重要的方法:宏观方向的正确把握。

托福和GRE的失利源于我对这两门考试核心考点的忽略和盲目对细节的热衷。在最初的复习阶段,我看了很多篇网络上的备考经验,然后迫不及待地开始了对复习方法的模仿。比如:对GRE单词背到50次的追求和习题的模拟练习。忙碌并觉得“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事后才反思得知,一件事情的成功从来不是细小努力的叠加,也并不是“头悬梁锥刺股”的苦肉计,而是在把握正确的方向的前提下的正确努力。如果方法不正确,就如同在一块向南漂的浮冰上向北走。不论怎么努力都是杯水车薪。

GRE是一门逻辑考试,考过GRE的人都不会不知道。但是如果没有人深刻地讲解什么叫做逻辑考试,有多少人会忽略掉这一点而开始了盲目苦读的历程呢?至少我是。拿着GRE作文当做长一点的6级英语作文对待,背诵模板,在句子的华丽上字斟句酌,追求句式的多样和词汇的多变。最终那空洞而华美的长作文只给我赚得了3.5分,而当时,在那很长的时间里,我都为我能迅速地写出这么长而美的(符合中国老师要求的文章)而自恋着。现在,才发现了它的空洞和表现出的思想上的无知。追其终极原因就是我在不了解考试考点的情况下盲目复习,只学习到了别人“考试经验”中的表像,而没有追寻其方法和技巧的内在原因。其实复习的方式完全不用模仿,深入思考采用这个方式的原因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重点。

跳出复习的“庐山”才能看出在这个游戏的规则。不掌握规则就开始玩游戏的同学们一定要吸取一下我的前车之鉴。

辩证思考:申请中有无数的事情需要自己判断,答案既不现成,也不绝对。

英语的硬伤导致了我当时很多的疑惑:Harvard等等dream schools,我到底申请还不是不申请?我的英语成绩的不足到底能不能被其他背景弥补?如果可以,怎样才能弥补?要有多好才能算弥补?在所有的申请材料中,GRE到底重要吗?有多重要呢?IBT有多重要呢?成绩单重要还是英语成绩更重要呢?我非常希望有人能够帮我解答这些问题,帮我给所有的申请材料的重要度排一下名。(例如:作品集>Personal Statement(PS)>GRE>IBT>简历)。让我能在纷繁芜杂中找到方向。

有各式各样的说法来解答此类问题,看似都有道理,但又不相同。怎样去伪存真,都需要自己的辩证思考:

1. 英语成绩重要吗?

重要。语言是学习的基础。良好的语言能力能够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而且不单是对申请环节,在今后的学习中,这份语言功底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尽力获得托福和GRE的高分是必须的。对于语言考试失利的同学,比如我,是否就没有办法挽救了呢?是否命运就关上了进入GSD的大门了呢?从我的经历来说,答案是否定的。但是,请记住,这份补救是辛苦的。为了不必要的辛苦,还是努力考好语言成绩为好。

为什么说语言考试的失利不会是绝对的失败呢?老师招学生去是学习专业的,不是学英语的。能够推断:专业上的足够优秀能够弥补英语上的小劣势(请注意,我说的是“小”。大了估计是困难了)。虽说,“足够”很难量化,但至少还留下了努力的机会。

2. 所有的申请材料,到底哪个重要,哪个不重要呢,哪个比哪个重要呢?

留学申请最大的特点是它的灵活。习惯了中国应试教育的人不太能够适应这种不明不白不清不楚,没有单项硬性规定的竞争形式。申请材料是一份展示自己的窗口,是一个与招生老师交流的工具。它们综合起来展示出一个人的背景情况。材料分为:portfolio, personal statement, statement of intent, resume, transcripts, letters of recommendations。它们就像人的五官一样,综合起来形成了人的面貌。说谁比谁重要根本就是没有意义的讨论。需要把握的只是:在它们综合描绘出来的形象中,你是有价值的,有特色的,有想法的,无可取代的。至于是什么价值,什么特色,什么想法,就是要努力的方向了。这需要申请者有明确的自我定位,而这种定位是在有足够知识储备的情况下才能够清晰明了的。所以,这一点,完全可以归结为下文提到的“实力无可替代”。

3.什么样的材料是好材料呢?

我更愿意把每个材料当做一个契机去利用而不是一个模式去完成。约定俗成的概念总是控制着大家的行为,比如,传统意义上:要把portfolio画美,要吸引眼球,还要研究各个学校的偏好在色彩上予以附和;要把intent写得流畅而优美,从小时候的病痛一直谈到长大后的理想抱负;在PS中把自己的上至人品,下至绘画能力,想象力都夸一通。试想,每个中国学生都这样完成自己的材料,不但形式千篇一律,内容所展现出的个人特色都大同小异。每个人的自身价值从何体现呢?

学校对申请材料的规定并不重要,自己能给什么,能展示什么才是大家应该予以重视的。材料不过是反映实力的一个方法。至于同学们怎样运用这个材料,用怎样的形式做这些材料,从来就不应该是最重要的考虑范畴。没有一个老师会因为你的作品集比学校规定的多了2页纸而放弃一个优秀的学生,也不会因为PS上没有一个错别字而对一个学生另眼相看;没有人规定过作品集一定要图多字少,也没有人说PS一定要写自己的经历或感想;没有人说作品集一定要表现出你对各尺度的把握,又有设计,又有规划,又有室内,又有建筑,也没有人说学校需要申请者去契合他们的偏好。总之,自己有自己独特的专业定位,用所有材料去烘托这一个定位,就是材料的用途。

4.每个学校的要求不不尽相同,喜好也不一样,怎样去迎合他们的标准呢?

这根本就不值得迎合。经常听说宾大喜欢并擅长非线风格。试想,一个学院的学生都沉溺于非线,这不符合任何教学原则,因为多元化永远是教育需要的。就算值得,一般人也无力迎合。多年的学习造就了一个学生的认知和水平。如果这种可以统称为“背景”的东西能够如此轻易地变更,一种可能是水平很高,另一种可能性是没有主见地跟风。

换位思考:换位思考是所有竞争的不二法门,也是摸清任何游戏规则的唯一途径。

如果我是研究生招生老师,我希望:

  1. 我希望我将来的学生有一定的知识积累。这种知识不一定是设计类的知识,比如,经济,哲学,数学,农业,社会学都非常好。因为他们能给设计学科带来独特的视角和新鲜的观点。能促进设计学科和其他学科的合作;
  2. 我希望我将来的学生对将要学习的专业有一点的理解,理性地选择此专业。并且能挖掘出原有知识与将要学习的专业之间的联系。对专业有所贡献;
  3. 我希望我的学生有自己独特的对专业的理解。非常清楚自己的兴趣爱好,也非常清楚自己学习的目的;我能够从申请材料中看出这些内容:有思想的材料和模仿出的材料清晰可辨;
  4. 我希望我的学生有他所擅长的方向。有不擅长的方向非常正常,人无完人。只要擅长的方向足够好。这种擅长的程度我能够从作品集和其他材料中看出来。我们有足够的经验和学识来分辨这种擅长是一种包装还是真正的实力;
  5. 擅长的方向没有特别的规定,对构造做法,空间模式,社会结构,经济发展,设计历史,材料色彩,行为模式,心理需求,等等在设计上的运用都属于实力的范畴。关键是,申请者能够展示出擅长的程度。

拒绝盲从:对于前人的经验和材料,看看就好,不可痴迷和模仿。

  1. 看多了会形成思维定式,扼杀创造性和独特性。特别是对于设计如此需要个性宣泄的专业,丧失了特色等于丧失了价值;
  2. 模仿,就如同在市场上看到了写作adidus的adidas仿品。一阵反胃和鄙视油然而生。这种低端仿品还能够落得个心理安慰:我的市场定位就是20元一件。对于某些希望一争高下的定位而言,就算高仿,也就如同那800元的GUCCI。真正的品牌抢占的市场份额,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3. 对于别人好心的劝告,也请先怀疑。对申请的看法非常多,比如有人觉得奖学金是由托福成绩高低决定的,有人认为成绩单上一定不能有挂科,也有人认为GRE下了1200分就申请无门。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些说法能给某些人人带来正面的心理安慰,也会对其他人带来负面影响。其实不难看出,大家的言辞也大部分属于猜测,谁又有确凿的证据去证明这些信息的来由呢?所以,正面的安慰可以阿Q地收着当做鼓励,负面的影响尽量忘掉。真理需要自己的判断,命运只能自己把握。

申请本质:实力无可替代。

所有的问题归结到最后,就是一场实力的竞赛。如上文所说:学校要什么并不重要,自己能给予什么才值得我们去思考。如果你读书甚少,头脑空空,申请就是一次无米之炊。没有想法,何来特色?没有储备,怎样给予?申请实际上是一场自己对自己的深度解剖,是对自身缺点的无畏面对,是对知识的一次再学习。是一个学习的好契机。多看几本书多学几个案例,也比在申请技巧上的纠结有意义。抓紧时间在申请中提升自己的实力。单单这一点,能让其他所有的方法和技巧都黯然失色。

关于心态

  • 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多和有经验的人交流,多奉献力所能及帮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良好的人品和人格,是成就任何事业的关键;
  • 重在过程,看轻结果。曾国藩曾说过:只古耕耘,不古收获。不是不要收获。收获一定是良好过程的客观产物。抱着投机取巧心态的申请不值得推崇,也是拿自己的前途命运做赌注;
  • 如果没有得到这次的成功,一定是上天让你继续等待下一次更大的成功;如果下一次还是没有成功,那一定是还有更好的成功值得继续努力和期待;
  • 保持心情愉快身体健康是最大的幸福,也是事情成功的最根本保障;
  • 如愿留学不是康庄大道,申请失败却可能是幸福的机遇。人生的旅途是在宿命和个人主观把握控制下的平衡点。积极向上的不断努力和脚踏实地随遇而安的心境也许能帮助人们客观地看待留学申请。

关于感悟

留学申请是一次人生体验课。是第一次如此完整地与外界社会的接触。体验到了生活其实就是无数的麻烦、问题接踵而来,继而把它克服和解决的过程。它是一次竞争的缩影,更是生活内容的缩影。

我常常在想,如果我没有经历过这个过程,现在的我对问题的思考会是怎样。因为,从托福GRE开始开始,美国教育已经开始了对我的改造。而这种改造,在我的内部,是大刀阔斧的。在GRE中,我才知道逻辑思考原来是学习的最重要的能力,原来判断力和辨别力是中国教育一直的漏洞;才知道,作为一名大学生,要有能力胜任美国的研究生学习,需要考虑的问题原来包括社会,民主,制度,经济,人权,艺术……,广博的知识面是我们一直缺乏的;在其他材料的准备中,在一场无声的竞争中,才知道用怎样的方法最大化自身的价值,并且获得了对问题的独特思考,受益一生。

如此这般,留学申请无论能否把我们带向远方,它的价值都是无可估量的。

(考过GRE的同学一定能够以辩证的眼光看待我的言语,能够不盲从我的观点,质疑我的看法,去除糟粕而辨别出正确的部分。这就是留学申请的价值,和留学申请成功的必要条件。)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

Melanie Su

Melanie Su, YouthLA志愿者

17 discussions
  1. Phare says:

    正好一同学要出国,帮顶了

  2. 123 says:

    请问你申的是master,还是phd?

  3. Xin says:

    非常赞的总结,申请不是ctrl+c&ctrl+v的事情

    没有什么特别的规则和特别的优劣势,也从没有觉得前人申请经验就是后来人的不二法门

    一切都只能自己体验,自己知道其中的个中甘苦而已

  4. prettyw says:

    前辈的经验真是让我收益匪浅啊,我也正在准备留学申请。能请您具体地谈谈作品集准备的经验吗,例如作品的选择,材料的排版等等。谢谢谢谢啦~~~~

  5. Laura says:

    由衷地为学姐高兴!努力去描绘梦想的过程是美好的,而努力去实现它是令人敬佩的!

  6. 家琳 says:

    Melanie Su对留学申请的剖析非常犀利!即使不申请留学,读后也受益匪浅!

  7. 曹贤水 says:

    高人高人,与申请结果无太大关系,我指的是一个申请季就感悟到这么多东西,佩服佩服~

    lz,小钟,这个文章我能转到自己的博客中去吗?

  8. 鱼.小白 says:

    写得太好了,不完全是经验也是对人生得感悟吧。

    我觉得从开始申请,我们就已经成功或者说已经开始收获到不一样得东西。

    无论是从知识上,还是性格培养上。

    最美的风景永远不在终点而是在旅途中…

    祝楼主一切顺利,

  9. 刘子锟 says:

    从申请的开始,我们内部的一切就要受到外界的影响,并改变着去适应它了,楼主能在一切的发生下,超然于表象看到本质,实在也是一种睿智呢,顶!

  10. evy says:

    我的GRE作文也是只考了3.5~说起来也是惭愧啊~

  11. Patrick says:

    写得太好了~!能不能和我们都分享一下作品集制作的过程呢~,这一部分的讲得不多·~

  12. 00 says:

    好强大。 一个坚强的人。

  13. Richal says:

    写的太好了!!!出国是学习的手段而不是目的,真正的力量是学习,它绝不是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

  14. kidyi says:

    恭喜学长!
    受益匪浅啊 对申请之路有了新的认识
    我是一个大二的学生 也准备申请去美国读MLA

    直系前辈的成功经历对我们是一种巨大的鼓励和鞭策
    现在我对整个申请过程还很不清晰啊 比如作品集的制作 要用到哪些软件 要放进什么样的作品等等
    LZ能就这些问题详细的说说么?谢谢!
    祝楼主一切顺利!

  15. Chara Zhou says:

    写的真的很不错。让我突然又拾回信心了!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Melanie Su

Melanie Su, YouthLA志愿者

广场 生态 学习方法 Juergen Weidinger 9.11 捷得国际 自杀 纪念性景观 讲座 北京 城市建设 马萨诸塞大学 UMass 雕塑 哈普林 halprin 休斯顿探索公园 海平面上升 珊瑚礁 Vertical Greening Systems 园博会 LIM 设景 政治 风景区 西班牙 太阳能 岭南园林 Greenway 罗马奖 枡野俊明 护栏 龙安寺 留学 香港 何巧女 住宅花园 保研 风景园林学 五角大楼 Ruggeri 如园 维格兰 香格里拉植物园 理论 批评 数字化 朱胜萱 庭院 玛莎·施瓦茨 人居环境 布鲁克林大桥 现代主义 城乡 墨西哥 哈佛 可持续 雕塑公园 植物园 朱育帆 什刹海 西安世园会 德国 公园 北林 原子城 南湖中央公园 Vista Hermosa 天津大学 调查问卷 RTD 花园 ASLA 城市 沙龙 泰山 种植 年报 Malden 上海 ARC 文化景观 禅意 欧洲 铁路 设计未来城市 教育 迪拜 巴塞罗那 建筑 纽约 城市景观 水景 广州市绿化公司 托滕堡公园 世博 瑠公圳 空间 骑行 纵向耕作 经典 反思 华南 IGA 历史 博士 加州花园 MLA 陈俊愉 钢笔画 BIM 跨学科教育 铺地 盐湖城 论坛 日本设计 辰山植物园 Julius Fabos 北川 方塔园 植物 设计研究 Jack Ahern 环境效应 洪盈玉 考研 美国 机场 王欣 联谊 毛细水 幻觉 多伦多 AGER 冯纪忠 马晓暐 Dr. Rosan Chow 设计竞赛 TOPOS 商业建筑 Gleisdreieck 绿色屋顶 视觉文化 Xeritown 沃夫岗·哈勃 风景园林新青年,就在你身边 2012IFLA亚太区会议 卡尔维诺 年会 翻译 城市空间 垃圾 洛阳 华盛顿 创业 公共花园 树屋 水文 盆景园 书评 非言述性和默会性知识 交通节点 京津冀 碳补偿林 鹈鹕湾 种植装置 Waterboxx 地砖 环境 GSD Hans Joachim Mader 风景园林学会2013年会 清华 俞昌斌 灾后 Kingston University 英国 客座教授 实验 绿墙 碛口古镇 世界风景园林师高峰论坛 风景园林 新年 散步道 檀馨 Prof. Jürgen Weidinger 场所 德国市民花园 裁员 景观都市主义 刘秀晨 空气污染 野生动物廊道 迪士尼音乐厅 Prof. Wolfgang Jonas 马克 新加坡 首尔 鹿特丹 ASLA学生奖 地域性景观 Ron Henderson 普渡大学 矶琦新 LABash 安藤忠雄 地震 沥青 WEST8 LEPC 苏州古典园林 托马斯·丘奇 Peter Walker 鸟类 台湾 LAM 毕业设计 2013北京园博会 自然观 日本 布鲁克林 公益 多样性 绿道 城市雨水 儿童 区域园林 旅游 Michael Van Valkenburgh and Associates 长椅 SWA 居住区 伊利诺伊大学 UIUC 希望小学 挪威 新青年读老经典 风景园林月 韩炳越 土人景观 教学 buffalo 展览 预制混凝土 设计展 2012IFLA 北欧 行业 湿地 棕地 孟兆祯 技术 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 成范永 低收入住宅 会议 流浪汉 清华同衡学术周 万科 加拿大 风景园林学会2015年会 狼牙山 Media Ship 可持续化 图解 维吉尼亚理工大学 Brownfield 三倾园 保护 老人 青海 铺装 枯山水 视频 喷泉 宾夕法尼亚大学 证书 Stoss Landscape Urbanism 参数化设计 竞赛 Prof. Gesche Joost 游乐场 低能耗 夏成钢 工程 可持续城市 康奈尔大学 James Corner 经验 SANAA 数字图解 美术馆 纪念碑 便携 TAMU 张唐景观 雨洪管理 新西兰 绿色基础设施 步行街 就业 摄影 佛罗里达 合作 永昌河 深圳前海 职业实践 水盒子 教学元素 Mader 几何 王劲韬 张乔松 弗吉尼亚大学 UVa 国际风景园林师高峰论坛 雨水 Prof. Nigel Cross 布法罗河湾散步道 人文 国家公园 Gesche Joost 公共交通 牛雄 NITA Diana Balmori 滨水 法国 安友丰 logo 宋晔皓 历史理论 开放空间 西方建筑 数字景观 钓鱼岛 绿色设计 手绘 Prof. Loidl-Reisch 雪铁龙公园 IFLA 迪士尼 Disney 银泉市 Silver Spring 志愿者 概念方案 意识形态 校园 北角公园 购物中心 河流 古根海姆博物馆 苗木 禅修 贝聿铭 韩国 中央公园 自然文化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