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新青年与《风景园林》杂志合作推出

凯瑟琳-古斯塔夫森设计语言研究

Kathryn Gustafson’s Design Language

姜珊
JIANG Shan

摘要:对风景园林设计大师凯瑟琳-古斯塔夫森的设计语言进行研究,归纳出其作品中5种具有代表性的设计语言:通过粘土模型设计地形和塑造空间;采用贯通场地的道路、桥梁、水渠等强调场地的方向并引导视线;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舞台”作为场地的焦点并提供多样化的市民活动;注重水与倒影的应用以增进人与场地的交流;通过对比的手法利用草本植物与金属材质限定空间。通过对凯瑟琳-古斯塔夫森在美国东部两个优秀作品的介绍,阐述设计师“设计源于场地”的理念并给出评价。
关键词:风景园林;设计语言;评论;公园绿地

Abstract: With a study of the world-renowned landscape architect Kathryn Gustafson’s design language, this paper summarized Gustafson’s five typical design languages. It figured out Gustafson used clay model to create landform and space and that she used paths, bridges and channels that ran through the site to emphasize the direction and to lead users’ sight line. In addition, Gustafson used `stage’ as the focal of the site to provide diversified public activities in public space design and focused on water and reflection to encourage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people and the site. She also used herbaceous plants and metal to define space through comparison approach. This paper explored Kathryn Gustafson’s design statement— ideas and concepts should be derived from the land and history of the site- through the case study of Gustafson’s two excellent projects in the Eastern of USA.
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esign Language; Review; Parkland

凯瑟琳-古斯塔夫森是有着艺术设计背景的风景园林大师,自20世纪70年代起至今设计了许多优秀的风景园林作品,多次获得设计大奖。她秉持着“设计源于理念”的原则,发掘场地特质,延续场地的历史和文脉,强调人与场地在灵魂层面的沟通,使其作品呈现出静谧且优雅的视觉效果[1]。通过对其作品的实地调查与案例研究,归纳总结出具有凯瑟琳-古斯塔夫森具有代表性的设计语言,以启发风景园林设计师的创作灵感。

1 设计师背景及作品综述

凯瑟琳-古斯塔夫森生于美国华盛顿州,青年时在美国生活和学习。18岁进入华盛顿州立大学西雅图分校(University of Washington-Seattle)学习一年艺术,而后转入纽约州立大学时装技术学院(Fashio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学习时装设计,毕业后赴法国巴黎从事时装设计工作。在巴黎之后不久,凯瑟琳转而投身风景园林设计行业,在法国凡尔赛高等景观学院(Ecole Nationale Superieure du Paysage in Versailles)接受了风景园林设计的训练,并成为一名风景园林设计师。

基于艺术和时装设计的背景,凯瑟琳对质感和肌理有着深刻的认识,并拥有艺术家般敏锐的审美与直觉。设计师早年的作品显示出较强的女性设计师的特征,对女权的坚持与对女性品质的赞颂使她的作品在众多竞标方案中脱颖而出[2]。在成熟期的作品中,她的设计语言得到了高度的提炼,更多地展现出对场所精神的诉求与广博的人文关怀。凯瑟琳-古斯塔夫森与合伙人分别在伦敦和西雅图开设了设计事务所,活跃在当代风景园林设计的舞台上。

2 “设计源于场地”的理念

在凯瑟琳-古斯塔夫森的各类作品中,“和谐”都是她所坚持的关键词,即:土地与人的身体和灵魂的和谐;场地的过去与未来发展的和谐[3]。她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对场地直觉性的认知。她的设计在场地的历史文脉、文化特质以及个人的情感和记忆中达到平衡[4]。她认为,深度地挖掘场地的内涵,体现场地的核心品质才是设计中的重点。

举例阐述她的设计理念的经典案例是芝加哥千禧园(Millennium Park, Chicago)中的卢瑞花园(Lurie Garden, Chicago)。芝加哥曾在1871年遭遇一场巨大的火灾,整座城市经历了废墟之上的重建。设计师在设计中着重体现了这段历史,赞颂了“芝加哥精神”。卢瑞花园分为“黑暗广场”(dark plate)和“光明广场”(light plate)两个部分,被名为“裂痕”(seam)的栈桥分割,讲述着城市曾遭遇不幸,但必将在未来的发展中走向光明。卢瑞花园的地形被设计师有意抬升,与芝加哥在废墟之上将城市整体提高9英尺的重建背景相呼应[5]。

3 设计语言的研究

凯瑟琳-古斯塔夫森力求设计纯净的场所,供人们躲避当今社会猛烈的信息攻势和紧张的生活节奏。作品中常用水、缓坡起伏的草地、植物、石材等自然元素造景,目的在于“软化城市的线条”。凯瑟琳-古斯塔夫森的作品中呈现鲜明的设计语言,探讨如下:

3.1 粘土模型与地形设计

凯瑟琳的设计作品经常被冠以“大地雕塑”的称誉。她几乎在所有的项目中都进行地形的处理,通过微妙的地形变化组织空间。在设计师看来,风景园林绝不仅仅是视觉或者平面化的设计,而是供人亲身体验的三维的空间设计。凯瑟琳曾经在演讲中谈到她喜爱的工作方法,即相比计算机设计,她更倾向于粘土手工模型制作和手绘设计。她曾说:“当制作粘土模型的时候,我的手在那里,我的灵魂在那里,我的人性在那里。”[6]虽然常常被誉为“大地雕塑家”,她更多的并不是为了雕塑而塑造,而是期待通过这样的手段与土地进行直接对话从而获得人与场地深层交流的第一手资料。

3.2 “方向性设计”

凯瑟琳-古斯塔夫森的设计作品中,贯通场地的道路、水渠或者桥梁明确地引导着视线,使得她的设计骨骼清晰。贯通场地的道路把被城市路网割裂的地块串联在一起,维持了场地的完整性。通过对她设计图纸的描摹研究可以看出,具有明确方向性的视线通廊和道路是她设计语言中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图01)。

3.3 场地中的“舞台”

露天剧场与表演舞台在凯瑟琳-古斯塔夫森的设计作品中多次出现,尤其在城市广场和公共空间的更新设计中,结合水景的“舞台”设计形成视觉焦点,活跃场地的气氛并为场地的多样使用提供了可能。例如,在泰拉松的幻想花园(Gardens of Imagination,Terrasson)设计中,“绿色剧场”单元是“舞台”的直接表达; 在伦敦的瑞士村舍广场(Swiss Cottage Open Space, London)设计中,浅水池和喷泉组景是视觉焦点(图02);英国诺丁汉市旧市场广场(Old Market Square, Nottingham)改造项目中(图03),结合水景的舞台是整个广场的核心,也为露天音乐会、花市和其他市民活动的提供了场地[7]。

3.4 水与倒影

水景设计是凯瑟琳最为重要的设计语言。设计师曾多次谈到风景园林设计中水的运用: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水的恰当运用可以避免空间过于空旷或者过于拥挤。水的运用可以塑造场所的气质;喷泉可以消除陌生人之间的尴尬,保证一定私密性的同时营造出其乐融融的气氛。

设计师深谙容器的肌理决定了水的“质感”这一道理。经典案例是海德公园的戴安娜王妃纪念喷泉(Diana, Princess of Wales Memorial Fountain, London)。设计师利用极对偶原理,赋予石材以不同的肌理,为圆环状喷泉设计了“梯级”(Steps)、“摇滚”(Rock and Roll)、“旋风”(Swoosh)、“山林小溪”(Mountain in Stream)、“沸腾”(Bubble)和“察打”①(Chanddar)等6处不同“质感”的水景[8](图04)。

与劳伦斯-哈普林(Lawrence Halprin)从大瀑布的形态汲取灵感而设计出壮阔的跌水形成鲜明的对比,古斯塔夫森的水景设计很少能见到波涛汹涌的气势,常用浅水和潺潺溪流表达水的韧性。喷泉多以单线喷的形式出现,水活泼而轻盈的动感展露无遗。

除了对水的“质感”的塑造,凯瑟琳注重倒影的应用。平静的水池、水桌、建筑的玻璃幕墙等都是表达倒影的手法。例如,在西雅图马里昂-奥利弗-麦考大厅人行道(Promenade at Oliver McCaw Hall Promenade, Seattle)设计中,被抛光的大理石地面上流淌着浅水,反射出奇妙的天光、环境的光线以及人的倒影。人们借助倒影观看到自我在场地中的形象,增进与场地的交流(图05)。

3.5 软硬材质的对比

凯瑟琳-古斯塔夫森的设计注重材质的应用。在植物方面,擅长草本植物的混合搭配,常以大面积的草本植物形成台地,塑造空间或限定边界,而不是简单的点缀环境。软质材料的大量使用为作品奠定了纯净、安宁的基调。此外,设计师惯用金属廊架与草本植物对比。例如,在芝加哥的卢瑞花园中,设计师将绿篱嵌入到高约4.6m的金属廊架当中,称之为“树肩绿篱”(shoulder hedges)[9];又如波士顿的北端公园(North End Parks, Boston)、黎巴嫩贝鲁特的海岸线散步道(Shoreline Walk, Beirut, Lebanon)以及位于沙特阿拉伯的吉达都会公园(Jeddah Metropolitan Park, Saudi Arabia)等设计中,都使用了金属廊架与大面积植物进行对比的手法。

4 案例分析

本文选取凯瑟琳-古斯塔夫森在美国东部的两个设计作品,通过实地考察和案例研究进一步阐述设计师的设计语言。波士顿的北端公园(North End Parks, Boston)和纽约的阿瑟-罗斯台地园(Arthur Ross Terrace at 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New York City)均是凯瑟琳-古斯塔夫森近期的优秀作品。前者获得了波士顿景观师协会2005年优异奖(2005 Merit Award, BSLA)和美国景观师协会华盛顿分会2010年特别推荐奖(2010 Special Mention, Washington Chapter, ASLA); 后者获得了美国景观师协会2003年度优异奖(2003 Merit Award, ASLA)[10]。

4.1 波士顿的北端公园(North End Parks, Boston)

北端公园(North End Parks, Boston)是凯瑟琳-古斯塔夫森将场地的历史文脉与“方向性设计”相结合的优秀作品(图06-07)。北端(North End),曾以高房屋密度和混杂的功能而“著名”的“贫民窟”却是波士顿最安全和最有活力的场所之一,曾是简-雅各布斯(Jane Jacobs)向正统城市规划理论发难的有力论据。北端公园的位置无论从地理区域还是城市文化角度来讲,都如同“关节”般起到重要的连接作用。场地位于已经被填埋废弃的州际公路93号路的单行线上,是波士顿中央主隧道(Central Artery Tunnel)的屋顶绿地,连接着波士顿市中心商业区与北端的居住区。同时,北端公园还是波士顿市肯尼迪绿道(Rose Kennedy Greenway)的组成部分,是城市重要的绿色节点。

位于北端居住区的居民以意大利裔人为主,曾是早年移民美国的欧洲人的聚居地。为此,公园南半部分沿汉诺威街(Hanover Street)的边界设计了一条刻有波士顿北端地区历史的铜制栏杆,记录了穿行于这片场地的移民者的足迹(图08-09)。

凯瑟琳在方案中提出了“从城市到家园”的设计概念,在场地中设计一条弧形的“回家之路”,连接城市商业区和北端居住区,也连接着波士顿的移民文化道路被红色地砖强调出来,路面上嵌有圆形地灯,暮色降临时,星星点点的灯光成为通往家园的温馨提示。

北端公园综合运用了凯瑟琳-古斯塔夫森的设计语言。地形被设计师进行了微妙的处理,碎石铺就的小路镶嵌在缓坡起伏的草坪之中。草本植物种植带和金属廊架限定了场地的边界,喷泉的点缀为场地注入了活力,整个公园从整体到细节无一不体现出设计师独特的设计语言。

4.2 阿瑟-罗斯台地园(Arthur Ross Terrace at 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New York City)

凯瑟琳-古斯塔夫森主导设计的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阿瑟-罗斯台地园(Arthur Ross Terrace at 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New York City)极好地诠释了场地的特质,同时融合了地形设计、光、水和倒影等设计语言。

台地园位于博物馆内观赏“星际起源”的穹幕影院阿瑟-罗斯中心西侧。设计灵感来自于天文学的月食投影。庭园的主体部分由抬升的两片草坪和楔形的硬质中心广场构成,广场上点置喷泉,白天是孩子们喜爱的嬉戏场所。当夜晚来临,阿瑟-罗斯中心玻璃建筑中的漂浮球体在夜色中展示出梦幻般的美;喷泉残留在楔形广场上的浅水成为反射这美景的巨大镜面。与此同时,具有折线形硬质边界的两片草坪被暗影笼罩,暗示了月食的阴影。整个设计与阿瑟-罗斯中心的主题相吻合。庭园设计再次显示出设计师对场地特质的把握能力以及对水、倒影等设计语言的娴熟驾驭(图10)。

值得一提的是阿瑟-罗斯台地园中的地形处理。整个庭园设计成台地,缓坡抬升的草坪和硬质广场位于场地的中央,通过台阶解决了西南与东北两侧步行区域近2m的高差。两片草坪的折线形边界兼作长凳使用(图11)。地形处理将整个庭园巧妙的分成了3个功能空间——草坪和广场的中心区域;草坪两侧的步行区域;庭园北端的银杏树林则作为露天茶座使用——整个庭园功能明确。4个喷泉不规则地安置在广场中央,在靠近建筑的衔接部位设计了漏斗状的排水区域,使得水流不会在坡地与地面的交界处漫向草坪。

5 结语

凯瑟琳-斯塔夫森的设计是对场地充满感情的设计,基于“设计源于场地”的立场,力求用作品再现场地的历史,延续场地的文脉。凯瑟琳-古斯塔夫森将人的感受和体验放在设计的第一位,赋予场地意义,并引导人们去感知。她的作品中还强调视觉、照明和听觉设计的融合,营造多维的感官体验;利用阳光、风、雨水等自然元素强调场所精神。在处理复杂的场地问题方面展示出风景园林师的责任感,使场地能够被多样而高效的利用。凯瑟琳-古斯塔夫森的作品中充满了可读性极强的设计细节,因篇幅原因,不能详尽。凯瑟琳-古斯塔夫森的作品值得深入研读,以启迪当代风景园林的创作和实践。

注释:

①“察打”(Chanddar)是传统蒙戈尔花园中一种借着水流经过精心雕凿的石头表面所产生的独特水景。

②图01姜珊绘制;图02引自 http://www.e-architect.co.uk/london/swiss_cottage_park.htm;图03引自参考文献[7];图04、10引自参考文献[2];图05引自http://www.asla.org/awards/2005/05winners/images/popup/037-05.jpg;图06原图引自参考文献2,姜珊在图上加了汉字和注释;图07引自http://media.povo.com//D/7041/1/0/8/107×80/Flickr:2739302384;图08、09姜珊拍摄;图11刘杉(Sarah Liu)拍摄。

感谢:

感谢特里-萨利蒙茨(Terry Clements) 教授对这一研究话题的鼓励和帮助。

参考文献:

[1] Linda Hales. Landscape Architect Kathryn Gustafson, Going With the Flow[N]. The Washington Post, Saturday, June 25, 2005.

[2]Jane Amidon, Aaron Betsky. Moving Horizon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of Kathryn Gustafson and Partners[M]. Basel:Birkh?user Basel, 2005.

[3]Anne Raver. Nature; Softening a City with Grit and Grass[N]. New York City:The New York Times, 2004-07-05.

[4]Leah Levy. Kathryn Gustafson, Sculpting the Land [M]. Washington, D.C. : Spacemaker Press, 1998.

[5]Kirin Makker. Spotlight on Design Lecture summary [J]. National Building Museum, 2005, (5).

[6]Kathryn Gustafson. Perception and Realization[Z]. London:Pidgeon Audio Visual,1998.

[7]Gustafson Porter Ltd. Old Market Square, Nottingham, United Kingdom[J]. Paisea, 2009(6).

[8]高若飞,那钦,高欣.海德公园中的水石项链:戴安娜王妃纪念喷泉解析[J].风景园林,2007,(3):78-83.

[9]张德娟.凯瑟琳-古斯塔夫森景观设计思想及手法的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0.

[10]GGN事务所网站[EB/OL].(2011-03-05)[2011-05-06]. http://www.ggnltd.com/.

[11]BBC News. Kathryn Gustafson: Art of landscape. [EB/OL]. (2011-03-06)[2011-05-06]. http://news.bbc.co.uk/2/hi/entertainment/2163731.stm.

[12]Gustafson Porters事务所网站 [EB/OL].(2011-03-01)[2011-05-06]. http://www.gustafson-porter.com/.

作者简介:

姜珊/1986年生/女/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硕士生 (上海 200092)

Biography:

JIANG Shan, born in 1986, is studying her Master Program at the Department of Landscape Studies,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风景园林》2011第5期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