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新青年与《风景园林》杂志合作推出

卢森堡基希贝格高原城镇改造

Plateau de Kirchberg, Luxembourg

撰文(德)拉茨合伙人事务所
Text by Latz+Partner (DE)

翻译 孙帅
Translation by SUN Shuai

校对 张亚平
Proofreading by ZHANG Ya-ping

卢森堡的基希贝格区启动了一项重要的欧洲城镇重建计划,从城市、景观及艺术层面对该区进行修复。这些城镇修建于20世纪60年代,根据功能主义原理,为满足汽车出行的需要,布满了互不相交的超大型交通系统。为此,该重建计划希望通过切实可行的方法,将其改造成集生活、工作、教育和休闲于一体的,具有较强特质的城镇。

这些典型的城镇区域结构一度是内城绿色模式的范例——古罗马道路从东到西贯穿城镇,沿途设有街道、广场、花园和公园。该城镇改造计划包括基希贝格高速公路改造(1993年-2012年),通过分阶段的设计施工,将基希贝格高速公路改造改造成为城市林荫大道;罗马威格公园和欧洲植物园(1993年-1999年);欧洲学院中央公园和卢森堡国家体育与文化中心项目(第一阶段1995年–1999年,第二阶段2000年–2006年);新医院周边花园设计项目(1997年-2002年)以及克劳斯格亨德森公园的沙丘与水上乐园项目(1994年-1999年)等。城镇空间的重组需要生态达标,合理考虑城市密度,最重要的是谨慎使用资源,进行特定的雨水管理。

在欧洲学院中央公园里,降水通过铺装的明渠,流经学校以及体育场的屋顶以及路面,进入中央公园的湖泊。公园设有两个系统对水流进行保护,并改善水质:一是雨水入湖前,流经小瀑布和水幕,提升含氧量;二是通过一个铺有沙石的地下水库,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分蒸发并保持低水温。雨洪期间,地势较高的低洼地可作为预备蓄洪区,进行充分利用。

在克劳斯格亨德森公园里,雨水不再从地下管道排走,而是成为公园和游憩区中可见的组成元素,并促使特殊群落生境得以发展。道路建设工程剩余的大量沙石被运往山谷,塑造成为沙丘雕塑,并沿着高速公路,将公园围合起来。沙丘之间,狭窄的人行道连接着市区大道与山谷里的螺旋形水池,这些水池也是基希贝格雨水集蓄系统的一部分。槽状的低洼地可以暂时蓄洪,并以缓慢而可控的方式进行排洪。在流经铺满石块的水渠的漫长过程中,雨水逐渐丧失了它的冲击力,灰尘和淤泥沉积下来,最终剩余的雨水,水质清澈,流入河中。

贝特朗·奈伊的公共艺术作品丰富了公园的艺术感。公园附近正在兴建一座新城区,其中包括一座已规划好的医院。毫无疑问,克劳斯格亨德森公园将成为该城区附近一处宝贵的休闲场所。

译者简介:
孙帅/1986年生/男/山西人/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学科硕士生(北京100083)

校对简介:
张亚平/男/河南人/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2008级硕士研究生(北京 100083)

项目委托:基希贝格高原城市化与发展基金会公共工程部
景观设计:拉茨合伙人事务所
图片来源:图01-03 、图09和图12 -13由拉茨合伙人提供;图04、图06和图10由基希贝格高原城市化与发展基金会提供;图05由安德•威斯格伯提供;图07 -08和图11由迈克•拉茨提供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风景园林》2010第1期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