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新青年与《风景园林》杂志合作推出

景观与技术

困境与出路

马晓暐
意格国际总裁

中国园林相比于西方国家和日本以及其它一些国家的传统园林,如果我们放在200年之前那个时间节点上,在那个时期,我们的园林营造是最精致、最用心的,投入的成本也是最高的。我们有这样非常深厚的传统,我们有那种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传统。

传统园林从建筑到叠山理水,到一座具体的小桥、观景亭,到所有的雕刻、绘画,里面各种各样的元素,它们的复杂程度、精美程度是举世无双的。因为我们原来把园林看做是生活的全部,我们生活在里面,它不只是一个打猎的地方,不是一个短时间欣赏的地方,也不是一座庙宇,它绝大部分是人居住的场所,人一年四季都在观赏它,所以园林在中国一直是人们生活的一种延续。

当今社会,随着财富的积累,生活丰富性的不断延展,我们的园林所包含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但是如果对比来看,与西方国家和日本比,甚至于和东南亚国家比,我们在景观营造方面恰恰又是相对落后的,科技含量不高,手工精工细作的精神被忘却,乃至于连营造的一些基本需求都已经被忽略了,比方说竖向、排水及水收集的利用。我们正赶上一个百年未遇的飞速发展时期,项目很多,进行的节奏非常快,从管理、设计到施工的人员在短时间之内扩张非常严重,大部分人在没有足够经验积累之下就仓促进入了行业,造成今天的建造粗制滥造。当然今天的粗制滥造是有几个层面原因的,包括社会发展的时代背景,从业人员水准,消费者审美的能力,也包括施工力量的水平。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我们不重视科技研发和知识产权保护,使得园林配套产品的水平层次非常低。我们的配饰物、配件,以及一些工程所选用的相关产品,大都没有太多技术含量。很多厂家是游击队、乡镇企业形式,不注重品牌和研发,不注重产品的质量和耐久性等等,使得我们整个行业的水平低下。再加上国内相关的法律法规仍不健全,造成没有社会的驱动力去驱动一些科技研发,驱动一些节能节水及新材料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比如说,屋顶花园、绿墙我们现在使用较少,很大原因就是因为没有法律法规的界定。

我们国家城市的热岛效应很明显,建筑物屋顶及墙面折射使得城市的气温远远高于郊区的气温。上个月北京的气温突破了历史纪录,难道跟北京的硬质铺地过多,建筑的外立面材料折射过多,屋顶花园极少,垂直绿化极少没有直接的关系吗?所以,景观营造水平的低下不是哪一个设计师所面临的问题,它首先是社会问题,其次是行业问题、产业问题,最后才是设计师从业的素质问题。到现在,园林也好,景观也好都没有注册考试制度,任何一个专业、任何一个学校都认为自己有资格培养园林设计人才。在这种情况下,很多设计师在学校里面就没有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再加上社会的浮躁和虚荣,使相当一部分人把景观设计理解成舞台美术、布景,理解成行为艺术、雕塑。

当前景观设计的本质问题是:不少项目被用来作为装点城市门面的手段,成为了一个城市的化妆,没有真正地从人类发展的需求、生态的需求、文化延续的需求等深层次方面去思考,而把它看成是一个纯粹个人签名式的行为艺术。这是我非常厌恶的。一些项目使用不可自然分解的材料,采用了很多不安全、不生态、不环保的手法,只是为了吸引别人的眼球,这种行为在我们国家大量存在。非主流设计师所谓的标榜个性成了主流,而真正扎扎实实关注营造的设计师少之又少。因为扎实的营造,不会片刻获得公众效应,所以很多人不愿意去做,不关心,不把它看做是一个值得认真对待的事情。这个风气到了该扭转的时候了!

我们应该正视景观作为营造工程门类的一个学科,从社会的发展、法律的完善、行业规范的建立、教育体系、从业素质的要求,包括对公众的引导,多方位地去促进行业的发展。随着城市建设领域泡沫被挤出,经济增长模式发生转变,越来越多的高水准营造项目将不断产生,我们应该对未来充满信心。


技术与景观

林箐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副教授
北京多义景观规划设计事务所设计总监

从人类产生之初,景观就是人类建造活动的一部分。景观的创造过程就是人类改造环境以满足自身生活和享受需要的过程。改造的方法和程度依赖于不同时期人类的不同的技术手段。因此,景观与技术从来就是紧密联系的,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技术决定了景观的面貌。

不同地区和不同时代,人们根据当地的特点选择了不同的农业方式和建筑材料,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景观面貌。例如两河流域干旱荒芜,缺少岩石,苏美尔人修筑水渠来灌溉农田,用晒干的泥砖来构筑建筑,后来又发明了拱券来增加建筑跨度,发明了釉面砖来保护泥砖墙,由此逐步形成了完善的水利技术和一套砖构建筑的技术系统,这些技术正是今天西亚、中亚和地中海沿岸一些地区建筑、城市和景观面貌形成的基础。

技术的发展也促进了景观的发展。历史上许多优秀景观作品的建造,都运用了当时先进的技术和新型的材料。由于建造它们的人多为帝王和达官贵人,他们拥有巨大的财富,并有能力集中当时最好的工匠,也就有可能运用当时最先进的技术和工艺。如17世纪法国君主路易十四的凡尔赛宫苑,就代表了法国当时在文化艺术和工程技术上的最高成就。为了从远处引来丰沛的水源来保证园内的水渠和喷泉的景观,人们设计建造了巨大的水工机械。还有,为了移栽大树,人们还发明了由滑轮车和杠杆装置构成的移树机,极大地提高了劳动效率。

到了近代,工业革命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技术进步,混凝土、钢和玻璃的出现要求有新的建筑形式与之相适应。1851年伦敦建造的水晶宫作为现代建筑产生的标志而载入史册。一些景观设计师也积极开始对现代设计的探索,如1925年巴黎展览会上的“光与水的庭院”就尝试了运用新材料——混凝土、钢、玻璃,以及当时先进的光电技术等。今天,这些工业材料已经普遍地运用于各种景观作品中。

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带来了丰富的建造材料和前所未有的技术手段。各种各样的新材料和新技术的运用产生了新的视觉体验,新的结构美学代替了古典的装饰美学。新技术的运用不仅使我们能用简单的方法和低廉的成本创造过去耗费巨资仍难以达到的景观效果,更重要的是新技术开拓了景观的新的可能性。20世纪90年代建成的巴黎拉·维莱特公园(Parc de la Villette)不仅以解构主义的风格给人以强烈的震撼,也以高技术的面貌拓展了人们对于公园的理解。

如果说直到20世纪上半叶,人类建造景观只是考虑人类自身的需求,那么20世纪下半叶,科学的进步使人们逐渐认识到,要维持人类的生存,我们必须同时关注其它生物的生存和健康,因为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其命运本来就是联系在一起的。人类开始将自然系统的规律作为景观建造的依据,各种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和健康的理论和技术在景观行业中应用越来越广泛。这一变化对景观面貌的影响极其深刻和巨大。持续了几千年的实用和美学的二元价值标准中加入了生态因素,成为新的三元价值标准。在许多情况下,基于生态原则的景观可以不是如画的,可以没有太多供人们使用的设施和场所,但是它仍然可能是一个优秀的景观作品。工业之后的景观、棕地修复的景观、生态栖息地的景观,所有这些都呈现出不同以往的面貌,颠覆了人们习以为常的美学标准,然而它们不仅被大家欣然接受,其风格还广泛地影响了其他类型项目的设计。

总之,景观设计是社会生活和社会文化的一种表达。它的内容反映了一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它的形式反映了一个时代人们的文化趣味,它的建造技术和手段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科学技术水平。今天的景观设计师应当跟上时代的步伐,主动了解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向,积极探索新技术和新材料的运用,应用新的科学研究成果,不断探索景观设计的时代精神。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风景园林》2010第4期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