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新青年与《中国园林》杂志合作推出

生境花园:风景园林设计基础中的实践教学

刘 晖 / LIU Hui
李莉华 / LI Li-hua
董芦笛 / DONG Lu-di
杨建辉 / YANG Jian-hui

摘要:风景园林设计是风景园林专业教育的核心知识领域,注重实体空间场地与行为活动、生境群落、工程技术以及图纸表达之间关系的能力培养,在设计基础教学阶段就应训练学生这种整体的专业思维能力。基于示范基地建设的实践教学,是保证设计基础教学达到这一要求的重要环节。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生境花园建设,是专业教育中对空间场所认知、植物生命认知、风景园林工程认知等方面要求的载体,是风景园林设计基础教育中体验、观察、测绘和表达等实践训练的重要基地。

关键词:风景园林;风景园林专业教育;设计基础;生境花园;实践教学;教学实践基地

Abstract: The cor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rofessional education constitutes of landscape design ability training and gardening knowledge and skills. Training courses should focus on the real space, pay attention to skills development of combin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human activities, habitat and plants community, engineering technology and professional representation diagram. Overall thinking ability is the key point of courses in the basic training stage of professional design. Practical training based on the demonstration case of site and space is to guarantee the quality of learning and training effect in design basis. Habitat gardens in campus of XAUAT provides case sites for practical training, consists of knowledge aspects of spaces cognition, plants species and habitat environment, landscape construction and detail design, etc. is a basic education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esign experience, observation, surveying and mapping, concepts representative diagram.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and practicing in the gardens is the important site for professional practical training courses.

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rofessional education; design basis; habitat garden; practical training; pedagogical practice site

风景园林专业的主干学科是风景园林学,具有应用型学科的特点。根据2013年出版,高等学校风景园林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编制的《高等学校风景园林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以下简称《规范》),风景园林专业培养规格强调由自然科学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与专业知识3方面所构成知识结构,其中专业知识强调掌握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风景园林建筑设计、 风景园林植物应用、风景园林工程与管理,以及风景园林表现技法等。并且,专业教育强调专业知识体系和专业实践体系共同构成[1]。

园林与景观设计是专业教育的核心知识领域,也是专业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目前,从用人单位反馈的毕业生专业能力表现,各类学生风景园林设计竞赛的图纸内容和质量,以及所 接触到的全国各类院校考研学生的专业能力等方面来看,该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一些普遍问题和误区,突出表现为几个方面。

一是认为“方案构思就是图纸上的平面形态表达”。在满足人的基本活动功能需求方面,极度缺乏空间构成和流线组织的构思能力和设计手法。

二是将“自然生态理念”理解为“就是一些生态词语和一张种植平面图”。自然学科特别是生态学知识,是风景园林专业的特点和需要掌握的重要知识,而学生对于如何将生态学知识介入实体空间场地,缺少基本设计原理和手法。

三是大多数学生的“方案设计”缺少“工程技术概念”。 方案构思表达,缺少图纸设计与实际工程建造之间,以及尺寸、尺度、构造、材料的实体感受与方案设计之间的转换意识和专业辨识能力。

四是“图纸设计表达极不规范”。运用电脑放大缩小就可以满足各种比例要求的制图现象,使得各种比例的图纸表达,在内容和深度相距甚微。看重如何吸人眼球,不注重方案内容、深度和规范性。

空间功能、植物生态、工程技术和规范表达的能力培养非常重要,不能只采取专题讲授的教学方式,而应在设计基础教学阶段,建立整体的专业思维能力;课程设计结合实践教学,通过体验、观察、测绘和表达,理解设计与建成之间的关系,有效促进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建筑学院的东楼花园实验教学基地,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实践教学构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特别是针对基础教学环节,起到重要的作用。花园初建于2003年5月非典期间,其不断改进、重建的演变过程,反映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风景园林专业教育和学科的发展。从建筑外部空间环境的花园,到建筑雨水花园,以及今天正在更新建设的生境花园,包 含了专业教育中对空间场所认知、植物生命认知、风景园林工程认知等方面的专业教学内容,是风景园林设计基础教学中的重要基地,也是今天建筑学院专业教育所应表达的新思想。

1 风景园林设计基础与实践教学

风景园林专业基础教学,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五年制专业培养方案中占据了3个学期,其中设计基础系列课程是3个学期的主干专业课程,教学目标在达到《规范》要求的基础上,主 要围绕“空间与场地”开展认识、表达和设计,包含4个方面的教学内容。首先是从风景园林要素的角度,理解其在空间构成、构景、生境影响等设计属性的作用。该部分是设计的基本知识。其次是场地的认知。通过观察、体验、测量、记录等手段,培养学生对风景园林场地的空间属性,人的行为、要素的构成关系,生境因子的认知和表现的能力。该部分是对基地的认知方法的训练。第三是设计表达的训练。结合抄绘和测绘的教学,训练专业性的规范性的表达技能,充分理解设计与建造的关系。第四是基本的空间设计训练,在场地认知基础上,为了满足人们某种活动需要(功能组织),运用要素进行空间与流线组织,基于场所与场 景、场地与生境的设计原理,学习掌握风景园林设计的基本方案构思能力和设计方法。

实践教学环节是设计基础教学中的重要组成,是对空间场地认知、自然条件进行认知、表达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在尺寸、 材料、工程技术等方面,帮助学生理解设计与建成环境之间的关系。其中多学科背景下的“景观认知”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风景园林教学中的基本理念,基础教学中应运用自然科学基本知识,认知场地[2]。因而,营建一个有品质的、用于低年级教学,并能够表达风景园林学科理念和设计教学要求的实践、观测基地,十分必要,很有意义。

2 东楼花园教学基地营建理念与过程

2.1 东楼花园初建

于2003年和2009年2次营建。基地的主要区域长约18m,宽 24m,面积约450m2。空间布局方案,是通过一条螺旋形水渠来构成,其目的是最大限度的营造雨水和人工补水在土壤中的渗透面积,同时形成种植区域。挖渠土方沿水渠分布,形成底面积 3~5m2,高10~30cm的小土丘。基于场地水文与建筑阴影的影响,具有湿润、干旱和光照不等的多样植物生长条件,并形成良好室外小气候环境。螺旋形形态也是充分考虑了建筑物各层窗口的视觉感知需要。利用废弃青砖修筑挡墙和铺地,形成花园的入 口、聚会、维护所需的活动空间。花园初建伴随着2003年第一 届99级景观专门化教学的开展。营建内容主要是改善建筑外部环境,让学生通过种植植物,认知和感受植物的生命,体验播种和开花结果的过程。所以“垃圾堆变成花园”是第一届景观专门化学生对景观专业的朴实而切身的理解(图1)。

图1 东楼花园初建(2003—2008年,作者摄)

图1 东楼花园初建(2003—2008年,作者摄)

2.2 东楼花园再建:雨水花园

2008年因东楼加建附体,地下管道整修的需要,原有花园 被毁。同年,景观学五年制新设专业本科生开始招生。为了配合专业教学,花园重新设计,并于2009年9月重新建成(这一年也是风景园林一级学科申报工作的开始,第一次讨论会就在花园旁边的风景园林系办公室举行,并在花园里合影留念,小花园在风景园林学科的发展过程有了独特的故事)。新建花园主要采用了雨水花园的设计理念,以及更多地考虑使用功能和不同生境的植物景观设计。

1)雨水链系统。雨水链就是一条雨水的降落、排走、收集 储存并利用的过程,以及这个过程产生的影响。雨水花园则是为了利用和合理改变这一过程[3]。设计考虑雨水链布局、竖 向、细节与整体方案的协调。雨水收集系统收集东楼部分屋面和建筑气候中心屋面共约600m2的降雨,通过砖砌水渠导流汇集,流入3m2的生物滞留池,形成一个小湿地景观,整个雨水链系统约10m2。花园设置人工水源,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清晰地展示雨水链全过程,并观察湿生植物生长。

2)更为丰富的功能活动需要。根据教学、维护管理、建筑北侧的功能流线需求,设计了更为丰富的活动空间。开通了建筑对花园的入口,木平台和砖墙联系室内外空间关系,户外活动场地和对外入口,保留了进入花园的空间位置和细节设计。花园主体通过陶砖铺砌网格划分成为种植实验田,长年阴影区堆置土丘并种植八角金盘和竹子,成为花园入口的对景。花园流线组织既满足花园内部使用,同时将建筑气候实验室入口联为一体。

3)生境条件与种植方案。依照光影分析,长年阴影区位于花园东南角,建筑物形成的阴凉环境,全日照至1/2日照区域内,分布种植实验区域,用于种植试验适应场地日照条件的花卉类植物,同时也是花园中吸引人们视线关注的焦点区域(图2)。

图2 东楼雨水花园(2009—2015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风景园林系课题组提供)

图2 东楼雨水花园(2009—2015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风景园林系课题组提供)

2.3 生境花园

基地位于建筑学院教学楼东楼的北侧,故名“东楼花园”,西安地区年降雨量平均约600mm,并且主要分布于7—9月,全年大部分时间,特别是11月至次年2月,历经约3~4 个月的冬季,缺少降水,如果没有人工水源补给,常用园林绿化植物的视觉表现将不够美观,因而雨水花园的设计理念并不完全适用。干旱半干旱地区城市建设应仿照绿洲,形成绿洲生 境,重构绿洲化城市[4]。2013年笔者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课题“西北大中城市绿地—生境营造模式及适应性设计方法研究”,探讨西北地区城市中建筑、构筑物、道路和停车场等人工设施可以转化为生境营造中水因子形成的积极有利因素,通过不同生境条件下植物群落类型和种植设计,人工干 预下恢复和营造生物多样性产生和演替的自然秩序[5]。因此提出基于生境营造的花园营建计划,即生境花园。

1)城市建筑环境场地生境类型划分。依据建筑环境中生境条件形成的主次关系,以及绿地在设计和建设中可以控制的程度,依据“主导影响因子”日照所形成的阳生与阴生场地,结 合“次要影响因子” 场地设计要素水文,划分成阳生湿地、阳 生旱地、阴生湿地、阴生旱地的基本城市绿地生境场地类型,形成人工干预下的设计植物群落生长和演替的基本条件,营建 “人工干预、自然形成”的物种群落栖息场所,并与城市中人的活动需求相协调。

校园绿地空间中现状生态环境趋于相对稳定,东楼花园是典型的建筑环境中的阴生生境条件类型,新建的南门花园代表典型的阳生生境场地条件。

2)阳生旱地的生境条件的南门花园于2015年初开始动工。 场地位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园南大门入口的东侧,用地狭长,面积830m2,“全阳”区域布置台地旱生花园,形成花园干区土壤,主要种植旱生植物群落,通过人工干预和设计,表 达生境特点;在场地“半阳”区域将屋顶雨水收集引入,形成 土壤的润区,种植适应的植物群组。

雨水链系统依然被考虑,650m2的建筑屋顶雨水,经过3处落水管的收集,通过雨水种植池收集和溢流,通过地表径流疏导,暴雨期雨水被引入10m2的生态滞留池,考虑非降雨期的 人工水源补给。结合雨水生境的干、润、湿3种程度,更换不同质地的土壤或底层,包含沙土、砾石、壤土、轻质腐殖土等,创造植物群落生长的多种土壤生境。

对光线的适应和土壤水分条件的组织形成场地生境微差条件,花园种植选择适生乡土草本植物种类组合和种植布局。有2种组合布局方式,单一种的野生乡土草本植物以相对规整的 “团块式”布局,多种乡土草本植物,群落式布局。达到简化人工管理,同时全年有较长期的视觉效果,可以观测种植群落的形态及演替过程等多种目的(图3)。

图3 东楼花园、南门花园位置及平面图(夏颖、吴小辉等绘制)

图3 东楼花园、南门花园位置及平面图(夏颖、吴小辉等绘制)

3 生境花园中实践教学训练

3.1 专业知识学习:观察纪录植物、动物栖息与人的活动与空间场地

生境花园实践教学的内容上包括了《规范》要求中的2个方面5部分专业知识群。

1) 植物识别、物候鉴赏、习性特征、园艺管理技术。对植物种类识别、习性认知与鉴赏,要求掌握东楼花园中的所有人工种植和自生繁衍的植物种类名称以及生境习性与物候期;花 园中乔灌木、草本花卉等对花园空间的营建作用;园艺一年生花卉植物的观赏和美学作用;花园中作为“杂草”出现的不同于园艺演替种类的自生植物,演替方式以及植物群落意义;一 年生园艺草本植物的萌芽、展叶、开花等物候期、生活史和生命史。对生境认知与生物生态要求对东楼花园中植物对生长环境所能够提供的条件的适应。

2) 观测花园土壤的特征,了解建筑环境中的土壤的渗水性、营养条件与植物的生长。

3) 场地的竖向设计与雨水、给水组织。了解场地原始地形条件,理解竖向设计对雨水收集与雨水链设计,地表径流的组织的影响,以及地下管线布局;理解场地设计如何创造有利的植物生长条件。

4) 材料与构造工程做法。花园中对铺装材料的选择以及构造做法,雨水渗滤池、生态草沟的构造做法,给水池的详细设计构造做法;构筑物材料及结构设计等,是风景园林专业指 导规范中对风景园林工程核心知识点的要求。

5)昆虫、鸟类等生物生境认知。

habitat-garden-site-case-practice-in-the-landscape-architecture-undergraduate-teaching-program-04

habitat-garden-site-case-practice-in-the-landscape-architecture-undergraduate-teaching-program-05

habitat-garden-site-case-practice-in-the-landscape-architecture-undergraduate-teaching-program-06

habitat-garden-site-case-practice-in-the-landscape-architecture-undergraduate-teaching-program-07

图4 基于东楼花园的实践教学训练学生作业(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风景园林系课题组提供)

3.2 专业技能训练

1) 外部空间的测量和绘图。测绘的目的在于以实际操作掌握测量、绘制图纸的方式;以规范的图纸方式记录花园中风景园林空间要素的内容、布局、尺寸;包括了花园边界的建筑测 绘,铺装场地,花园中地形与高程测绘,植物类型和种类的记录测绘,水体的测量与测绘,构筑物的测绘,铺装纹样详图,水池大样等测绘;不同比例图纸的内容表达深度与线型划分。

2) 花园中的自然笔记与物候观察。对花园中各物种种类的识别,植物形态的线描图等绘画方式,记录观察花园中植物的萌芽、绽花、结果、落叶的时间段,制作年度物候图表,记录植物物侯变化与生态习性;同时图记植物生长变化带来的空间变化,以及人的花园空间感 知。自然笔记的要素内容也包括花园中观察到的昆虫及校园鸟类的活动。

3) 种植设计与园艺操作管理。针对场地的生境特征,提出针对性的种植设计方案与园艺操作步骤实验并实践;学生组成花园实践组,实践周期为10个月。根据生长季安排种植计划,确定种类并了解习性;3—4月春播花卉,育苗移栽,修剪乔灌木,清理水渠;维护并观 察和记录;4—7月,园艺维护管理整个花园。9—10月秋播花卉,扦插。11—12月修剪乔木,收集种子,将球根花卉的根挖出埋沙储藏,收集落叶沤肥;为不能露地过冬的植物设计 搭建临时温棚,坚持花园维护实践。

4) 日照、土壤等生境实验观测:掌握生境因子与空间观察的内容和方法。观测水,旱季以及雨季降雨的蓄积与排水情况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日照方面,要求学生持续观察、记录每 天8:00、12:00和18:00东楼建筑在花园的阴影范围,以及在1天、1周和1月的变化;记录花园中每块圃地接受日照的时长,原有大乔木的树荫对自生植物和人工种植植物的影响情况。

5) 空间与场所活动的观察与分析。训练学生对人们在花园中的活动方式、内容及各种花园 活动所需要场地的功能进行观察与总结;研究花园中植物的开花、发芽、展叶等物候对花园活动方式的影响;测量花园中的光、风、湿、热等小气候条件,对比相似建筑条件的地块;探索花园小气候对人们活动的影响。

4 结语

风景园林设计的专业教学,应注重对实体空间场地在功能使用、生境营造、工程实施等方面的体验、感知以及专业认知。风景园林设计是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对于专业基础教学在培养设计思维整体性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效果。而高水平的教学基地建设,是满足设计基础实践教学的保障。好的环境品质带来好的影响。以校园学习生活环境中的实体空间作为风景园林专业教学的实践基地之一,具有良好的“场域效应”。无论是一年四季中无数次的经过,还是花园中的观察、认知、培育、维护的实践活动,或是专业的测量、绘图的技能训练,都成为一种专业的体验,是逐步理解空间场地设计营建与人和自然生命之间关系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高等学校风景园林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编制.高等 学校风景园林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M].2013年版.北 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3-4.
[2] 刘晖,杨建辉,孙自然,等.风景园林专业教 育:从认知与表达的景观理念开始[J].中国园林, 2013(6):13-18.
[3] Dunnett N, Clayden A. Rain gardens: Managing water sustainably in the garden and designed landscape[M]. Timber Press, 2007: 45.
[4] 黄培祐,倪萍.干旱区的城市生境特征与绿洲化对 策[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4,17(6):4-6.
[5] 刘晖,徐鼎黄,李莉华,等.西北大中城市绿色基 础设施之生境营造途径[J].中国园林,2008(3):11- 15.

 

作者简介:

刘 晖/1968年生/女/辽宁沈阳人/博士/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西北脆弱生态环境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中国地景文化历史与理论/本刊编委 (西安 710055)

李莉华/1979年生/女/陕西西安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系在读博士研究生,讲师/ 研究方向为西北脆弱生态条件下的景观规划与种植设计(西安 710055)

董芦笛/1968年生/男/江苏丹阳人/博士/西安建 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设计,城市风景园林小气候适宜性设计理论与方法(西安 710055)

杨建辉/1977年生/男/湖北人/硕士/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系副系主任/研究方向为西北地区场地设计与雨水工程技术(西安 710055)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中国园林》2015第5期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