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新青年与《风景园林》杂志合作推出

构建中国特色的风景园林理论

孟兆祯先生学术思想感悟
Appreciation on Professor MENG Zhao-zhen’s Academic Thoughts

夏成钢
XIA Cheng-gang

摘要:在当今中国的社会和建设环境下,讨论孟兆祯先生的学术思想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文章中认为孟先生的学术思想具有3方面主要特征:坚持风景园林的中国化与现代化是孟先生学术思想坚定的立场与方向;“园林理法”填补了我国风景园林理论体系中方法论的不足,从而形成了中国化的风景园林理论框架;“园林理法”包含了以“借景”为核心的6个设计步骤,是一种具有承上启下意义中国园林设计方法论。最后,文章探讨了中国风景园林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关键词:造园意匠;园林教育;中国化;园冶;园衍;园林学科

Abstract: Under China’s current social and development background,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discuss Professor MENG’s academic thoughts. This article believes that there are 3 major characteristics in MENG’s academic thoughts: persistence in the sinofication and modernization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s the foundation and orientation of MENG’s academic thoughts; “Garden Processing Method” fills in the gaps in the methodology of China’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theory, forming a landscape architecture theoretical fram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Garden Processing Method” includes 6 design processes of which the core is “view borrowing”, which is China’s landscape design methodology of the significance of connecting the context. In the end,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China’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theory.

Key words: Gardening Design Concept; Landscape Education; Sinofication; Yuan Ye; Yuan Yan; Landscape Discipline

孟先生学术思想具有3个亮点:坚定的学术立场与方向、构建中国化的学科框架、承上启下的方法论。

1 坚定的学术立场与方向

坚持风景园林的中国化与现代化,是孟先生学术思想中最鲜明的特点。

改革开放带来中国风景园林事业的高速发展,也带来形形色色的西方园林思想。全盘西化成为一个时期中国本土的普遍特征,许多传统文化领域纷纷失守。这种情况的出现有着诸多的社会因素,更有中国园林自身的缺陷。因为除《园冶》外,中国化的园林理论廖廖无几,具有中国精神的现代景观实例也乏善可陈。由此产生对中国园林文化的质疑、否定及至鄙视、诋毁,甚嚣尘上;在实践领域更是遍地西洋仿制,沧海横流。

引人思考的不止是这些西化的表象,更是其后果:西化能否使本土文化更好的传承?能否增强对故土的敬重与认同?能否带给这个民族更多的尊严与凝聚力?

中国的事情最终还是要由中国人自己来解决。自暴自弃从不是强者的性格,自我作践也得不到世人的尊重。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延续至今,自强不息是它的基因和血脉。不回避自身缺陷,也绝不放弃时代追求。寻找中国园林文化的自觉,正是孟先生学术思想所表明的立场态度,也同样是梁思成、汪菊渊、周维权等一代奋斗的历程。

“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孟先生以坚定不移的执著,以传统为出发点,满怀激情地积累、提炼、传播中国园林文化。其思想结晶《园衍》,直与300年前《园冶》相联系,其立论根基、逻辑推演、案例研究、表述方式,无一不具有中国特色。

孟先生学术思想源于《园冶》,但视野超越园林、超越风景,直指现代生活的环境与艺术问题,诸如:科学与艺术、生态与园林等等,这是其学术思想现代化之所在。以中国思维答疑解惑,建立中国人自己的园林审美价值体系。时下国内种种景观乱象,其根源就在于这种体系的缺失。

中国化是立身世界之林的身份标识,现代化是中国园林生命力的保障。现今地球上每5个人里就有1个中国人,世界应该听到中国的声音、中国的思想,而不只是廉价品、仿制品。延续3 000年的园林体系也不应在此时代终结。

这是孟先生学术思想超越专业、更广泛的社会价值所在。民族文化的重要就在于它为这个民族带来尊严与自信、在世界之林中为中国人奠定安身立命的基石,这在全球化的今天尤为重要,也鼓舞引领着一代人,为捍卫民族传统理想而奋斗。

2 构建中国化的学科框架

中西方风景园林思想的一个重大差异就在于“形-意”关系。西方更多追求的是形式美,而中国则是内在的意境美。在西方园林里“形”就是“意”,形式美就是目的,是一种物质性空间,你我分明。而中国园林则不同,虽然也讲形式,但更求“象外之意”,目标是意境,场地空间是有情感、感动人心的,物我合一。这是深入民族心灵的文化差异,失去内在的“意”,中国式风景园林也就失去了灵魂。“千城一面”就是片面追求了“形”而忽略了“意”——忽略了本土的文化精神。

如何将“意”,将“情感”设计到园林景观之中?这一点在西方理论中涉及不多,也恰恰是中国园林对世界的贡献。孟先生学术思想正是从这种差异——文化——出发,诠释园林艺术与精神,并由此展开他的学术思路。无论是在他的理论中,还是在教学与实践中,文化与他如影随形,这之中渗透着他对中国文化的敬爱之情。有敬才有动力。

一个学科的基本组成包括:资料积累、认识论、方法论3个部分(图01) 。中国化园林理论体系的前2部工作,过往前辈已经取得大量成果,但是后1部分——指导实践的方法之论,尚少专述。

孟先生学术思想中,避暑山庄、山石等论述是前2部的研究成果,而“园林理法”则是具有实践意义的方法论,填补了学科空白。至此,学科理论的核心部分经几代人的努力,一个中国化的理论框架清晰可见。

3 承上启下的方法论

在孟先生学术思想中,园林理法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提炼出中国式园林的设计程序,成为理论与实践的桥梁。简述为1个中心6个步骤(图02)。

“借景”作为传统园林思想的核心,置于程序的中心位置。“借”字有近20种涵义,孟先生采用训诂方法,确定其本字为“藉”:即凭借、依托之意,开拓了研究新思路。

借景即“藉景”,这实际是以“成景潜力”为核心的整体设计观,各程序依此调整核准。6个设计步骤以“立意”为原始点,形成由宏观到微观、由抽象到具象的设计过程。

在思维模式上,“选址”“布局”步骤是对场地形式的思考,在空间上体现“立意”内容;而“问名”则是对场地内涵的情感意境思考、以景物与文学回答“立意”内涵。“理微”则是对个体景物的推敲、细节的调整,这一步也最具园林学科特点。“余韵”则是对整体效果的收拾补充。

“理法”将中国园林艺术的基本要素落实为设计的每一个程序,犹如一把登堂入室的钥匙,将“情感”这一元素融化到空间之中。

4 将中国风景园林思想运用到实践中去

广阔的中国园林市场为中国化现代风景园林理论提供了实践良机。对于学生晚辈来说,把孟先生以及其他前辈的中国园林理论付诸实践,是挑战也是责任。以山水心源景观设计院为例,从2方面进行实践:

一是在建院理念上,明文“以延承传统园林精神、实现中国特色景观为使命”;在设计过程中明确“表达中国人的情感、延续本土的文化、增强国人的自信”。

另一方面,在具体实践中将孟先生的“园林理法”予以贯彻落地,在园林中国化的链条上,补上“中国化实践”这一环。山水心源景观设计院近年完成的4个北京园设计就是典型实例,特别是在立意、问名、理微阶段表现突出、体会良多。

5 结语

建立中国园林理论框架是孟先生等前辈的成果,这一框架还有待进一步的补充完善,形成完备的体系,这是后来人的神圣职责,需要前扑后继的勇气与执著。

任何文化都是一个过程,不是进步就是消亡。在传承中国园林文化的道路上,孟先生不是一个人孤军奋战,他周边站起的同辈、学生也肩负着同样的使命,沿着他的路前进!

 

注释:

图01作者绘制,图02引自孟兆祯. 园衍[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2:17.

 

参考文献:

[1] 金柏苓.史鉴文魂[z].2014.

[2] 夏成钢.达意传神纳新——第九届园博会北京园设计思路[J].中国园林, 2013,10:9-15.

 

作者简介:

夏成钢/北京人/山水心源景观设计院主设计师、副院长/夏成钢工作室主持人/研究方向:中国传统园林、新中式园林(北京 100101)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风景园林》2014第3期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