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新青年与《风景园林》杂志合作推出

试析孟氏六边形借景理法

顾孟潮
GU Meng-chao

摘要:被《园冶》作者计成称为“园林之最要者的”“借景”则是最能体现中国人习惯、生活,即追求“诗意栖居”的华夏意匠。孟氏六边形借景理法是借鉴古今园林经验创制的借景理法新篇,它源于《园冶》又高于《园冶》。作者从理法由来、理法创新、设计思维、环境艺术4个角度论述孟氏借景理法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指出它将促进园林设计理论和实践水平整体提升。

关键词:造园意匠;立意;相地;问名;借景;布局;理微;余韵;入境式设计

Abstract: “View borrowing”, which is considered “the most important element in gardens” by JI Chen, the author of Yuan Ye, is the best reflection of Chinese people’s way of life, which is the pursuit for a poetic living. MENG’s Hexagon View Borrowing Theory is an innovative garden design theory based on the reference of ancient and modern garden design experience. It derives from Yuan Ye but it is more than just Yuan Ye. The author tries to discuss the theoretical valu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MENG’s view borrowing theory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origin of view borrowing method, the innovation of view borrowing method, design thinking and environmental art, pointing out that it is beneficial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garden design.

Key words: Gardening Design Conception; Conception Setting Up; Site Observation; Name Asking; View Borrowing; General Arrangement; Design in Detail; Lingering Charm; Immersive Design

最需要传承和创新的中国优秀的园林艺术文化传统是《园冶》所表述的设计哲理和设计思维,即对天地人和谐美好境界、诗意栖居境界的不懈追求。不仅在于具体的设计手法、材料、技术、模式等方面的传承和创新。

最能体现中国建筑文化精神的是中国园林,它具有“华夏意匠”的群体建筑精神。在世界上,中国建筑因为群体合成水平之高而异彩纷呈[1]。

最能体现中国园林的文化成就的就是“借景”。它是中国园林设计构成中的灵魂。它是最能体现中国人习惯、生活,即追求“诗意栖居”的华夏意匠。中国未来建筑的道路应当走中国的路,与欧美不同。如高层建筑要到美国去看,而基本的东西要看中国习惯、生活。[2]

孟氏六边形借景理法是孟氏园林学术思想的精华之一。它让我们眼睛一亮,思路贯通。明白学“借景”的本意在于学会“凭藉什么造景”,即学习造景理法。正如孟院士辛卯冬日诗中所言:“相地借景彰地道,人与调美若仙”[3]。

1 孟氏六边形借景理法对《园冶》借景理论的发展

《园冶》是世界园林史上第一部系统总结造园经验的理论专著[4],为园林学理论的形成做出了奠基式的贡献,而书中的借景理论更独具中国特色,其“远借”、“邻借”、“俯借”、“应时而借”等借景手法就曾被古今中外造园者广泛运用。

然而,由于400多年的时空距离,今人阅读时往往感到其文字艰涩难懂,而且由于其表达叙述方式与当前的园林设计教材迥异,也使今人往往对其“物情所逗,目寄心期,似意在笔先”等丰富深刻的内容不能充分理解和重视,这些严重影响了《园冶》研究的进展速度和研究深度。

孟院士的借景理法理论,我将其称之为“孟氏六边形借景理法”,它的雏形来源于《园冶》。难能可贵的是,孟院士在对《园冶》相关的论述进行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探索后,孟院士结合自己多年从事园林设计的实践经验,从中提炼出“立意”、“相地”、“问名”、“借景”、“布局”、“理微” “余韵”7个术语关键词,建立了孟氏中国园林设计理法序列[5]。这7个关键词中,“借景”和“相地”是“园冶”书中原有的词,其他几个关键词为孟院士的提炼和发展。

从孟院士绘制的借景理法图中看到,图中既体现了计成“夫借景,林园之最要者也”的原有精神,又发展为 将“借景”(scenery supportting from)这一关键词的位置加以变化,即将“借景”设置在六边形中心位置,形成了以“借景”为中心的放射性正六边形借景理法图(图01)。

这一改变在借景理论中具有非凡的意义,我将其试析如下。

该六边形的6个交点的意义分别是:

“立意”(conception),体现“意在笔先”的原则;

“相地”(site observation),体现“目寄心期”地开发风景新源;

“问名”(name asking)、“布局”(general arrangement)、“理微”(design in detail)、“余韵”(idea development),体现在“物情所逗,目寄心期,似意在笔先”的大背景下,逐步达到借景立意的目标和境界。

这几个术语概念的关键词——“立意”、“相地”、“问名”、“布局”、“理微”、“余韵”是前后动态相连的状态,它形象地反映出借景设计的全过程。“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在这句话里,“因、借、体、宜”4个字的互为因果关系在图中已显示清楚。

标示出“理微”、“ 余韵”与作为中心的“借景” 呼应,是为了让人明白“理微”“ 余韵”在造园设计全程中的重要性,以及它们与“借景”互为因果的关系,隐含着“主”、“费”二字与“借景”也有着互为因果关系。该图全面地反映出《园冶》六字真言(体、宜、因、借、人、费)的内涵[6]。“孟氏借景理法”源于《园冶》,高于《园冶》,是孟院士对中国园林学的重要贡献。

2 孟氏六边形借景理法的理论意义

我将它归纳为以下4点:

(1)发展与深化了《园冶》的借景理论,准确地显示出造园设计全程中“借景”与“立意”、“相地”、“问名”、“布局”、“理微”、“余韵”这6个环节之间互为因果的互动关系。

不仅把《园冶》中所谓“巧于因借,精在体宜”这句话里“因、借、体、宜”4个字的互为因果的关系显示清楚。而且还增添了“理微”“ 余韵”环节与“借景”的相互呼应关系,因为用的是现代学术语言,使人们更容易走近《园冶》的借景理论。

(2)在标明“立意”、“相地”、“问名”、“余韵”、“布局”、“理微”与“借景”互为因果关系时,也隐含着“主”、“费”二字与“借景”的互为因果的关系。该理法全面地反映出《园冶》“六字真言”,直观地说明了为什么计成强调“夫借景,林园之最要者也”! 这也是笔者称其为园心雕龙之作的原因[7]。

(3)建立了中国园林设计理法的术语观念体系和借景设计链;

(4)再次突显了借景在园林设计里的中心重要地位。

3 孟氏六边形借景理法与思维范畴

孟氏六边形借景理法的借景三大特点与思维范畴之关系,我将其归纳为

(1)“借景随机”—— 有效思维;(2)“借景无由,触情皆是”—— 创造思维;(3)“臆绝灵奇”是借景最高境界——跨越思维。

“随机”、“ 触情”、“ 意绝”这三者均属于思维范畴,它们分别属于有效思维、创造思维和跨越思维不同的三大台阶。

“随机”、“触情”、“意绝”三大特点的借景手法,正是中国园林能成为独秀于世界园林的“园林之母”的重要原因,这也是中国园林设计选定“入境式”设计的决定因素——设计者必须参与策划、规划、设计、施工、使用、管理的全过程,才可能达到“意绝灵奇”的境界。

国外建筑设计大师也都是十分重视设计“入境”,如美国现代和后现代建筑大师菲利浦.约翰逊在回答人们问他的建筑创作从那里开始时,他回答:footprint——从脚底板开始![11]这不就是《园冶》所说的“相地”开始吗?

孟院士的六边形借景理法中强调“随机”、”“触情”、“臆绝”这三大特点,突显出其本土化、个性化和共享化特色,在中国园林设计中十分值得重视。

 

参考文献:

[1]李允禾.华夏意匠[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

[2]贝聿铭.回答学生关于中国未来建筑道路时的话[J].建筑学报,1978,(5):8.

[3]孟兆祯.辛卯冬日诗[Z]:诗情画意造空间,综合效益化诗篇。相地借景彰地道,如与天调美若仙.

[4][明]计成 著,王绍增 注释.园冶读本[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5]孟兆桢.借景浅论[J].中国园林,2012,(12):19-29.

[6]顾孟潮.《园冶》所展示的思维特征[J]. 古建园林技术,2013,(4):47-48.

[7][南齐宋]刘勰著,王峰注释.文心雕龙[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306-307.

[8]俞吾金.我们应该如何思维[N].解放日报.2010-12-26.

[9]孟兆祯.孟兆祯文集[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1.

[10]顾孟潮.建筑师应该如何思维[N].中国建设报,2010-8-1.

[11]顾孟潮.中国当代环境艺术[M]//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系列丛书”——建筑不是房子.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2006:178-194.

 

作者简介:

顾孟潮/中国建筑学会编辑工作委员会原副主任/中国著名建筑评论家/中国建筑学会教授级高级建筑师(北京 100022)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风景园林》2014第3期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