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新青年与《风景园林》杂志合作推出

观点

人的城市

张宇星 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城市设计处处长、博士

流动是人和动物获取资源并进行群体交往的一个手段,是一种本能。城市出现后,人们选用任何一种交通工具出行都反映出人的流动性,同时交通系统也极大地影响着人们出行方式的改变。对速度、便捷、安全等等的渴望驱使人类不断发明创造新的交通工具。

19世纪初,汽车发展以后,极大地改变了人的生活方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汽车交通决定了现代城市的布局。然而汽车工业的发展像一把双刃剑,在方便人类活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危害着人们的健康,并且这种危害日益严重。这些状况促使很多城市试图改变人们出行的方式。从20世纪60-70年代起,西方开始反思机动交通,特别是汽车交通的流动性对城市的影响,“慢行交通”或者说是步行和非机动交通系统,最核心的概念都是对汽车交通的反思。然而,要想完全去掉汽车交通是不可能的,道路空间有限,人行、自行车占的流量大,汽车所占流量必然就小,如何分配流量非常困难。怎么样恢复人在城市里面的自由移动的主导地位?从技术上来说有以下几方面。

(未完待续)

 

生态关怀与城市绿色革命

庄荣 深圳市北林苑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院执行总规划师

接受编辑约稿时正在重温何清涟于1998年出版的《现代化的陷阱》,何女士在《现代化的陷阱》中呼吁人文精神的重建,并提出“社会公平和正义,既是我们评判改革的阿基米德支点,也是评价我们现代化成就的全部出发点。”如果将绿地的概念替换,那就是绿地的公平和正义,一样是评价生态文明的支点。在当今经济发展与能源环境危机的双重语境下,应该建立一种高于人文关怀的生态关怀,推动生态文明的价值体系的构建,形成社会各界的共识并引发绿色革命的全方位态势,才能建设顺应自然又高乎自然的美丽城市与美丽乡村,构筑出山川秀美、人文高尚的美丽中国。

城市无疑是物质财富生产最集中的场所,城市化作为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已经被证明是有效拉动经济的手段。中国的经济增长需要城市集约发展,构建合理的城市群。在未来,城市化的进程不可能停下来,能源环境的压力也不会自动消失。恰恰是这两者之间的矛盾,考量着中国人的智慧。从绿地公平的角度看,部分城市建设区无序增长,大量农田被侵蚀,山林被砍伐,原先的自然状态的绿地不断被蚕食,河流被填埋;城市化之后的绿地已经完全人工化,被道路割裂,或形成条条框框、边边角角里的公园绿地,或形成围合起来的住宅私家绿地、工业商业单位的附属绿地。

(未完待续)

 

城市绿道与步行系统

傅凡 北方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

10多年前刚到美国上学时,住在湾区北部一个安静的小城市。住处附近有两个购物中心,一个比较近,沿着一条城市主干道步行大概30分钟就可以到达,另一个在临近的小城市,需要辗转几条道路步行将近1小时。两条线路行走的感受完全不同。

第一条线路是车水马龙的大道,两侧是建筑,路边基本没有多少绿化,只有一排行道树。人行道大概宽有2m左右,走的人不多,基本上是上班族和往来于购物中心的老年人。第二条线路先是穿过一个居住区,然后是一条城市间的道路,之后转过一条小街的街口就到了。这条线路避开上下班时间基本没有车,路上时常见到散步、慢跑的人,还有单车骑士。居住区道路两侧住宅的花园里长着加州特色的棕榈、橘树、凤尾兰、狼尾草;城市间道路并不宽,两侧是原生态的绿地,和一些分散的房屋;购物中心前的小街的人行道上,布置着坐凳和装花的木箱,总会有一些人聚在那里闲聊。

(未完待续)

 

对城市“绿色出行”的思考

李翅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城市规划系主任、副教授

在哥本哈根会议低碳理念的号召下,无论是政府还是媒体都大力提倡绿色出行,越来越多的人们把“绿色出行”从口号落实到行动,而步行与非机动车出行这一非常健康的出行方式也更加受到人们的重视。

然而,在倡导低碳生活,实施低碳运行系统时,人们遇到这样一些尴尬的问题。高层建筑周围常常被大面积停车场围绕, 这不仅妨碍人走近建筑, 而且还打断了传统街道空间肌理;由于传统空间特色的缺失使得街道变的毫无特色;行驶着的汽车对人在心理上构成了巨大威胁, 使街道变得有危险感, 人们都希望匆匆离开街道到达自己感觉更安全的地方;街道旁的噪音干扰和尘土飞扬造成了人行步道极差的环境质量。所以人们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使用步道,原本亲切宜人的街道空间逐渐失落。那么,怎样才能重新回到城市街道,在城市中“悠然漫步”呢?我想主要从几个方面来考虑:

首先要有完善的体系规划,强调“低碳出行”道路。完善的交通体系是一个城市或者一个地段必须要综合考虑的,这是人们能否“城市漫步”的关键。中国的大部分城市的交通体系都是为机动车考虑的,很少考虑人行以及健身运动的需求。近几年珠江三角洲率先进行的城市“绿道”建设,在全国各地都效仿起来,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大部分城市的绿道规划仅仅是一个规划图,应付检查,并无有效实施。即使实施一部分,也是流于形式的面子工程,并非真正为市民、游客出行的需求所考虑的。

(未完待续)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风景园林》2012第6期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