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新青年与《风景园林》杂志合作推出

风景园林介入可持续城市新区开发

瑞典马尔默市西港Bo01生态示范社区经验借鉴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n the Sustainable Urban Development
Bo01 Eco-community in Western Harbour in Malmo, Sweden

韩西丽 (瑞典)彼特-斯约斯特洛姆
Han Xi-li and Peter Sj?str?m (Sweden)

摘要:在瑞典马尔默市西港新区开发中,风景园林设计从项目策划阶段就开始介入,并贯穿于整个规划设计过程,以利用可再生能源及可回收利用材料、低维护成本、栖息地指向的绿化设计、慢行系统设计及多设计师参与等诸多特点成为21世纪全球城市新区开发项目的典范。从以上方面介绍和分析该项目,试图对我国城市新区及居住区开发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风景园林;生态社区;评论;城市开发

Abstract: Landscape architecture was initiated at the early stage and was carried out in the whole planning and design process of Bo01 Eco-community in Western Harbor in Malmo, Sweden. With recycled landscape materials, low maintenance cost, biodiversity-oriented green system design, pedestrian network and bicycle lane system and the participation of designers, Bo01 Eco-community has been set up as an example of urban new district development in the 21st century. This article analyzed Bo01 Eco-community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which can be helpfu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ew urban districts and residential areas in China.
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Eco-community; Review; Urban Development

1 引言

自2009年12月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大会召开以来,因过度的人类活动干扰而引起的气候变化带来了生物多样性降低、自然灾害频发、气候异常等现象已引起全球人民的关注,这些环境问题已经影响到人类正常的生产生活。这样的全球性大尺度环境问题是人类多个小规模开发活动对自然干预效应的累积结果,要解决大环境问题,首先需要规划设计师从身边的小尺度项目做起,从而为解决大尺度的环境问题做出贡献,这也是每个设计师尤其是处理人地关系的风景园林师不可推卸的责任。风景园林师不仅要去理解和解决具体场地上的环境问题,而且要将这些问题转化成可持续的新景观。新景观应该具有一种潜能,即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的同时也能缓解气候变化的环境后果。

我国正处在快速城市化及城市建设时期,新建城市区域的景观如何能做到生态上健康、经济上节约、有益于人类文化体验和人类自身发展,即做到可持续,则成为风景园林师面临的挑战。作为在本世纪开发的瑞典马尔默城市新区,西港的风景园林设计带着最大程度恢复受污染的土壤、最大程度利用可再生能源、最大程度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最小程度干扰自然及人文过程的使命,凝聚了多位设计师的智慧,最终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了一个环境优美、体验丰富且可持续的临港城市新区景观,对其的介绍和分析希望对我国城市新区景观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 瑞典马尔默市西港新区及Bo01示范社区开发概况

2.1 区位优势

马尔默位于瑞典南部的斯科纳省,是瑞典第三大城市。它踞守波罗的海海口厄勒海峡东岸,与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由2000年建成的跨度16km的欧尔松大桥连接。它的建成为瑞典与丹麦的贸易、就业、住房、文化、教育和研究方面的共同市场带来巨大的发展潜力。马尔默、哥本哈根与瑞典的城市赫尔辛堡及丹麦城市赫尔辛格等共同构成厄勒海峡城市群,发挥着北欧与欧洲大陆沟通的纽带作用。马尔默城市总人口约29.2万,城市建成区面积179.6km2,属于海洋性温带气候,年最高温度27℃ ,最低温度-1℃。全年平均降雨量约600mm。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促进了市民各个季节丰富的户外活动,也使得户外空间设计成为设计中的重点之一。另外,西港新区位于景色优美的滨海地带,距离马尔默市中心也只有2km左右,区位优势明显(图01)。

2.2 规划建设背景

马尔默是瑞典主要工业城市之一,以造船业、纺织业和汽车制造业为主导产业,西港则是该市造船业、汽车制造业等工业的聚集地。20世纪70年代,该区因造船业的衰败而发展停滞,许多公司及其雇员都从西港区搬离。此后,马尔默市进入经济转型期——由传统的、已衰败的造船业和纺织业向新型的、高科技的信息产业与生物技术方向转化。哥本哈根和马尔默之间跨海大桥的开通为马尔默逐渐上升为区域经济中心提供了历史机遇,如何在后工业时期塑造一个文化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形象,成为马尔默市发展的战略目标。1995年,马尔默在和其他十几个欧洲城市竞争“欧洲城市住宅博览会”的举办权时,打出要将废弃的工业码头重新改造成有吸引力的住宅区的口号,这对于当时欧洲许多城市经济都存在开始下滑的情形,毫无疑问是有强烈吸引力的。2000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在马尔默举行第一届全球部长级环境论坛会,会议签署马尔默宣言,呼吁国际社会进行环境管理,这次会议为马尔默未来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1-2]。西港新区于2001年开始建设,在废弃的工业码头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工业污染的场地条件下,市政府从一开始就定了较高的建设目标:将该区建设成为生态性可持续技术的实验区,马尔默城市社会经济新的增长点,以及21世纪最具吸引力的城市新区。该项目于2008年完成第一期即Bo01住宅区的建设,其再生能源系统被评为欧洲最佳节能项目,并被公认为欧洲可持续建筑的示范工程。西港新区也成为可持续、前卫和高度生态保护的城市规划的真实体现。Bo01的成功开发建设使马尔默成了欧洲可持续城市发展的楷模,现在西港新区正在开发第二期和第三期,远期规划至2035年(图02-04)。

3 马尔默西港新区Bo01生态示范社区可持续风景园林

Bo01社区占地面积30hm2,总建筑面积17.5万m2,其中居住面积8.0万m2,办公面积4.0万m2,其它5.5万m2。容积率0.58,住宅套数800套。该社区混合了独立住宅、公寓、办公以及面向25岁以下或55岁以上人群的小户型住宅[3]。关于该区的景观系统规划,从一开始就达成了一项共同规定,那就是每座建筑物直接与水和自然接触,最大程度地体现环境质量及公平(图05)。该区域的可持续景观规划设计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可持续水系统设计

瑞典国土因为冰川纪的原因,国内湖泊众多,淡水资源丰富,所以在水利用方面更注重水系统的生态调节及休闲功能,此外则通过规划设计提高水体自净能力,以维护生态环境健康。

3.1.1 社区水系统规划

在Bo01项目规划之初,马尔默规划办公室就明确了水系统规划的3个目标:第一,将社区通过水系与老城中心连接起来;第二,实现每座建筑物直接与水和自然接触;第三,收集雨水并利用植物对其进行处理和可持续利用。在该目标的指引下,总建筑师Klas Than以中世纪城镇和街区格局为范本进行统一规划,兼顾当地的海风特征和开放空间层次变化,规划了由不同角度交织迭合而成的慢行街道系统和生动多变的邻里空间格局及诸多避风场所。整个社区包括居住区、欧洲村及社区绿地3大片区。各区环境均以水为基本要素,通过一条穿越居住区和欧洲村的人工运河实现了每栋建筑都临水的目标。这条运河沿线形成了Bo01社区带型中心绿地,运河以位于场地中心的集水池为源头,以湖泊、小型瀑布及湿地小溪的形式穿越居住区及欧洲村,最后分别由北侧汇入大海、由南侧汇入人工休闲码头。设计师将不同形式的水景巧妙地引进城市新区中,最大程度优化了居住环境。

3.1.2 以景观体验为宗旨的亲水设计

社区的户外环境以水为基本要素,纵观其所能体验到的水景观类型,可谓丰富多样,多姿多彩,包括浅水广场、台阶式休闲码头、临水散步长廊、亲水日光浴平台、高空跳水平台、水上蜘蛛、小瀑布、溪流湿地等(图06),为市民创造了多种与水景对话的机会。虽然该社区邻接大海,水源充足,但整个水景观规划设计仍然呈现出小型化、生态化的设计特征,通过亲人尺度和丰富的水景设计而为市民创造了宜人的生活环境,这也是瑞典一贯所宣扬和执行的“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理念。

3.1.3 可持续雨水管理

Bo01 社区的雨水管理特点体现在雨水管理和污染物处理两个方面。社区采用滞留、渗透、收集和排放结合的管理方式,首先将雨水径流区域如屋顶、街道、广场等采用透水和滞水材料如屋顶绿化、透水砖,最大程度滞留雨水,其次结合开放式排水道及雨水收集池汇集雨水。关于污染物处理,该社区雨水分为受污染的雨水和未受污染的雨水,设计方案则尽量减少受污染雨水,通过建设大量的屋顶绿化来过滤处理雨水。由于马尔默临近海洋,年降水较多,通过植被屋顶,可以将大约60%的年降水通过蒸发参与到大气水循环,其余的水经过植被吸收后再进入雨水收集系统。此外,植被屋顶还有利于屋面的保温隔热,如一般屋顶的温度在冬季和夏季分别达到-30℃和+80℃,但经过植被屋顶的调节,冬季和夏季的温度分别为-5℃和+25℃。来自于繁重交通路面的受污染的雨水则通过两侧开放式排水道汇集,通过湿地植物净化,同时使用分离器生成油与颗粒。来自于屋面及步行区的未受污染的雨水则通过管道排放至开敞的池塘,导入种植区,形成居住建筑旁分散布局的邻里绿地和水体,很好地改善了邻里小气候(图07)。另外,整个社区雨水排水系统与市政管网相连,以保证在暴雨季节社区排水的安全性。

3.2 基于水体的社区绿地系统规划设计

3.2.1 联通的社区绿地开放空间系统

城市中的开放空间系统往往被繁忙的机动车道所分隔,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连续,而Bo01社区则规划设计了连续的开放空间系统。社区采取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离的模式,这种布局形式清晰地将社区开放空间分成两级,即基于水体且连续的、完全向马尔默市民开放的中心绿地开放空间和由建筑围合形成的院落式半私密邻里开放空间。

开敞连续的中心绿地以运河、海港、码头等水体为骨架,将Bo01社区向南与马尔默两大城市级公园城堡公园(Slottsparken)和国王公园(Kungsparken)连接到一起,最终与马尔默老城区护城河连接起来,形成城市联通的环形水系和连续的开放空间系统。目前,Bo01社区开放空间已成为马尔默市最具吸引力、最活跃的城市开放空间之一。

3.2.2 营造半自然生境的社区绿化设计

在Bo01社区中,栖息地指向的绿化设计思想体现在保护和营造两个层面。

保护方面,在场地整理之初,保护场地现有物种就被纳入整理内容中。西港新区虽然是受污染的工业废弃区,但规划师仍将保护场地现有物种纳入规划内容中,由当地的环保和科研机构对住宅示范区进行地毯式的物种搜索以及土质和水文测试,务求在项目开工之前,对那些曾在当地出现的物种进行妥善的移植和保护,并在项目后期进行景观设计时再移植回来。

营造方面,结合雨水径流过程及海潮过程,塑造小型“生态岛”式半自然生境,成为绿化设计的主要思路。首先,设计师在滨海设置被海潮淹没及雨水冲刷的平台,营造了在咸淡水共同作用下的藻类生物栖息地。其次,社区内为了减少雨水径流,大面积的屋顶绿化及屋顶花园成为滞留和净化雨水的主要途径之一,斜坡式的屋顶增加了其美学功能,居民可在户外及室内欣赏到。运河的自然缓坡堤岸营造了丰富的滨河湿地生境,这些湿地与私人花园及滨河公共散步道相连接,成为最受住户喜爱的绿地空间。第三,结合散布在社区中的大量雨水收集池营造了大量小型湿地生境,形成尺度及环境宜人的半私密式邻里开放空间,强化了社区归属感。此种绿化方式将人工干扰降到最低,节约维护成本的同时提高了城市内部物种的多样性,与以往的人工植物绿化相比,该方式也为植物的自我演替留出了空间,随时间演替的植物群落极大地吸引了儿童和各个年龄层的居民,促进了邻里关系的发展。此外,结合建成的绿地水体开放空间,设计师特别设置了多种动物栖息区,如水边为鸭子搭建的窝,在树林中有刺猬、野蜂、蝙蝠的巢和青蛙的冬眠处,花草丛生的环境也引来鸟和昆虫的栖息。其目的是在房地产开发中让各种生物和谐生存,进一步提高城市的生物多样性,改善市民生活环境。

3.3 以步行及自行车通行为主导的社区交通系统设计

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离,营造安全舒适的步行城市新区是西港新区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规划采取了3项措施:首先,将社区主要机动车流量控制在场地东侧外围并充分利用地下停车场;其次,社区内部结合街道只设置了3处可停车带,但这些区域均采用砖石铺地,并通过30km/h的限速管理使得机动车只在少数特殊情况下使用该区域,从而形成良好的步行及自行车通行氛围(图08)。此外,社区提供可免费使用的电瓶车,从而将机动车在社区内通行降到最低,为社区营造了大面积安全、舒适的步行及自行车通行区域。社区东侧外围的城市主干道连接老城区,准时方便的公交车设置及连接老城区的自行车道系统大大减少了外出和来访的市民使用机动车,实现了以自行车及公共交通方式出行为主的城市新区出行模式,最大程度维护了城市环境安全。

3.4 利用可再生及可回收景观材料

利用可再生及可回收材料的概念在建筑学领域应用较多,其实早在1993年,美国风景园林师协会(ASLA)就发表了《ASLA环境与发展宣言》,其中提出,风景园林及风景园林师应将研发和使用可再生产品、材料和技术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之一[4-5]。Bo01社区在风景园林中始终贯彻着这一思想。在临港一侧的滨水岸线设计中,设计师吉比·阿加德·安德森以木栈台简洁地诠释了滨水空间,然而他简洁诗意的设计蕴含着一个最基础的设计标准,那就是使用最少的、可再生、可重复利用的材料。在他的作品中,景观材料包括铺地用的欧洲开放空间最普遍使用的小型铺地石、岩石堤岸、少量的乡土树木以及供人们休息的大面积木质休息平台,所使用的木板均采用同一尺寸即18cm宽,6cm厚,1.5m长的规格化部件,简洁的材料很大程度上节约了建造成本,而且这些材料因为统一的规格很容易被更新及重复使用。然而,这样简洁的设计却为市民自发的活动提供了广泛的可能性。市民在此进行晒太阳、轮滑、看书、聊天、跑步、跳舞、玩水等活动,这里一年四季吸引着全市乃至附近城市的市民自由地使用,现已成为马尔默最受欢迎、使用率最高的开放空间之一。因此,景观通用部件体系即景观材料的规格化及生产体系的建立,将会促进景观材料的重复利用并节约建造成本,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3.5 多设计师参与以创造多样化的社区景观

提高城市景观的多样性在当前环境恶化及城市空间单调雷同的大背景下成为风景园林师追求的首要目标之一。设计师往往通过增加景观要素的多样性来达到此目标。然而,Bo01社区的总体规划则吸取了中世纪欧洲城镇的建设经验。在这些城镇中,市民的住宅及房前屋后的私家花园都经过独立设计和建造,创造了高度的城市空间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规划师可拉斯-丹(Klas Than)在Bo01社区总体规划中则采取了多设计师参与的方法,规划将整个场地开放空间划分为4大部分,由4组共16位风景园林师进行设计,从而营造出Bo01社区丰富多样的景观。

场地西南部临港区桑德(Sund)散步栈道由丹麦著名风景园林师吉皮-阿加德-安德森(Jeppe Aagaard Andersens)主持设计,他的作品风格是以古典的欧洲风景园林手法以及自由简洁的语言诠释空间、自然和文化。在该项目中,他的设计灵感来自摇曳的树影或者是变化的水波,他以模数化的木板材料将该自然景象成功地演绎到西港新区。

场地西北部临港区的丹尼亚(Dania)公园则由来自瑞典的著名设计师托尔比约恩-安德森主持设计。该部分建筑退后滨水岸线约50m,形成了水前区较开敞的公园,公园由草地、户外“阳台”、座椅和不同高度的小径组成。设计师以三个“阳台监视器”式节点诠释了该部分的设计,有效地防止了海风及其他人的干扰,在开放空间中营造了半私密的公共空间,受到居民的欢迎。深入港口上空的出挑平台也为人们与大海的对话提供了独特的媒介,丰富了人们的景观体验(图09)。

贯穿社区南北的社区中心绿地“铁锚公园”由来自哥本哈根的风景园林师史蒂格-L-安德森设计。该公园以运河为中心,岸线采用直线结合曲线的形式,受日本园林设计的影响,设计师在场地中使用了抽象的雕塑及石块,整个设计风格呈现欧亚园林合璧的特征(图10)。

第四部分则是位于场地中部连接桑德散步栈道与丹尼亚公园的斯堪尼亚广场(Scaniaplatsen)和位于社区内部分散的邻里绿地,这部分由来自奥斯陆的13位风景园林师共同设计(图11),该公园与其他3个公园完美地衔接在一起。

4 结论与启示

马尔默西港新区一期Bo01社区风景园林设计以改善生态环境及营造人性化的户外活动环境为宗旨,经过5年的使用,该区域已经成为马尔默市最具活力和吸引力的新的城市中心。Bo01社区风景园林成功地将居住区域与开阔的大海连接到一起,将此区域变成城市最具吸引力的休闲和生活区域,同时也是进行社会活动的理想场所。Bo01社区设计的座右铭是“满足人类在建成环境中的需要”——该目标已被很好地实现。

我国正处在快速城市化和城市建设时期,在气候异常、人地关系危机日趋严重的大环境问题背景下,需要规划设计师从身边的小尺度项目做起,从而为解决大尺度的环境问题做出贡献。马尔默西港新区的风景园林建设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可借鉴的宝贵经验,可归纳为:第一,建立景观通用部件体系,实现景观材料的规格化生产和使用,将最大程度节约材料及促进材料的循环使;第二,在我国各大城市面临水危机的时代,将雨水可持续管理作为城市新区开发的重要任务,从而节约水资源,同时缓解大环境问题和创造舒适的场地小气候;第三,城市新区开发应为自行车使用者和步行者创造安全、连续、舒适的通行环境,使鼓励市民采取非机动车出行变得更现实,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低碳城市新区的建设目标;第四,让自然做工,减少人工维护费用,改变城市绿化观念,在城市中建立更多的半自然乡土生物群落生境,为物种的自我演替留下空间,利用自然的自组织或自我设计能力进行城市开放空间绿化设计[6];第五,多设计师参与在马尔默西港新区的建设过程中被证明是获取多样性城市景观及丰富的景观体验的有效途径。

注释:

图02由伊娃-达尔曼(Eva Dalman)提供,图03根据伊娃-达尔曼提供图片绘制,其余图片均由作者提供。

参考文献:

[1]于萍.瑞典住宅示范区对我国的启示[J].住宅科技,2007,(22):

58-59.

[2]Agnes Brunet,李晓桦,郑贤玉.马尔默明日之城[EB/OL](2009-04-01)[2010-08-02].http://www.21cbh.com/HTML/2009-3-20/HTML_UT8G7KXTR4VH.html.

[3]吴晓,顾震弘.Bo01欧洲住宅展览会,马尔默,瑞典[J].世界建筑,2007,(7):49-53.

[4]俞孔坚,李迪华.可持续景观[J].城市环境, 2006,(11):7-12.

[5]ASLA.ASLA Declarat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Adopted unanimously by the ASLA Board of Trustees in Chicago, Illinois. October 2,1993. [EB/OL](1993-10-02)[2010-08-02].www.ASLA.org.

[6]韩西丽.“生态岛”——法国城市中的微型自然保护区.建筑学报[J].2008,(3):39-41.

作者简介:

韩西丽/女/博士/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景观规划设计及可持续城市设计(北京 100871)

彼特-斯约斯特洛姆/博士/副教授/瑞典隆德大学工学院建筑系可持续城市设计专业负责人/研究方向为可持续城市设计

Biographies:

HAN Xi-li, who holds a doctorate degree, is an instructor at the School of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Shenzhen Graduate School and the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Landscape, Peking University. She is specialized in the landscape planning and sustainable urban design. (Beijing 100871)

Peter Sj?str?m, who holds a doctorate degree, is an associate professor of Sustainable Urban Design, Architecture Department, Faculty of Engineering, Lund University.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风景园林》2011第4期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