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新青年与《风景园林》杂志合作推出

那一年春暖花开

孟兆祯院士深圳实践与经验谈
A Memory of Academician MENG Zhao-zhen’s Practice and Experience in Shenzhen

何昉 锁秀 梁仕然
HE Fang SUO Xiu LIANG Shi-ran

摘要:作为孟兆祯院士的深圳教学实践基地——深圳市北林苑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院,有幸见证和传承了孟院士在中国改革开放之窗——深圳的实践和精神。以深圳成立30余年来孟院士在深圳的实践和创新经验谈及孟院士学术思想及其对深圳的贡献与厚爱,期得中国风景园林行业之共享,并传之承之。

关键词:园林文化;现代园林;地域景观;造园意匠

Abstract: Shenzhen BLY Landscape & Architecture Planning & Design Institute, as Academician MENG’s teaching practice base in Shenzhen, has fortunately witnessed and inherited Academician MENG’s practice and spirit in Shenzhen – the window of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policy. The essay refers to MENG’s academic contribution to and his love for Shenzhen on the base of his practice and innovation experiences since Shenzhen’s foundation 30 years ago. It is expected to share with all from landscape architecture business in China and let it be inherited.

Key words: Landscape Culture; Modern Gardens; Regional Landscape; Gardening Design Concept

改革开放伊始,深圳市迎来建设的春天。成立之初,深圳特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为无数敢为天下先的有识之士提供了发展机遇。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深圳特区各级政府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北京林业大学以孟兆祯先生为主持人的一批专家、学者在我国改革开放之窗——深圳,开启了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科教学与规划设计实践基地的崭新局面,并创作了一批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品,包含深圳市首批建设的三大公园的规划设计:仙湖植物园、东湖公园和荔枝公园,以此树立了我国风景园林设计传承与创新的尝试,尤其是仙湖植物园从选址到规划设计全程实践和后期效果突出,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公众的高度认可。

孟先生30年来对深圳的关注和指导几乎从未停歇,30余年来,深圳风景园林建设与发展成果丰硕,在风景园林行业内创造了诸多中国首创:如孙筱祥教授定性的全国第一个风景式植物园(仙湖植物园),第一个成功运营的主题公园(锦绣中华),第一条真正现代意义上的景观大道(深南大道),第一个永不落幕的园博园(第五届中国国际园林花卉博览园),第一个政府审批的郊野公园(马峦山郊野公园),同时北京林业大学以孟兆祯院士为首的一批专家、学者用他们行动和智慧践行了独具魅力的“深圳经验”。

1 深圳经验:创新理念走在前沿

1.1 准确定性 规划先行

1980年代初期,在深圳特区政府第一任园林管理科科长冯良才先生的引荐下,时任市委书记的梁湘同志建议由北京林业大学(原北京林学院)来深圳帮助政府建设城市公共绿地,在著名风景园林专家孙筱祥、孟兆祯、白日新、黄金錡、杨赉丽等教授的率领下,北林大派出了10多名主力教师和研究生来到了这片充满活力的南国边陲(图01)。一个令人向往的乡愁之地,要建成现代化城市。全国各地都来支援,我们是这潮流中之滴水。

02 专题

城市规划、建筑设计、风景园林三者并举是深圳特区早期城市建设的共识。从最初的把城市规划建设融入风景园林绿色背景之中,到逐渐演变成将全市建成一个宜居的生态大公园,均取决于决策者在建设领域的创新理念。在大力发展建设经济的初期,将不发展的用地预留保护起来,作为城市发展的备用地,再将其中大部分建为绿地。这在国内的各大城市的建设中是从未见过的。

在各功能组团之间,规划有预留的绿化隔离带、水源绿化保护区、郊野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生态与农业保护用地,把城市和建筑“融化”在园林绿地中,初步实现了《北京宣言》对21世纪的憧憬。在城市用地中均衡合理地布置绿地,使公园有科学合理的服务半径,大公园选址合宜,形成了高绿地率的布局;同时深圳在城市总体规划和次一级的城市规划中不断强化城市的生态支持系统,不断提高环境的承载力。

1.2 文化的承传和创新

仙湖植物园堪称集中国三大园林流派之精华而彰显华南地域之特色。该园综合了中国三大园林体系及风格,巧妙运用了北方园林建筑的形式、江南园林的尺度,“仙湖”、“药洲”问名、立意、构思的核心都源自于岭南园林。植物园风格是在当时首次提出风景植物为主线进行布局和规划创作的“风景式植物园”,同时还创新了岭南风景植物群落系统。正如孟先生本人所说,植物园是“一座具有中国园林传统的民族特色、华南地方风格和适应社会主义现代生活内容需要的风景植物园”。园的性质确定为“以风景旅游为主,科研、科普和生产相结合”(图02-06)。这样的理念当时是全国首创,影响了后来中国植物园的发展方向。在建园近30年的今天,仙湖植物园作为中国第一个循植物观赏特性布局的、面积最大的 “风景植物园”,成为中国风景植物收集最多的植物园,被全国同行公认为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最好的植物园,并代表深圳、代表中国首次成功申办了被誉为国际植物学“奥林匹克”盛会的2017年世界植物学大会。深圳园林质量标准非她莫属。

1985年,孟先生受邀创作深圳市老干部活动中心的园林规划设计。庭院借古荔之盛而注入山水文化,借景合宜、布局得体,空间曲径通幽,满足现代人使用需求的同时不失古代园林的文化底蕴。点睛之笔是其一卷假山,山体曲折逶迤,空间多变,并创新地运用当地花岗岩表层为材。尺度虽小,却是对古代掇山艺术的一次涉新,娴熟的手法非集大成者不能为之。这对于成立初期的深圳特区的园林文化建设而言是不可忽视的一笔(图07)。

1.3 策划主导风景园林游憩方式变革

1986年,以孟兆祯教授为首的教师团队再次抵深,受华侨城马志民邀请,从策划到规划全程描绘了深圳华侨城“锦绣中华”的设计蓝图。孟先生凭借深厚的中国园林文化功底,融会贯通的渊博知识,创造性地将西方主题公园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策划创作了中国首个主题公园“锦绣中华”,使之成为了国内首个“风景园林式”的微缩景区,在祖国大陆开同类型创作之先河(图08-10)。后在美国奥兰多又原样建造了一座,填补了美国主题公园的一个空白。若干年后马总见到孟先生时脱口而出“‘锦绣中华’的创作归功于北林”!

2 深圳经验:务实为本 敢为人先

2.1 与行政领导沟通合作

成功的城市建设或项目的规划设计除了专家发挥作用外,还离不开行政领导人员的配合。早年特区园林建设的成功就是两方面配合的结果。

在特区建设早期,工作条件之困难今天难以想象。作为中国高校第一支来深援建的专家队伍,北林大专家组就在这样的条件下翻山越岭,走遍了特区内的山山水水。当时,市委、市府领导如梁湘、周鼎、罗昌仁等与专家学者密切沟通合作,事无巨细共同商量,在统一、融合中行事。

就在双方的通力合作下,确定了深圳首批市级公园的规划定位、主题思想和设计草案。 如仙湖植物园就是在深圳市第一批市领导接纳了以孙筱祥、孟兆祯为首的北林大专家团队建议和营造的成果。在深圳率先开展植物园建设,在今天看来仍非常有前瞻性。她也是深圳立市以来第一个新公园建设,至今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2.2 缔造深圳园林速度和质量

以孟先生为首的北林大师生团队创造了深圳园林速度和深圳园林质量。孟先生主持设计的仙湖植物园等一批重点园林项目更被誉为 “抢出来的深圳园林建设”。

1982年底至1983年夏季,仙湖植物园完成选址规划论证; 1984年初到1984年夏天,仙湖植物园规划设计方案启动;1985年初,仙湖植物园施工图完成到全面建设施工;从方案通过到施工完毕,直到1986年,仙湖植物园完成主要景点试开放,时间只有1年3个月左右。植物园一期工程3 000亩(约200hm2),在深圳国贸大厦“三天半一层楼”的建筑速度还没出来时,这无疑是“深圳速度”的最好诠释。 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来到仙湖植物园,由心地称赞“这里的风景真优美”;世界植物学界权威人士、美国总统科技顾问——彼特·雷文(Peter H.Raven)教授参观仙湖植物园时,评价“这里能和包括丘园在内的世界上任何一座植物园媲美”。

孟先生和先后于他来深的孙先生、白先生、黄先生、杨先生等多位教授对后续的东湖公园、莲花山公园、儿童公园、洪湖公园、锦锈中华、中山公园、南山公园等进行了构思和规划(图11-12)。以上成果对深圳城市公园体系的确立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为孟先生的深圳教学实践基地,深圳北林苑在项目实践中也深受孟先生的精神启迪。1999年的元旦,北林苑启动大梅沙海滨公园的规划设计,春节前通过方案和施工图,春节开工建设,确保了民生工程“五一”期间对外开放。不到5个月的“深圳速度”经得起历史的考验,今天的大梅沙海滨公园依然是深圳人民最喜爱的海滨公园。

2000年后北林苑率先应对国内外市场,成立了院级绿道规划研究所、院景观都市主义专业院、宜居养生设计研究所等。持续的理念创新和实践,从绿道网络规划建设,到规划实现区域绿色基础设施全覆盖、国家公园体系研究的率先示范,使北林苑成为本土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事业的先行者,积极探索中国理想人居环境模式。

3 结语

值“中国风景园林传承与创新之路暨孟兆祯院士学术思想论坛”开展之际,孟兆祯院士的深圳教学实践基地——北林苑迎来了“10+20”院庆20周年回顾展开幕。“10年”是老一辈北林教师专家在深圳特区辛勤耕拓的10年,更是新一代中国风景园林本土设计师实践深圳园林速度和质量的关键10年;“20年”是北林苑汲取岭南文化创写深圳园林新流派的20年,是北林苑倾注职业热情锻就规划设计精英团队的20年,是北林苑回归东方智慧有容为宽谋求发展的20年。

作为风景园林领域本土思想现代化运动的拓垦者,孟先生的学术思想理论具有浓厚的古代中国文化和清雅情怀的同时又兼备当代所提倡的理性、科学的因素。在实践中以及多年来的时间考验足以证明其价值。我们也将继续以孟院士学术思想为指导创新实践,为中国新时期风景园林行业发展贡献力量。我们共筑的中国梦必然实现,中华民族永远自立于世界园林之林。

致谢:

文中重要事实和思想请教孟先生,得到了孟先生毫无保留地指导,同时本次“中国风景园林传承与创新之路暨孟兆祯院士学术思想论坛”也得到深圳市城市管理局和仙湖植物园的大力支持,在此深表衷心感谢。

注释:

图10陈卫国拍摄,其余均为深圳市北林苑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院提供。

作者简介:

何昉/1962年生/男/江苏人/教授/深圳市北林苑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院院长/总景园师(深圳 518038)

锁秀/1980年生/女/回族/河北人/高级规划师/深圳市北林苑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院副总规划师(深圳 518038)

梁仕然/1983年生/男/广东人/博士/深圳市北林苑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院景观都市分院景观总监(深圳 518038)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风景园林》2014第3期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