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莎·施瓦茨的五分钟

Brief Interview with Martha Schwartz

by Nov 22, 2010
by 蒋侃迅 Nov 22, 2010

编者按:玛莎·施瓦茨(Martha Schwartz)以其深厚的理论、丰富的实践、独特的艺术造诣,享誉全球。这五分钟的采访,虽然简短但足以让我们感受大师的视野、眼界;玛莎女士对年轻设计师的建议也十分具有实践意义,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玛莎·施瓦茨。 Photo Credit: 蒋侃迅

玛莎因项目汇报在中国短暂停留了两天,临行前的空档里我有幸向她介绍了“风景园林新青年”,并询问能否以网站的名义做一个简单的访问,她听闻后很乐意地答应下来,但因时间紧迫提出在她回到伦敦后通过网络视频再聊的建议,但我还是以择日不如撞日为由申请先做一个5分钟的精简版,于是有了以下对话。

Ken: 我们都看到,如今越来越多的设计师们从世界各地来到中国发展自己的事业,您觉得这里最大的吸引力和机遇是什么呢?
(Martha Schwartz Partners即MSP现在在中国正在进行的项目有3个,其子Jake Walker2007年成立的Ballistic Architecture Machine 即BAM也于2009年迁到中国,着重开展中国项目。)

Martha: 当然,设计师和艺术家们都渴望表达自己,他们寻找各种机会去制作、去建造,去实现自己的作品,因此他们会到任何具有这些机会的地方去。而现今的中国越来越开放,并且发展相当之快,更重要的是输入了很多新的概念和理念。通常人们来到这里因为事物在这里发生。所以一旦这里充满机会,你就会发现这些想要实现设计的人们突然出现了!

Ken: 当大部分设计学生和设计师选择或被选择留在国内的同时,仍然有很多人走出了国门,您觉得对这些年轻人来说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呢?您对他们有何建议?

Martha: 我觉得对于任何年轻人,最重要的事绝对是去看看这个世界。走出去,看看外面是什么样,去看看那些建成的东西,古老的,新潮的,建筑,园林……置身其中时多看多感受。年轻人建立起自己经验的藏书馆非常重要,也是你必须要去做的。你必须逐渐建立起自己的旅行资料库,你通过拍照来搜集那些地方的图像,然后以互动的形式批判地去看待它们,想想什么是这里你最喜欢的或最不喜欢的东西,如此开始建立你资料库的主体。去观察世界的同时不要忘了观察人们是如何生活、如何理解世界的,因为人们既相似又各不相同。因此我认为旅行绝对是年轻人这个阶段最基础、最重要的事情,今天我们都必须成为一个世界公民。

Ken: 对,我们不能仅仅坐在自己的电脑面前!

Martha: 对,不能仅仅面对电脑,外面有很多二维屏幕不能带给你的东西。

Ken: 接下来您能不能说说自己最满意的作品?

Martha: 欧麦嘎,我恨这个问题!(5秒沉默)

Ken: 难道您对所有作品都相当满意?

Martha: 不,我想不是全部,但……(犹豫)

Ken: 要不我们把问题改改,哪些是您最不满意的?

Martha: 这样吧,如果说是我最能控制、最容易得到满足的应该是一些小型的艺术项目,他们真的很有趣。最近一个应该是Reykjavic的铝箔艺术装置,那是和Jake、Dan一起完成的,相当有意思。

Ken指着墙上挂的项目图片问:是那个吗?
(指图11:冰岛 雷克雅未克 雷克雅未克艺术展,点此进入查看该项目详细介绍

Martha: 对!就是那个黑色的大盒子!但一些我最喜欢的项目还并没有建成,也许正是这样的遗憾才让它们成为我的最爱。因为设计一旦开始付诸建造它们就会发生变化,而且常常会迫使我们通过妥协来实现想法。不过我会将它们留在脑子里,保持那份朦胧美。

Ken: 好的,非常感谢您宝贵的5分钟!

Martha: 不客气啦。

Ken: 不过还有最后一件事,能不能请您为中国的年轻设计者们写下几个字?

Martha: 好的,……(一字一停,写完潇洒地扔下笔)

Ken: 不签名了?

Martha: 哦,哈哈哈……(签上名后又在每一个词的前面依次加上了着重符号)


Brief Interview with Martha Schwartz

On behalf of Youth Landscape Architecture, the author interviewed landscape architect Martha Schwartz, who talked about the thriving market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n China and things to do for students and youngsters.

Ken: As we’ve seen, nowadays, more and more designer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come to China to develop their career. How do you think the most attraction and opportunity here?

Martha: Well, designers and artists, they just want chances to express themselves. They’re looking for chances to make things, to build things and have it realized. So they are gonna go wherever there’s opportunity to do that. And right now China is opening up and running very quickly, and there are lots of ideas input. People are coming because things are happening. And if there are opportunities to build things, to make things, you’re gonna to find people who wanna do that showing up!

Ken: There are also lots of Chinese young students and designers go abroad while most of them choose to stay. So what’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for a young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t this stage? Could you please give some advice for them?

Martha: Well, I think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for any young person really is to go and see the world. It’s just to go and see what’s out there, and to go and look at things that have been built. Old things, new things, architectur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o not forget that actually look in seeing and being in these places. It’s really important building your own library of experience. That’s what you have to do. You have to build your own library of references and places you have been to. You photograph things to collect images of these places and look at them in a very critical way, in terms of why you have to respond to them. What’s that you really love about the place or don’t love about the place. And start to creating the body of references. See the world and see how people live and understand. People are both alike and different. But I think travelling is absolutely fundamentally important now because today you need to be a global citizen.

Ken: Yes, not just sit in front of their own computer.

Martha: No, not in front of computer because there’s so much thing than the 2D screen can get you.

Ken: What are your favorite projects? Like Top 3.

Martha: Oh god. I hate that question.(silent for 5 seconds)

Ken: You mean all of them is the favorite?

Martha: No, I guess not all of them. But …

Ken: Or we can change this as what are the least favorite.

Martha: Well, the thing is that I guess the one I be able to control the most, tent to be the most satisfied, that were small ones, the small art projects, are really fun. And the last one we did is the Reykjavic Aluminati Installation. And that was really fun working with Jake, Dan. Yes, that big black box there. (point to the images on the wall) But some of the things that are my favorite projects haven’t been built. Probably, you know may be that allow some to be my favorite, because once they start building things, they change, and they more often compromise us to put an idea to reality. But I’m going to leave it at that. It’s vague in my mind.

Ken: OK, thank you very much!

Martha: You are very welcome.

Ken: And one more minute. Would you please write down a couple of words to the Chinese young designers?

Martha: Yeah. Travel. See. Feel. Record. Remenber.

Ken: No sign?

Martha: Oh, haha~~(add ball points)

附:

玛莎·施瓦茨,哈佛大学终身教授、美国注册景观建筑师、英国皇家建筑协会会员。曾先后在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美国罗德岛设计学院、俄亥俄州立大学和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任教。1992年以来,玛莎一直在美国哈佛大学研究生设计学院担任景观设计教授,由于玛莎的突出贡献,2007年哈佛大学授予她为终身教授,她也是哈佛大学景观学院成立100多年以来第一位女性终身教授。英国伦敦市前任市长肯·利文斯通在2008年任命玛莎·施瓦茨女士为“为伦敦设计”顾问员委员,与多位世界顶级著名建筑、规划和景观大师们一起为伦敦的公共空间建筑提供专业意见和服务,共同为2012年伦敦奥运会创造一个美丽的城市面貌。

从业30年以来,玛莎女士以其深厚的理论、丰富的实践、独特的艺术造诣,在全球享有盛誉,先后赢得众多的国际设计大奖。她认为,她和其公司的使命就是利用景观设计和艺术及文化之间的关系,挑战传统景观设计理念;发掘任何能提高社会、环境和经济持续发展空间的设计方案,并提升他们的艺术水平;使景观设计对我们周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MSP近期获奖作品及荣誉:

  • 2008年    英国景观协会复兴奖——英国伦敦圣玛丽教堂项目
  • 2007年    美国景观师协会设计荣誉奖——美国梅萨艺术中心项目
  • 2007年    芝加哥雅典娜神殿奖的最佳新全球设计——英国伦敦的利茅斯半岛项目
  • 2006年    美国库柏·休伊特国家建筑设计奖
  • 2006年    全球城市土地协会优秀设计奖——美国梅萨艺术中心项目
  • 2004年    美国波士顿建筑师协会授予杰出女设计师称号
  • 2004年    美国陶西格玛金奖
  • 2003年    娱乐休闲设计奖——德国、日本、英国和美国的多个项目
  • 2001年    美国创新交通规则奖
  • 2000年    艺术设计成就奖国家基金——美国Courthouse广场项目
  • 2000年    美国景观师协会优秀设计奖——国家住宅和城市发展部广场,美国

近期设计项目:(以下项目图片由MSP享有版权)

图1:美国华盛顿国家住宅和城市发展部(HUD)广场

图2:英国 里兹 惠灵顿住宅综合地产项目

图3:阿联酋 迪拜 迪拜中央公园

图4:阿联酋 阿布扎比 露露岛超大型综合地产项目

图5:韩国 首尔 永山大型商业综合地产项目

图6:爱尔兰 都柏林 都柏林大运河广场

图7:美国 梅萨 梅萨艺术中心

图8:德国 慕尼黑 瑞士再保险公司总部

图9:英国 伦敦 巴克利银行总部

图10:英国 伦敦 木材广场大型商业综合地产项目

图11:冰岛 雷克雅未克 雷克雅未克艺术展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

蒋侃迅

蒋侃迅,YouthLA志愿者,BAM

周啸, 唐小燕, 张欢

30 discussions
  1. 程鹏 says:

    终于发出来了,顶一个

  2. 家琳 says:

    红色墨镜,玛莎越来越潮了~~

  3. 张林 says:

    很好的文章,感谢蒋侃迅。:)

  4. HOWL says:

    支持,感谢玛莎和蒋侃迅。

  5. 草勿心 says:

    期待有人继续介绍她的新项目。。。

  6. Helen says:

    热血沸腾~~~

  7. 周啸 says:

    玛莎大姨妈,真帅那

  8. 徐德培 says:

    最近在看古代和近代的,国内和国外的名园,看到这,似乎思绪又冒出来了,真的谢谢!期待下一篇大作……

  9. danyuki says:

    蒋,拍的太帅了。。。

  10. Suleo says:

    请问玛大师写的第一个单词是什么呢?我看不清啊。。

  11. haliyingsuhua says:

    嗯,玛莎女士说的,我会努力去做到的

  12. jingyanxin says:

    不愧是大师~学习ING

  13. 王欣 says:

    太好了!感谢蒋!

  14. HYUK says:

    这个女人好样的!

  15. town says:

    曾经在玛莎儿子的儿子的工作室工作过,他们是很棒得年轻人,很优秀,我力挺他们,朋友们也要支持他们啊,他们很不容易,替他们加油

  16. hao says:

    蒋工!哈哈…刚结束快三十个小时的旅程,我到家了,真是很高兴!每次在邮箱看到youth给我发的通讯时,才想起自己在这么一个大家庭里…囧。今天在网站上看到了你的文章,太给力了!…Orz,以后我也要活动活动,新年快乐!January 31, What a wonderful day!!:)

  17. 李晨皖 says:

    一直喜欢施瓦茨的作品,当然,还喜欢彼德沃克的东西。

  18. Pingback: ZZ:玛莎·施瓦茨的五分钟 Brief Interview with Martha Schwartz « Somewhere

  19. says:

    学习,有很多地方不太懂还得多看看多了解

  20. 小盘子 says:

    侃工,我也很看好你哦~~~~~~~~~~~

  21. 王欢 says:

    我喜欢激烈的红色,我喜欢玛莎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蒋侃迅

蒋侃迅,YouthLA志愿者,BAM

周啸, 唐小燕, 张欢

夏成钢 游乐场 纪念性景观 沙龙 狼牙山 Stoss Landscape Urbanism 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 枡野俊明 证书 散步道 雕塑 世博 罗马奖 欧洲 灾后 瑠公圳 摄影 绿道 宋晔皓 德国 台湾 设计研究 Ruggeri 新西兰 机场 世界风景园林师高峰论坛 铁路 反思 会议 SWA 休斯顿探索公园 天津大学 北林 广州市绿化公司 区域园林 多伦多 预制混凝土 毕业设计 住宅花园 纪念碑 新青年读老经典 地域性景观 树屋 种植装置 马克 教育 手绘 Gesche Joost 绿色屋顶 泰山 校园 迪士尼音乐厅 孟兆祯 数字图解 景观都市主义 北京 裁员 自然观 布鲁克林 志愿者 ASLA学生奖 风景园林新青年,就在你身边 维吉尼亚理工大学 Julius Fabos MLA 玛莎·施瓦茨 空气污染 绿色设计 理论 儿童 历史 城市空间 风景园林学会2013年会 迪士尼 Disney 城市雨水 捷得国际 维格兰 可持续 枯山水 地震 上海 经典 什刹海 Waterboxx 首尔 场所 韩国 合作 Prof. Loidl-Reisch 深圳前海 哈普林 halprin 鹈鹕湾 骑行 Xeritown BIM SANAA Malden 保护 钓鱼岛 美术馆 设计未来城市 旅游 雨洪管理 参数化设计 绿墙 年会 西方建筑 意识形态 植物园 几何 普渡大学 银泉市 Silver Spring 清华 矶琦新 西班牙 雪铁龙公园 德国市民花园 图解 美国 中央公园 安友丰 龙安寺 经验 论坛 职业实践 弗吉尼亚大学 UVa 苏州古典园林 佛罗里达 挪威 LEPC 护栏 托马斯·丘奇 墨西哥 水盒子 国际风景园林师高峰论坛 海平面上升 雨水 年报 绿色基础设施 水景 方塔园 Dr. Rosan Chow 创业 铺装 公共交通 视觉文化 展览 Vertical Greening Systems 湿地 实验 设景 珊瑚礁 贝聿铭 风景区 迪拜 英国 华盛顿 低能耗 生态 土人景观 环境 Jack Ahern Prof. Gesche Joost 城市 9.11 朱胜萱 沃夫岗·哈勃 非言述性和默会性知识 华南 logo 自杀 马萨诸塞大学 UMass 居住区 园博会 就业 何巧女 王欣 碛口古镇 Kingston University IGA Diana Balmori 毛细水 纽约 日本设计 联谊 学习方法 雕塑公园 风景园林学 2013北京园博会 喷泉 地砖 宾夕法尼亚大学 IFLA 青海 GSD 刘秀晨 新年 安藤忠雄 卡尔维诺 南湖中央公园 Ron Henderson 历史理论 流浪汉 调查问卷 五角大楼 张乔松 万科 数字化 设计竞赛 滨水 人文 洛阳 RTD 设计展 TOPOS 钢笔画 如园 现代主义 牛雄 Brownfield 客座教授 城市景观 王劲韬 LAM Peter Walker 康奈尔大学 教学元素 Michael Van Valkenburgh and Associates 花园 洪盈玉 古根海姆博物馆 鹿特丹 多样性 幻觉 行业 LABash 托滕堡公园 人居环境 博士 交通节点 环境效应 风景园林月 俞昌斌 日本 河流 自然文化资源 公园 朱育帆 禅意 WEST8 长椅 三倾园 书评 公益 翻译 新加坡 北欧 伊利诺伊大学 UIUC 加州花园 讲座 太阳能 张唐景观 马晓暐 布法罗河湾散步道 城乡 城市建设 香港 TAMU 法国 禅修 低收入住宅 数字景观 AGER 视频 跨学科教育 保研 铺地 概念方案 植物 2012IFLA 技术 LIM ARC 便携 Media Ship 北角公园 盐湖城 Greenway Juergen Weidinger 国家公园 水文 Vista Hermosa 韩炳越 开放空间 辰山植物园 希望小学 沥青 布鲁克林大桥 空间 教学 西安世园会 纵向耕作 广场 清华同衡学术周 风景园林学会2015年会 垃圾 考研 步行街 巴塞罗那 竞赛 庭院 NITA Prof. Nigel Cross 棕地 Prof. Wolfgang Jonas 盆景园 工程 鸟类 风景园林 加拿大 可持续化 原子城 可持续城市 ASLA 政治 Mader Hans Joachim Mader 檀馨 陈俊愉 老人 buffalo 公共花园 北川 京津冀 成范永 岭南园林 留学 苗木 哈佛 批评 文化景观 碳补偿林 Gleisdreieck 永昌河 商业建筑 购物中心 Prof. Jürgen Weidinger 冯纪忠 种植 James Corner 香格里拉植物园 建筑 野生动物廊道 2012IFLA亚太区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