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

Learning by travelling in China

by Jul 19, 2011
by 毕然 Jul 19, 2011

编者按:一行五人,三中两美,带着十分求学心,百般好奇。从西至东来,由南到北行去。五城五校,名师佳园,一路修行感悟,且作如是观。

缘由

转眼又是夏天,对于在康奈尔的我们来说这并不容易。我们所在的小城“绮色佳”每年要度过漫长的冬季,雪下到四月中旬才肯罢休。因此,回到中国一路享受着阳光夏日也为我们这次中国之行平添了另一份喜悦。

此次实习源于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我们系里面三个中国人和两个老美攒了个队伍,打算在世园会里展示一个植物修复园。虽然因时间紧迫园子最终没建成,我们又不想让申请的经费打水漂,所以改变侧重点,才有了这次中国五大城市的园林考察及与五所大学的交流访问。这就像初出师门的学徒,一路修行,沿途拜访各路师傅,以博采众长。

队伍里的Brett Schneiderman是纽约州人,本科学习英文,因毕业后对植物产生了兴趣,且十几年的工作都和植物养护密切相关,所以他决定回到校园系统学习园林知识。另一个美国人Emily Bauer也来自纽约,本科学习生物,性格活泼,现担任康大ASLA的学生主席。杨晗孜是西安人,艺术史专业毕业。李雅琳来自山东,本科学习化学。而我从北京林业大学毕业后工作了几年,也选择了出国继续学习风景园林设计。就这样,拥有不同背景,来自五湖四海的我们出发了。

上海

第一站上海让我们三个中国学生有了阔别一年的归属感,南北差异终究不比东西之别。两个初到中国的美国同学表现的好像有些复杂:强烈的好奇,异常的兴奋,语言不通的小惶恐,还有风俗习惯不同的小窘迫。坐在去往住地的车上我们就开始了对于高速路两边绿化的讨论,美国人惊讶于我们的道路绿化率和绿化质量,因为在美国我们很少看到如此规模的设计道路绿化。

第一天与交通大学的交流很顺利,我们各自介绍了院系情况、课程设置,也讨论了各自关心和好奇的问题。午餐时间和系主任车生泉教授进行的谈话中,我们聊到了跨学科教学,康大这方面做的很好。我上学期的课程设计就是和房地产(real estate)专业的同学合作完成的。真题项目从市场和场地分析入手,讨论并听取客户意见,制定业态构成、宣传手段,规定建筑体量,设计园林环境,以及把控成本等等。过程中,我们相互合作学习,除了完成本职工作,还能对整个项目的发展有所了解。不过车老师说目前国内在这方面还有所欠缺。以交大为例,他曾联系别系老师讨论过类似合作教学的问题,但多数人不愿意打开自己的圈子,学科间的壁垒还是主要障碍。

交大

接下来的一天是和同济的同学碰面。参观过教室,模型室,雕塑室后,发现同济的最大优势就是本科阶段的混合教学。建筑、园林、规划等专业学生一起上课,自由选择,为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所不断惊叹的那些建筑模型、雕塑、纸皮壳结构座椅、木结构桥等都是他们的杰作。下午我们去了人民公园、人民广场和延中绿地。老美感叹了两件事,一是种植设计,自然错落的植物群落、疏密相间的手法都是值得西方借鉴的;另一个是政策。Brett说,在美国很少有设计和施工如此优秀的大规模公共园林,因为他们的政府没有那么大的自由度去支配资金。这反映出我们的政府是有足够力度来搞好城建、造福于民的,不过也是有力度不作为的。

同济

最后一天逛完田子坊和琉璃工坊,我们坐上了开往苏州的高铁。

苏州

苏州老城还是那么古朴,一别七年,如今像旧友重逢。

狮子林,拙政园,网师园,留园,全晋会馆。两天的行程,如走马观花,旅游旺季,人潮汹涌。这种情况下很难品味出江南私家园林的恬静和淡雅。我们只能猜测和冥想,在欣赏和品味过去高超的造园技艺和精雕细琢的工艺之时,也在为当今的浮华和聒噪叹息。

杭州

“杭州美景盖世无双,西湖岸奇花异草四季清香。春游苏堤桃红柳绿,夏赏荷花映满池塘。秋观明月如同碧水,冬看瑞雪铺满山岗。”一段太平歌词道不尽西湖之美。由于只逗留一晚,我们仅夜游了苏堤和新建的市民中心,一边是绵绵青山和幽幽碧水相得益彰,另一边是巨大的门庭、炫目的灯光和膨胀的欲望。Brett说,我们进入了“创战纪”。

"TRON"

仅有的一天里我们游走于茅家埠和中国美院新校区,觉得只有杭州这样得天独厚的湿地条件才有可能造就茅家埠这样的公园。所以黄土满天的地方不能和筷子都能种活的地方盲目攀比,尤其是园林风格。因地制宜都懂,就怕名利当头。新美院让人眼前一亮,个人很喜欢其建筑形式。质朴的清水墙面,活泼的立面风格,俏皮的细节装饰,抽象的江南建筑符号,自然的通风和采光,到处透着设计。

中国美院

回程的路上,Emily随手拍了张吊车的照片。回过头说,我找到中国城市的共同特点了,都是“Crane City(吊车之城)”。

西安

带着对杭州的眷恋,飞抵西安。此行西安是我唯一没去过的城市,悠久的历史和传统美食让我和美国同学一样都对这个城市充满了期待。

去园博会那天36摄氏度,艳阳高照。进入正门,满是白花花的一片阳光,没遮没拦。此时我实在不觉得那些平面上的五花八门有什么意义,它们没有让我停下的欲望。走过“劳民伤财”,进入“费力不讨好”。有些省市地区参展园实在不敢恭维,其形式和内涵都不能称之为园林,不值得一一列举。做过植物养护的Brett看着奄奄一息打着点滴的移栽大树不断叹惜。挨到了大师园区。九个园子,各有千秋,或多或少都传达出一定信息。印象深刻的首推玛莎的迷宫。它充分印证了好的设计是不用靠效果图说话的,当你身处其中的时候,却会惊叹这些看似简单重复的体块能组织出一系列变化无穷的空间,美国同学的自豪感溢于言表。最后在创意园区我们学习了世界其他几所大学的学生作品,各有亮点值得借鉴。其中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流园”通过流畅的空间组织带给人们别具一格的感受。但是由于场地空间的局限,好的想法未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虽然他们设计的每条路线应该让游人有不同感受,但狭小的尺度让人不论选择哪条道路都能一目了然地看尽全园,从而感受并不明显。

后来几天的城墙自行车环游,钟鼓楼俯瞰,参观兵马俑、陕西历史博物馆,和登华山无一不让我们充满了感叹和敬畏。感叹西安古城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敬畏祖国山川鬼斧神工的壮美。

华山

北京

到了北京觉得很亲切。只离开不到一年,却有分别已久的错觉。过去在北京的九年里,埋藏了太多记忆,去过数次的地方,每次再去都如同打开藏在那地的时空胶囊,回味一番,感慨一番。

颐和园呈现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是皇家园林的气势和威严。Brett说比起颐和园他更喜欢苏州园林,尤其是留园。我说留园是给人住的,这里是给误以为自己是神的人住的。老兄也许不能理解,皇帝们游的不是园林,是寂寞。从中我们学到的是尺度和人性的关系。那为什么现在好多地方的政府还在建气势磅礴的办公楼和巨大的广场呢?我猜想他们可能也误以为自己是神了吧,这才导致尺度的一大再大,缺乏人性了。

抽空带同学们回了趟北京古建院,老同事们的嘘寒问暖让我很是感动。寒暄过后,聊到我们的系主任Peter Trowbridge教授,我说他是我见过的最完美的人:老爷子六十有二,精力充沛,老当益壮。年轻时帅气十足,如今像圣诞老人般和蔼可亲。精通建筑及风景园林设计与施工,自行设计自家住宅及后花园并组织施工;擅长种植,能辨认并应用北美常用三四百种植物;喜爱并擅长烹饪,几乎每次在他的课前,学生们都能吃到他做的各种点心,每年在自家举办全系师生聚会,上百号人的饮食均由老两口五点起床准备,而老头儿自己却守在水槽旁一直清洗源源不断递去的用过的餐具;他在乎每一个学生,能说出系里每个人的名字,任何问题有问必答;他风趣幽默,他的课你永远都不想错过;他无时无刻不对身边的人微笑,无论多忙都能爽快地答应学生的任何合理请求,他的推荐信总是能在最快时间出现在你的信箱里;每次指导我们现场种植施工他都身体力行,和年轻人做一样重的体力劳动;虽有自己的公司,但他从来都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说到这我感叹了一下。老领导说,和大学交流时也可以给国内老师说说Peter的事迹。我说,不敢造次。

Peter Trowbridge

回北林向来是很亲切的。路过的一花一草,一树一石都如故交,也提醒着物是人非的伤怀。从和师弟师妹们的交流以及走廊里学生的作品中都还是能看出老牌园林殿堂的稳重和扎实。我们在讨论了中美研究生教学差异后,觉得各有优势。北林研究生教学注重理论和实际的结合,除了上课还能大量提供学以致用的机会,让学生能在毕业前就熟悉实际项目操作。这样的毕业生就不会被经验这道门槛绊住。康大则完全以课程为主。学生自行选课,一般都把自己一周时间排的满满的,且自由度高,除了本专业课程,只要学校有的课都可以选修,这有利于拓展知识广度和钻研自己的兴趣方向。至于实习完全取决于个人,但多数人都会申请假期实习,程序和自己找工作一样,老师只提供推荐信。

清华景观系每两周有一次周五午餐座谈,会邀请讲师就某一个话题或研究给一个讲座,然后大家利用午餐时间讨论。这和康大每周一中午的系列讲座一样,都会给学生提供多一个窗口去看世界。我们有幸参加了本周座谈。话题围绕日本城市边缘景观设计,由北大的张天新老师主讲。为照顾两个美国同学,老师临时改用英语。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在挤得满满的会议室,我们神游了日本的几个相关案例,并在会后继续交流。除了被老师的敬业感动,也被清华同学的热情包围。

出清华,步行至北大。俞孔坚教授的两个研究生接待了我们。参观土人工作室后,我们听了北大同学讲解的一个最近完成的旅游规划设计。总的来说,北大景观系侧重于大尺度规划,无论旅游规划还是区域性设计都是这里的强项。诚然,这些规划同政策、市场密切相关,多少有务虚的成分,但北大学生给我们呈现的规划文本思路清晰,环环相扣,不得不使我们对同年级的国内同学产生佩服。

当晚,我们又回到北林听孙筱祥先生九十岁生日前的演讲。老先生精神矍铄,侃侃而谈。近三个小时中,先生一直强调自己是学生而非学者,要我们无论何时都要放低自己的姿态,以学生的心态去对待事物反而会使我们处于主动。最后先生说做一个合格的造园师要有五重身份:诗人,画家,生态学家,植物学家和建筑师。当然这是理想,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孙筱祥先生

此外,在雨中漫步鸟巢、水立方,在景山顶俯瞰故宫、北京城,逛前门、大栅栏,游植物园、798让我们从更多角度来体验和看待这个城市,也给我们留下了不同的记忆。即便是故地重游的我,也不禁在这时空的交错中重新审视北京城的前世今生。

结尾

结束此行已经一周了,此时坐在大连的家中脑子里仍然能浮现出过去一个月中的种种兴奋和喜悦。回到现实中,不得不面对大连日益恶劣的空气和市容。作为游客,我们可以去经历自然山水和人文精粹,去感叹造物主的万能和古代先贤的智慧,但更多的时候我们只是一个个居民,在城市中奔波。我们接触到的园林不过是楼下的小区绿地,上班路上的街边花园及偶尔光顾的公园和广场。

此次国内的游历让我们有机会拜访各路名师,从南到北,由古至今,实乃荣幸,受益匪浅。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

毕然

毕然,YouthLA志愿者,美国康奈尔大学在读风景园林硕士研究生。

唐小燕, 王丁冉

12 discussions
  1. 钟惠城 says:

    行脚式的参访,真诚而感动!想念伊萨卡的峡谷和老师们!另外,听Kathy说上海交大的师生会在8月份访问Cornell,预祝交流成果!!

    • 毕然 says:

      谢谢,也是有感而发。也替Kathy感谢祝福。盼重逢。

      • lalala says:

        师兄您好! 我是11fall要去Cornell Mla1的新生。7月刚从北林毕业,本科是学的是草坪。 不知道能否留个联系方式,很多问题想请教你~ 谢谢!^_^

        • ginny says:

          哈嘍,毕然&lalala你們好~我是Ginny, 我也是Cornell 2011MLA1的新生,我已經到學校了,可以把你們的聯絡方式email (ginny1013@gmail.com)給我嗎?這幾天有空或許可以碰面聊聊天,很高興認識你們:)

  2. 程鹏 says: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学无止境,谢谢毕然的分享~

  3. 羽天 says:

    说实话 你的行程真的是相当的丰富…..很是羡慕有一点的就是行程时间可能太紧还是你们接受能力较高 这速度真快啊

  4. 汪妍 says:

    真希望也能这样~嘿嘿

  5. Bao says:

    瞻仰大师们的事迹总让人振奋

  6. 贾崇俊 says:

    哈哈 真不错充实的行程^^
    希望下次再来清华~
    ps给我下你的邮箱吧 我把照片发给你们

    祝好

  7. 毕然 says:

    多走些路,多看些景,拜访些朋友,再细细品鉴。谢谢崇俊,就发rb567吧。

  8. Roxanne says:

    Peter Trowbridge真的超级好,我发邮件询问他课程,他第二天马上就回复我了,啊啊啊,真的好好啊~~~真希望我申请Cornell交换生能成功,去拜访一下老爷爷~~~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毕然

毕然,YouthLA志愿者,美国康奈尔大学在读风景园林硕士研究生。

唐小燕, 王丁冉

夏成钢 地震 环境效应 Gleisdreieck 玛莎·施瓦茨 清华同衡学术周 矶琦新 天津大学 设景 GSD 加州花园 新西兰 LAM 行业 棕地 岭南园林 河流 环境 花园 美国 旅游 儿童 地砖 学习方法 数字景观 珊瑚礁 游乐场 朱胜萱 Vista Hermosa 翻译 新加坡 风景园林学 2013北京园博会 Peter Walker 洛阳 TAMU 保护 泰山 自然文化资源 什刹海 太阳能 生态 Juergen Weidinger 北角公园 铁路 纪念性景观 自然观 鸟类 风景区 数字化 南湖中央公园 地域性景观 Prof. Loidl-Reisch 哈普林 halprin LABash WEST8 加拿大 刘秀晨 Mader 购物中心 托马斯·丘奇 盐湖城 Dr. Rosan Chow 辰山植物园 多伦多 绿道 韩国 国际风景园林师高峰论坛 树屋 散步道 调查问卷 可持续城市 康奈尔大学 中央公园 文化景观 buffalo 多样性 证书 布法罗河湾散步道 台湾 垃圾 Stoss Landscape Urbanism 水盒子 图解 Hans Joachim Mader 城市空间 牛雄 手绘 志愿者 Gesche Joost 北京 世界风景园林师高峰论坛 展览 陈俊愉 张乔松 logo 罗马奖 西安世园会 盆景园 教学 德国 ASLA 商业建筑 设计展 留学 维吉尼亚理工大学 古根海姆博物馆 雨水 交通节点 竞赛 骑行 风景园林新青年,就在你身边 檀馨 马克 日本设计 贝聿铭 马晓暐 公共交通 青海 安藤忠雄 意识形态 工程 纽约 创业 清华 王劲韬 广州市绿化公司 Malden 龙安寺 方塔园 鹈鹕湾 风景园林 巴塞罗那 洪盈玉 建筑 绿墙 喷泉 土人景观 住宅花园 华南 反思 参数化设计 植物园 可持续化 墨西哥 风景园林学会2013年会 公共花园 纵向耕作 国家公园 Media Ship 设计研究 成范永 植物 碛口古镇 广场 滨水 纪念碑 流浪汉 RTD 雪铁龙公园 现代主义 种植装置 香港 Diana Balmori 禅意 如园 托滕堡公园 水景 IGA 自杀 北林 希望小学 2012IFLA亚太区会议 休斯顿探索公园 布鲁克林 Ruggeri 钓鱼岛 场所 庭院 区域园林 几何 朱育帆 挪威 铺地 碳补偿林 2012IFLA 毕业设计 日本 技术 原子城 教学元素 俞昌斌 海平面上升 年会 Michael Van Valkenburgh and Associates 北川 布鲁克林大桥 Xeritown Prof. Gesche Joost 空间 瑠公圳 何巧女 预制混凝土 客座教授 苗木 校园 论坛 护栏 风景园林月 城市景观 苏州古典园林 沥青 NITA 概念方案 香格里拉植物园 摄影 跨学科教育 韩炳越 湿地 野生动物廊道 视觉文化 枡野俊明 世博 西方建筑 景观都市主义 铺装 三倾园 理论 非言述性和默会性知识 机场 LIM 公益 伊利诺伊大学 UIUC Jack Ahern 狼牙山 卡尔维诺 年报 LEPC 博士 便携 公园 可持续 视频 风景园林学会2015年会 德国市民花园 法国 城市 鹿特丹 SANAA 万科 讲座 Kingston University 保研 空气污染 捷得国际 步行街 雕塑公园 雕塑 Waterboxx Julius Fabos 批评 新青年读老经典 哈佛 园博会 维格兰 迪士尼 Disney 北欧 迪士尼音乐厅 会议 IFLA 张唐景观 Prof. Jürgen Weidinger 永昌河 人居环境 设计竞赛 银泉市 Silver Spring 绿色设计 灾后 深圳前海 幻觉 绿色屋顶 James Corner 书评 9.11 普渡大学 京津冀 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 历史 裁员 宋晔皓 美术馆 TOPOS Brownfield 城乡 ARC 联谊 BIM 政治 首尔 水文 五角大楼 实验 Prof. Nigel Cross 设计未来城市 就业 开放空间 枯山水 Prof. Wolfgang Jonas 宾夕法尼亚大学 佛罗里达 经典 居住区 毛细水 人文 城市雨水 历史理论 低能耗 迪拜 上海 马萨诸塞大学 UMass 职业实践 合作 安友丰 新年 冯纪忠 西班牙 王欣 欧洲 雨洪管理 英国 ASLA学生奖 AGER 老人 教育 长椅 种植 Ron Henderson 低收入住宅 禅修 钢笔画 SWA 孟兆祯 华盛顿 MLA 数字图解 沙龙 弗吉尼亚大学 UVa 绿色基础设施 Greenway 考研 经验 沃夫岗·哈勃 城市建设 Vertical Greening Syst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