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新青年与《中国园林》杂志合作推出

城市公园系统与城市空间发展——19世纪中叶欧美城市公园系统发展简述

赵晶/ZHAOJing
朱霞清/ZHUXia-qing

摘要:公园系统在城市的建设与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积累了一定的基础。城市公园最早在英国兴起,在此基础上发展的城市公园群已经初具公园系统的雏形。奥姆斯特德则确立了公园系统的范式。以伦敦摄政公园群规划、巴黎城市改造等为案例阐释了城市公园系统的雏形,以美国的布法罗公园系统、芝加哥公园系统、波士顿公园系统等实践为例论述了公园系统范式的确立,简述了19世纪中叶欧美城市公园系统发展的历史进程。论述了这一进程中公园以群体方式对城市空间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风景园林;公园系统;城市空间;欧美

Abstract: Park system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city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It has established the important base in history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The city parks were first built in Britain, and grew in sizes and numbers. Based on city parks, the park group developed as the beginning of park system. Frederick Law Olmsted established the park system paradigm. This research took Regent park group in London and Paris city transformation as examples to discuss about embryo of park system. It also took Buffalo Park System, Chicago Park System, and Boston Park System as examples of park system paradigm. The paper discussed about the history of park system development of mid-nineteenth century in Europe and America. It also researched on the influence of parks on city space development in history as groups.
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ark system; urban space; Europe and America
Urban Open Space

系统(system)一词来源于古代希腊文(systεmα),一般系统论创始人路德维希·冯·贝塔朗菲(LudwigVonBertalanffy)定义其为“处于一定相互关系中,相互联系并相互作用的诸元素的综合体”[1]。它强调了两点:首先整体中至少包含2个元素,其次元素之间产生相互作用以及系统对元素产生整合作用。将系统的概念引入城市公园中,则形成了公园系统(Parksystem)的概念。它同样强调了2层含义:联系性和整体性,即公园系统中的各组成元素都非独立存在,它们在各自的位置上发挥作用,又彼此关联组成不可分割的整体。

美国对城市公园系统的定义为:“公园(包括公园以外的开放绿地)和公园路(Parkway)所组成的系统,具有保护城市生态系统,诱导城市开发向良性发展,增强城市舒适性的作用。[2]”一般认为,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FrederickLawOlmsted)是公园系统的正式创立者,他提出建设多个公园,并通过规划公园路连接城市中的绿地和公园,从而组成公园系统,真正实现了公园系统的联系性和整体性。

(公园路:19世纪中叶,美国的城市化进程伊始,乡村与城市逐渐分离。奥姆斯特德认为仅靠公园单体难以改善城市,他设想把公园中的马车道延伸到城市当中,由此发明了公园路。)

然而,在奥姆斯特德之前,公园系统已经在历史的发展中积累了一定的基础。1843年英国伯肯海德公园(BirkenheadPark)的建造完成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公园的诞生。自此之后英国各地开始大量兴建城市公园,并影响了许多其他的国家和城市。而在此基础上发展的城市公园群已经初具公园系统的雏形,并对于塑造城市空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 公园系统的雏形

19世纪中叶,英国率先掀起了建设城市公园的热潮,并影响了许多国家。各地的城市公园不断涌现,逐步有了一定的规模和数量,形成公园群。这些公园群可以看作是公园系统的雏形,它们有效解决了许多城市问题,并影响了城市空间的发展。其中,以伦敦的摄政公园群规划和巴黎城市改造最有代表性。

1.1 摄政公园群规划

约翰·纳什(JohnNash)和汉弗莱·莱普顿(HumphreyRepton)合作完成的伦敦摄政区域的城市公园群,包括摄政公园(RegentPark)、圣·詹姆斯公园(StJames’sPark)、绿园(GreenPark)等公园以及摄政街(RegentStreet)所形成的区域。摄政公园群深刻影响了伦敦市的结构发展。

整个摄政公园群的规划主要分为2个部分,北端为摄政公园,南端是圣·詹姆斯公园和绿园,之间由摄政街串联(图1)。其中,北部的摄政公园是由纳什设计的有建筑点缀的自然式风景园。南部的绿园和圣·詹姆斯公园在19世纪20年代连为一体,并由纳什和莱普顿改造为自然式风景园。改造后的公园以缓坡草地为主,直线型的运河改造为自然形态的湖泊,原有的规则式林荫道则由蜿蜒的园路取代。摄政街联系了两端的公园,把伦敦市西部从南到北分为两部分。纳什将周边的建筑物也纳入了规划视野,他在摄政街的交叉口设计了广场,在道路两旁设商店、银行及公共建筑,形成伦敦新的市中心。这条轴线连接了南北两片公园,并且统一组织了周边的建筑、广场、农田等。

摄政公园群的规划影响了伦敦城市西部的功能分区:沿轴线生成金融和商业区,围绕公园生成居住区和生活区等,从而进一步影响了城市的空间发展。这个公园群的格局一直延续和完善,并发展成为今日伦敦市中心一个庞大的公园系统。图2所示为1994年伦敦市中心公园群的形态,虽然历经百余年,摄政公园、圣·詹姆斯公园、摄政街等一直保留了下来,公园群的基本布局也依然如初。此外,摄政公园群也已经与肯辛顿公园(KensingtonGarden)、海德公园(HydePark)等逐渐连接为一个整体。整个摄政公园群在不断生长和完善,并成为伦敦城市发展的重要结构[5]。

图1 摄政公园群[3]

图1 摄政公园群[3]

图2 1994年摄政公园群风貌[4]

图2 1994年摄政公园群风貌[4]

1.2 巴黎城市改造

受到英国的影响,一些城市也开始集中兴建大量公园,并形成了公园群。其中,著名的法国巴黎城市改造运动中就建设了庞大的城市公园群,并且影响了整个巴黎的发展。

1853年,路易-拿破仑·波拿巴任命巴黎行政长官乔治-欧仁·奥斯曼(BaronGeorges-EugèneHaussmann)主持巴黎改扩建规划。奥斯曼针对巴黎的道路体系、园林建设、土地经营、市政工程等各个方面均做出了统筹安排。他构建了一个放射状的林荫道系统,道路的交汇处形成节点,在节点处兴建广场,再由广场向外发散出轴线,从而形成巴黎的整体空间结构体系。同时,奥斯曼预见到拓宽城市道路必将损毁很多私家园林,于是提倡公园的发展。在奥斯曼的领导下,工程师和风景园林师让-查尔斯·阿尔方(Jean-CharlesChristopheAlphand)和园艺师让-皮埃尔·德尚(Jean-PierreBarilletDeschamps)共同推动了巴黎城市公园群的建设。

伦敦的城市公园运动为奥斯曼和阿尔方提供了很好的参照和示例。他们首先总结了伦敦公园建设的经验教训,认为伦敦的城市公园由于多由昔日的皇家园林改造而成,分布不均匀,联系性与协调性不足。因此,他们希望巴黎的城市公园体系建设能更加有序:园林应均匀分布,彼此建立联系并构成统一整体。于是,奥斯曼和阿尔方沿着巴黎的主要城市干道,特别是居住密度较高的街区附近兴建了包括蒙梭公园(ParcMonceau)、肖蒙山公园(ParcdesButtesChaumont)等在内的21个街心公园和5座大型公园,并在城市的边缘兴建了2座大型林苑,从而营建了巴黎的城市公园体系。

阿尔方在兴建城市公园时,试图将公园融入城市环境中。他要求“将园外所有的景物都要纳入公园之中,从而使公园的边界消失”[6]。肖蒙山公园和蒙苏里公园(ParcMontsouris),都是种植大量树丛作为公园的前景,以城市中的建筑物作为远景,然后运用舞台背景式的设计手法,借景园外景色,消除公园的边界[6]。为了使园林更好地与城市相融合,阿尔方还坚持将园林向街道和建筑打开,园林中和街道上的景观可以得以呼应[6]。蒙梭公园就打开了边界,将周边的别墅和住宅楼都借景到了公园中。由此,巴黎的城市公园多与城市进行了景色上的交融。

城市边缘的2座林苑,布洛尼林苑(BoisDeBoulogne)和文塞纳林苑(BoisDeVincennes)都采取了开放的设计模式,引城市道路入园。其中,布洛尼林苑由王室所有的规则式园林改造而成,现为向市民开放的永久性公园(图3)。该林苑中的一部分土地还被开发为居住区,获得的收益用于公园建设,保证了公园建设的正常运行和资金的循环使用。1856年,一条林荫道将布洛尼林苑与巴黎市区相连接。这条道路两侧是绿化带,中央为39m宽的马车道,两侧沿街建筑物均退后10m,后来发展成为巴黎著名的福熙大道(AvenueFoch)[2]。

图3 布洛尼林苑与文塞纳林苑在巴黎中的位置

图3 布洛尼林苑与文塞纳林苑在巴黎中的位置

巴黎的城市公园对城市的空间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城市内部,公园与城市进行了景色的交融,在城市外围,郊区林苑通过林荫道与城市内部进行了连接。加之遍布街头的绿地和游园,形成了一个宏大的城市公园体系。这种自然形态的城市公园群构建于严谨的城市结构之上,从而改变了巴黎原有的空间格局。

从摄政公园群规划到巴黎城市改造,城市公园群对于整体城市空间的塑造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影响了传统城市的结构。首先,公园群影响了城市的形态和格局,在城市中规整的建筑之间引入大片的自然式风景园,打破了原有城市规则生冷的布局,使园林与城市得到有机结合;其次,城市公园群影响了城市的功能分区,城市中住宅开发多围绕公园进行,形成风景优美的居住区域,连接各个公园之间的大街两侧开设商铺,成为商业区域,城市的功能分区由于公园群的影响而产生了变化;最重要的是,公园群是城市进一步发展所必备的基础设施和预留空间[5]。

2 公园系统规划范式的确立

如果说伦敦和巴黎的城市公园群在系统的联系性上还稍显不足,只是公园系统的萌芽,那么奥姆斯特德在美国的实践则已真正实现了公园系统这一理念,并确立了公园系统规划的范式。

在1857年举办纽约中央公园设计竞赛之前,组委会就曾想邀请伯肯海德公园的设计师约瑟夫·帕克斯顿(JosephPaxton)或阿尔方来主持建设纽约中央公园。1859年公园开工后,奥姆斯特德在巴黎与阿尔方会面,两人先后对布洛尼林苑进行了8次参观考察。随后,阿尔方又用同样的手法改造了文塞纳林苑。因此,奥姆斯特德在美国所进行的公园系统实践无疑受到了上述公园群的影响。

2.1 布法罗公园系统

1868年8月,奥姆斯特德在布法罗完成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完整的公园系统——布法罗公园系统(BuffaloParkSystem)。他以公园路连接各个公园的方式构建了这个公园系统(图4)。

图4 布法罗公园系统[2]

图4 布法罗公园系统[2]

奥姆斯特德在布法罗建设了南方公园(SouthPark)、弗兰特公园(FrontPark)、特拉华公园(DelawarePark)和巴拉德公园(ParadePark)等几个公园,每一个公园都有各自不同的特色和功能的定位[7]。

其中,弗兰特公园可以俯瞰尼亚加拉河(NiagaraRiver)与伊利湖(ErieLake)汇水处的壮丽景色,因此被设计成为一处观景平台,兼具举行大规模集会的功能[8]。特拉华公园内部修建了大草坪和湖泊,并修建了环线车道,从不同的高程区分行车道和人行道[9]。巴拉德公园内则设有儿童游戏设施和修道院。奥姆斯特德建设了多条宽阔的公园路连接各个公园,并与城市有机结合。其中,菲尔摩尔公园路(FillmoreParkway)连接了南方公园和巴拉德公园,南方公园则通过水系与城市的中心区域相连接。由于布法罗公园系统中的各个公园特点各异,公园系统也逐渐发展为几个不同的区域,并有各自的服务功能。

布法罗原本是欧洲殖民者所建的殖民城市。这类城市从无到有,面临早期建造快速和易行的需求。因此,整个布法罗的风貌都是以方格网的街区划分为主,便于城市高效建造。但是从景观的层面来看,由于街道的切割,城市的景观缺乏整体性和舒适性。公园系统的建设可以通过有机的形态打破这种城市格局,增加景观的变化和联系,改善布法罗格子状街区布局。

2.2 芝加哥公园系统

在布法罗公园系统之后,奥姆斯特德还为芝加哥规划了一个公园系统。芝加哥地处北美大陆中心地带,早期的城市发展主要依靠便利的水运条件和腹地丰富的资源。在19世纪中叶的城市化进程中,芝加哥的环境不断恶化。州议会在1869年通过一系列的“公园法”,并计划在城市的南、西、北部各建设一个公园区,以解决城市突出的环境问题[10]。这个提案刚刚开始实施,芝加哥便在1871年10月8日晚遭遇了著名的芝加哥大火,30小时的大火几乎摧毁了整个城市。

在灾后重建规划中,有人提议规划一个城市的公园系统,以绿色开敞空间分隔原有的市区,以此提高城市的火灾抵抗能力。在此背景下,奥姆斯特德接受了这项任务,负责将提议的构想实现。他与卡尔沃特·沃克斯(CalvertVaux)一起完成了芝加哥南部公园区的公园系统规划(图5)。北部公园区和西部公园区的公园系统则由其他建筑师和规划师负责规划完成。

图5 芝加哥南部公园系统[2]

图5 芝加哥南部公园系统[2]

奥姆斯特德和沃克斯设计了杰克逊公园(JacksonPark)和华盛顿公园(WashingtonPark),并将2个公园中的水系——杰克逊公园的咸水湖和华盛顿公园的人工水池通过一条水渠进行连通。水体的连通增加了2个公园的联系性,对于有效疏导洪水也有着积极的作用。沿着水渠,他们设计了一条公园路,以确保游人可以穿行于2个公园之间。

然而,由于芝加哥总体的公园系统建设工作分成了几个分区进行,各分区之间的协调性不足,管理上也出现疏漏,最终导致芝加哥城市公园系统建设以失败告终。假如其建设成功,必将构建整个芝加哥城市发展的骨架,为城市发展指明新的方向。但就奥姆斯特德所规划的芝加哥南部公园系统而言,无论是联系性还是系统性,都已经可以称之为一个完整的公园系统[5]。

2.3 波士顿公园系统

公园系统规划在美国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大量城市开始兴建公园系统,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波士顿公园系统(BostonParkSystem)。波士顿公园系统又被称为绿宝石项链或翡翠项链,其规划深受布法罗和芝加哥等公园系统的影响。波士顿公园系统将大量的公园和绿地有序统一在一起,构建了引导城市发展的结构,改变了波士顿的原有格局。

整个波士顿公园系统的建设历时17年,从1878年一直持续到1895年。公园系统绵延16km,包括波士顿公地(BostonCommon)、公共花园(PublicGarden)、查尔斯河滨公园(CharlesbankPark)、联邦大道(CommonwealthAvenue)、后湾沼泽(BackBayFens)、牙买加公园(JamaicaPark)、浑河公园(MuddyRiver)、富兰克林公园(FranklinPark)和阿诺德植物园(ArnoldArboretum)9个部分[11](图6)。其中,波士顿公地、公共花园和联邦大道都是利用波士顿原有的公共绿地;后湾沼泽、牙买加公园、浑河公园等几个公园则兼具了生态职能,主要解决波士顿后湾潮汐平原的洪水泛滥和污染等问题;而富兰克林公园和阿诺德植物园则是以游赏功能为主。系统性在波士顿公园系统中得到了很好的诠释:一系列公园路将各个部分串联起来,共同构建一个完整的公园系统[12]。

图6 波士顿公园系统[2]

图6 波士顿公园系统[2]

在波士顿公园系统中,奥姆斯特德还连接了城市中心和偏远郊区。由于这个项目大部分位于郊区和乡村地带,奥姆斯特德考虑到了公园系统对于城市发展的引导。他将公园路一直延伸到城市中,作为城市的主干道,形成连接城市和乡村的纽带。波士顿的发展也是以公园路为依托,沿道路两侧形成新的社区和开放空间,从而引导城市的扩展和生长。在奥姆斯特德所确立的公园系统规划范式中,各个公园绿地都通过公园路有序连通与协调统一,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公园系统。公园系统还勾勒出城市扩张的绿色骨架。新的城市开放空间建设将围绕公园系统所形成的绿色空间展开,公园路发展成为城市干道、人行道、步行街等;形成的绿色廊道连接了城市和即将发展的区域,构建一个引导城市发展的复合结构,城市则沿着公园系统形成的绿色脉络生长[5]。

3 公园系统的发展及影响

奥姆斯特德是美国公园系统规划的先驱,使很多城市的结构得以改善。除上文提到的城市之外,还包括波特兰和西雅图等。直到今天,这些公园系统规划仍使美国受益匪浅。19世纪中叶之后,城市的长足发展也促使公园系统的建设不断完善。包括查尔斯·埃利奥特(CharlesEliot)、沃伦·曼宁(WarrenManning)在内的一系列规划者将公园系统逐渐发展成熟。其中,埃利奥特被誉为“美国公园系统之父”。他真正使城市公园系统建设获得美国法律认可并使之成为美国城市公园建设的一种模式[13]。埃利奥特规划的城市公园系统之外的大型自然保护区和自然风景保护区等区域中也同样出现了系统规划,并分为国家公园(NationalPark)和州级公园(StatePark),这其实是一种扩大了尺度和规模的公园系统。曼宁深受埃利奥特的影响,并有效推动了系统规划的发展。他在其规划实践中更加注重景观的系统研究方法,以自然资源和自然系统作为其进行规划的基础,这种规划思想对后期的公园系统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20世纪初,生态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在20世纪中叶将生态系统作为理论体系的核心。因此,公园系统的建设与生态改善的发展联系也愈发紧密,并形成了城市及区域规划的生态学框架,伊恩·麦克哈格(IanL.McHarg)便是这一时期生态规划的领军人物[5]。自此,规划应以生态学为基础之一的观点得到了风景园林师和规划师的公认,城市公园系统的规划中更加关注对生态环境的改善。直至今天,国内外城市中所广泛建设的绿道、绿色基础设施、绿色网络等也都是在城市公园系统基础上的一种延续和发展,并对于塑造城市空间和整治生态环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 结语

19世纪中叶,自城市公园出现之日起,公园就开始以群体和体系的方式影响着城市的发展。在早期公园系统的萌芽阶段,公园之间的联系虽然不强,但是依然以群体的方式对整体城市空间的塑造产生了重要的作用,改善了城市的结构和功能分区。公园系统规划的范式确立后,公园的联系性和系统的完整性得到了很大改善。各个公园绿地由线性的公园路串联在一起,有所分区并相互联系,在系统中承载不同的功能,从而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公园系统。城市公园系统在通过公园路连接各片公园绿地时,将两侧的城市也纳入了统一的规划之中,构建了一个连续的开放空间体系和区域发展的结构,从而引导城市的有序发展。城市公园系统不断发展成熟,在承载景观职能的同时改善生态环境,逐步成为今日城市建设中重要的建设举措。

致谢:本文部分节选自赵晶的博士论文,感谢王向荣教授和林箐教授提供的考察机会以及多年来的悉心指导。

参考文献:

[1](奥)路·冯·贝塔朗菲,王兴成.普通系统论的历史和现状[J].国外社会科学,1978(2):66-74.

[2]许浩.国外城市绿地系统规划[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7-15.

[3](美)埃德蒙·培根.城市设计[M].黄富厢,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200.

[4](英)特里·法雷尔.伦敦城市构型、形成与发展[M].杨至德,杨军,魏彤春,译.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246.

[5]赵晶.从风景园到田园城市:18世纪初期到19世纪中叶西方景观规划发展及影响[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2:111-135.

[6]朱建宁.西方园林史[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280.

[7]曹康,林雨庄,焦自美.奥姆斯特德的规划理念:对公园设计和风景园林规划的超越[J].中国园林,2005(8):37-42.

[8](美)伊丽莎白·巴洛·罗杰斯.世界景观设计II:文化与建筑的历史[M].韩炳越,曹娟,等,译.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337.

[9]许浩.美国城市公园系统的形成与特点[J].华中建筑,2008(11):167-171.

[10]芝加哥园林系统[DB/OL].(2014-04-11)[2012-12-1].http://www.chicagoparkdistrict.com/history.[11]ZaitzevskyC.FrederickLawOlmstedandtheBostonparksystem[M].Boston:BelknapPress,1982:54.

[12]郭巍.美国景观规划百年历程及其启示:从奥姆斯特德到麦克哈格[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8:35.

[13]陈晓彤.传承·整合与嬗变:美国景观设计发展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132.

作者简介:

赵晶/1985年生/女/山东人/博士/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讲师(北京100083)

朱霞清/1981年生/女/浙江人/浙江湘湖旅游度假区(湘湖新城)管理委员会规划管理办主任(杭州311258)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中国园林》2014第9期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