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新青年与《风景园林》杂志合作推出

精品是怎样炼成的 中国古典园林理论的古为今用

刘家麒

风景园林师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成为精品。可是有的人在构思立意上绞尽脑汁,在布局构图上花样百出,在建造材料上用足豪华昂贵,仍然不一定能出精品。那么,怎样才能创造出精品?

中国古典园林理论中有关于如何创作精品的理论,值得我们研究借鉴。

明代计成所著《园冶》中关于造园的核心内容是“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说明“因、借”是造园的重要技巧,需要巧妙地去运用;而“体、宜”则是创作精品的关键,需要精心研究。创造园林精品不在于使用了多少豪华昂贵的材料,多么复杂花哨的形式,主要是要做到“得体”、“合宜”。

“体”是园林的体裁、性质。古代园林还包含园主人的社会地位和等级、身份。“得体”就是要做到得当、恰如其分,符合园林的体裁和性质。这是十分重要的事。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就是不同的“体”,如果弄错了“体”,严重的还会引来杀身之祸。现代园林也有不同的“体”。居住区环境绿地不能混同于旅游景点,郊野公园也不同于城市公园。

怎样才能做到“得体”?首先在接受任务时要分析设计对象的性质、使用的人群和使用要求,做到定性准确。具体体现则要通过“合宜”来达到“得体”。现代园林的“合宜”是指符合以人为本,满足功能要求,创造宜人的环境。《园冶》所说“相地合宜,构园得体”、“精而合宜”、“巧而得体”等,包括从总体到细节的各个层面的要求。

“相地合宜”,不同性质的园林对用地选址有不同的要求。《园冶》举出了山林地、城市地、村庄地、郊野地、傍宅地、江湖地等不同的地宜。深圳植物园在选址时,孙筱祥先生不选用城市总体规划提供的莲花山园址,而是经过踏勘,选定了现在梧桐山的仙湖植物园园址。由于地形丰富,适合不同类型植物生态环境,相地取得了“合宜”。可见,园林选址并不完全是被动的,现代城市规划的原则是“绿地优先”(open space first),可以通过绿地的选址,反馈到城市总体规划,互相修正,使土地利用更加合宜。

“相地”不仅是选择用地,还包含有场地的调查研究和分析,场地体验、综合思考、场地概念性规划等内容。古人在造园之初,一定要对场地长时间地、反复地观察、体验、分析,对场地的情况了然于心,领悟场地的精神和特色。对于在何处引入水源,何处开辟水面,何处垒土掇山,什么地方适合构筑亭台,怎样开路架桥,园外有什么景可借,园内有哪些原有树木应该保留利用等,在心中都有一个全盘的概念,才能做到“相地合宜,构园得体”。我们今天不能仅凭一张地形图,简单地踏勘一下,做几张“千层饼”式的分析图,就进行园林设计,一定要做好“相地”这个首要环节。

内容与细部的“合宜”。所谓“宜亭斯亭,宜榭斯榭”,就是要按照人的行为规律,在游人需要休憩的地方安亭,在有景可以凭借的花间、水际筑榭,起到点景和赏景的作用。现代园林中游人活动的其他建筑物的设计也适用这个原则,做到“精而合宜”。

植物配置的“合宜”。“新筑易乎开基,只可栽杨移竹(速生快长树);旧园妙于翻造,自然古木繁花(保留古树)。”当然还要选用适合当地气候地带的树种,使用大苗而不是移植大树。

建造材料的“合宜”。不必选用昂贵豪华材料,如假山石材的“是石堪堆,便山可采”,不一定非要用太湖石;铺地材料的“废瓦片也有行时,破方砖可留大用”,废物利用,低碳环保。曾见有广场铺地用磨光大理石,行人走上去直打滑;室外栏杆用光亮的不锈钢管,在风沙和酸雨的侵袭下,不久就失去光泽。这都不够“合宜”。

温故而知新。我们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创造出适应新时代的园林精品。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风景园林》2011第1期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