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5年会

大会主旨报道

by , , , and Nov 06, 2015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5年会于2015年10月31日在北京会议中心开幕,本次年会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主办,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北京园林学会、中国园林博物馆、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承办。年会主题为“全球化背景下的本土风景园林”。来自全国高校、研究院所和企事业单位的风景园林研究专家和相关工作者及师生代表近1600人参与了研讨交流,规模空前。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01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02

本次年会活动包括主会场报告、分会场报告及交流和技术考察等内容。主会场报告分别由孟兆祯院士、崔愷院士、马克平先生、强健先生、张松教授、象伟宁教授、车伍教授、王向荣教授8位来自不同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做了主旨报告。探讨了全球化背景下的本土风景园林发展的新思路,及如何在趋同中求创新、保护、延续和创造地域特色。分论坛分别包括了绿色基础设施、城市风景园林、乡村风景园林、风景园林工程与管理四方面内容。11月1日会议期间还召开了“2015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理论于历史专业委员会学术沙龙”。

开幕式由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理事长陈晓丽女士主持,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常务副理事长陈重致开幕辞,北京林业大学党委书记王洪元先生代表本次年会承办单位致辞,接着,由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代表本杰明·罗伯茨先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建司副司长章林伟先生、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术部副部长范唯女士分别发表讲话,对本次大会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03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04

第一部分:颁奖

颁发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终身成就奖和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奖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05

大会颁发了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终身成就奖和中国科协第六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奖。为风景园林行业作出杰出贡献的六位专家学者获得了2015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终身成就奖,他们分别是:原天津市园林局副总工程师陈威,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刘管平,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女风景园林师分会副会长檀馨,上海市园林设计院有限公司名誉院长周在春,原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任春秀,原中国公园协会副会长、广州园林局老局长吴劲章。随后,为北京市花木有限公司总经理兼总工程师于学斌、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院长包志毅、上海市园林设计院有限公司董事长朱祥明三位颁发了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奖。

陈威先生介绍

陈威先生介绍

陈威先生介绍

陈威先生介绍

刘管平先生介绍

刘管平先生介绍

刘管平先生介绍

刘管平先生介绍

檀馨女士介绍

檀馨女士介绍

檀馨女士介绍

檀馨女士介绍

周在春先生介绍

周在春先生介绍

周在春先生介绍

周在春先生介绍

任春秀女士介绍

任春秀女士介绍

任春秀女士介绍

任春秀女士介绍

吴劲章先生介绍

吴劲章先生介绍

吴劲章先生介绍

吴劲章先生介绍

终身成就奖颁奖

终身成就奖颁奖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奖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奖

第二部分:主题报告

人民呼唤绿水青山

孟兆桢, 中国工程院院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教育家,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名誉理事长、北京园林学会名誉理事长。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20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21

一、绿水青山孕育中华民族

一方风水养一方人,中国地领土主要是山水,不仅拥有世界的屋脊供世人竟攀,三山五岳是国土规划的纲领。上古时山上融雪泛漫而下,酿成洪灾威逼人民的生命,夏禹开江筑岸江洪水疏导入海,并将疏浚之土堆成“九州山”生民上山免于溺亡。这场生产、生活与自然协调斗争上升到哲学成为“仁者乐山,知者乐水;仁者静,知者动;知者乐,仁者寿”的哲理。自宋以后,皇家园林中的山不论是自然的或人造的统称万寿山,反映“仁者寿”的思想境界,治山治水不仅是工程,而是中国的国家大事。四川都江堰李冰父子承前启后地创造了治水典范并总结为理论刻在石头上唯恐失传,就是“安流湏轨”,要安定水流必须提供水流运行的河床,鉴于水土流失,水中泥沙沉淀会缩小河床、水断面和容积,又提出“深掏滩低作堰”以持续保养,都江堰两千多年成功的治水实践应为座右铭深入人心。从很多地方志都可看到“国必依山川”的深刻道理。伴随城镇绿化建设发展,土地资源日趋紧张,于是就炸山填海或有淤不除,以淤为喜,因可增加土地面积而提出“促淤”的政策,或在江中大量填沙土成陆地建大型公园,殊不知减少了河床的容水量,造成低流量,高水位的水灾;或在江入海的沉积滩向海面注石坝以稳定沉积的沙滩,因水位升高而筑数米高的堤。

统计数字反映了世界海平面二十三年平均升高7厘米,我国海平面升高的速度大于国际平均值,长江出口水域漂浮物聚积难散,由于高堤形成滨江人工台地须以台阶与岸上陆地相接,集会人群往来因两米多高的台阶酿成死亡之灾,痛定思痛,管子讲“人与天调而后天下之美生”,还说:“人之所为,与天顺者天助之,与天逆者天违之,天之所助,虽小犹大;天之所违,虽成必败”,今观之具有非常的现实意义。孟先生认为地震天灾不可防治,只能抢救。泥石流杀伤力令人震惊,但主要原因还在于人居房屋占据了泥石流通道,根本之际在于绿化山体并形成地下腐植层,大量吸收降水,减少地表径流。在实际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合理选择人居地。

二、山水诗,山水画为自然山水铸就了中华民族的灵魂

最早的园林始于西周的灵囿,涵灵台、灵沼,具有祭天、祀地、观察天文和游猎化休息活动,但文意不深。东晋陶渊明一改历史以写人七言的诗风,创造了五言写景的田园诗后发展成为山水诗。至南朝刘宋宗炳又创立了以写景为主的山水画。北宋赵佶把中国古代文化推向造极,陈寅恪先生认为“中国古代文化造极于赵宋”。苏东坡赞王维(字摩诘)曰“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诗、画、园林早已结为一体。决定中国园林特色的“景面文心”的文人写意自然山水园。

人类社会发展进入城镇化后脱离了自然山水环境,人不满足自然的恩赐而创造了人造自然。古写的“艺”字表现人手捧树苗跪在地上植树的象形。

古写“艺”字

古写“艺”字

清代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人不能与木石居,故以一卷代山,一勺代水”,是为园林兴造的第二自然,除自然美之外,人欣赏文人将社会美融入自然美所创造的园林艺术美,同时满足了人对自然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综合要求。“高山流水”从知音之喻化为中国文化艺术共有的最高境界。“未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风景区也是自然风景因人成胜概的风景名胜区。“诗言志”,人各有志,有感而发,但中华民族总的志向是“九州清宴”比喻的世界和平,人际与人为善,志于仁。“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自然不会说话,而中国通过文章表达构建了设计人和广大的游人心灵交流的平台。于是景名、额题、楹联和木刻、砖雕、摩崖石刻便成为交流的载体。

孟先生列举苏州“残粒园”主景山“栝苍亭”、环秀山庄“飞雪”泉、广东佛山私园“勿懈怠斋”、昆明园通寺北借园通山峭壁“衲霞屏”为屏障,自贡市盐业馆“胜读十年”会客室,峨眉山“双桥清音”和“黑白二水洗牛心”等景名并言其深意;列举颐和园“涵虚”、“罨秀”,北海公园“堆云”、“积翠”,苏州狮子林“读画”、“听香”,虎丘“吹香”“嚼蕊”说明额题一般以两到四字表达园子的特色诗意;以杭州岳庙中的岳坟“青山有幸埋衷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表褒忠贬奸的共同思想;河南去壶口瀑布路过山寺树林苍郁、环境清新,山门两边“砍吾树木吾不语,伤汝性命汝难逃”,泰山麓红门前石坊联“人间灵应无双境、天下巍严第一山”,横额“天阶”等为例说明楹联以更大篇幅抒发诗意。颐和园玉澜堂创作者借陶渊明“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诗意,建夕佳楼,以楼联“隔叶夜莺藏谷底,唼花雏鸭聚塘坳。”化朝向不利之地弊,因地制宜创新了诗意。列举清漪园内清可轩巧借万寿山山阴一卷天然巨岩纳为南墙和广州特置石“软云”脉通太行,清凉吸热来说明借景理法的最高境界。清可轩内摩崖石刻充分阐明了景为文态的中华民族传统特色。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23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24

三、盛世呼唤山水

中央在2013年城镇化会议上充分肯定了“天人合一”,提出充分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和依托自然,要将自然融汇到城市中,要让市民看得见山、看得见水,勿忘乡愁。提出要将绿水青山化为金山银山,让一方人民先富裕起来。全面进入小康,共襄玉成中国梦!孟先生认为应以城镇化作为着眼点,思考建设什么城市。眼下园林城市、花园城市等称号。归根结底最代表中国特色的是钱学森大师1958年在人民日报提出的山水城市。钱学森先生首先看清了中国园林区别于西方以建筑为主体,中国园林是独立的、独特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是一门科学的艺术。并且认为城市的绿地率应提高到50%,城市用地一半是绿地。目前我国园林城市的绿地率仅30%,所以大多数城市都处于污染环境中。钱先生更强调要将中国的山水诗、山水画融入城市建设。这与中央和人民的召唤何其吻合。钱先生提出山水城市的依据就是中国城市固有的而未与时俱进发展的现况。北京、南京、杭州、西安、武汉、上海、广州、贵阳、重庆、昆明等都具有山水城市的历史基础。钱塘八景、西湖十景早将山水诗和山水画融入城市建设。但就全国而言并未与时俱进地发展。理想化为现实必须从上到下唤起全国人民的认识。把山水城市纳入中国梦,奋斗数十年,先难而后得地实现美梦。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25

四、力求精妙于山水文章

孟先生介绍了他志于传承和发展山水传统的风景园林作品。首作势取西游记花果山水帘洞的山水因素涉及的一座动物园猴山。深圳仙湖植物园、邯郸赵苑公园、杭州花田改建、重建扬州瘦西湖古景点任务中孟先生均就现状,尊重自然,以历史为依据,因地制宜地践行景为“文态”的理念,建成后的风景园林作品广受好评,屡获嘉奖。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26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27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28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29

高翅校长认为从孟兆祯院士将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体现了风景园林人的家国情怀,及使命感责任感。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辛弃疾曾曰“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多如是”。孟先生的“山水有清音”,“一拳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河万里。”国必依山川,孟先生以榜样树立了如何以家国情怀建设国家。

 

融入风景的建筑

崔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名誉院长、总建筑师。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30

孟院士宏观地、历史地看待这个行业,我也是由衷地对这个行业表示敬意。但是从生态,环境来讲我们多少有点负罪感,我们经常为城市的发展,为开发商,为政府盖房,有时多花了钱,多占了地。然而对风景园林师来讲,你们的工作总是正面的,就是多种树,多绿化,这在职业道义上比建筑界要踏实很多。

自然美学对建筑往往有重要启发,第一就是怎样保护山水,第二,能否像山水的美学学习,第三,设计中能否融入风景,融入山水。今天我结合自己的思考为大家做这个汇报。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31

一、融入风景的建筑

1. 风景中地建筑:中国山水画中地栖居之所。

从风景的文化属性说起,古人非常重视自然山水,从山水画中我们能看到是“大山水,小建筑”,建筑是在风景之中,这不仅仅说明文人的个人趣味,而且体现出中国从文化底蕴上对山水的尊重。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32

2. 建筑中的风景:江南园林的诗化自然。

中国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园林,也是大家不断吸取营养不断发展的一个基础,中国文人造园是非常有智慧的,不仅仅模仿自然山水,而且通过诗化、情怀将人的文化在山水之间沉淀下来。其中有很多精彩的诗句。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33

3. 融入风景的建筑:与自然风光的和谐,创造人享受的自然的空间,生态策略对自然的保护。由于人类发展急剧的需求,这成为当代建筑界大家的普遍关注点。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34

4. 塑造风景的建筑:以有特色的形态、空间和环境营造新风景。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35

在自然风景中衬托出来的历史建筑往往成为最著名的景点,因此我们这一代人做出来的东西能否像先人一样,与自然和谐相处,成为自然的一部分,也成为风景的一部分。

我在90年写了一本书,提出来本土设计的理论框架,当时主要针对国内建筑发展的问题和主要思潮做了一个推演,做了30多年的设计应该有自己的价值观,不太像学生那样用好奇的办法去理解建筑,也不太会像商业界人士的做法,去跟着业主和资本去创作。更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历史使命,做设计到底应该有什么样的一种态度,我认为本土设计是以自然和人文环境资源之土为本的建筑设计策略,它是一种文化的价值观,是“和谐”这一中国当今社会核心的文化理念在建筑中的具体体现。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36

本土设计的自然观和设计策略:

建筑是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天人合一,因地制宜是我们古人提倡的环境观。敬畏自然、融入自然、提倡自然、质朴、有机的美学是创作的方向。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37

二、案例介绍

1. 消隐——杭帮菜博物馆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38

这个项目在杭州钱塘江边上,比起杭州西湖面积非常小,但它跟西湖有关系,当年西湖疏浚挖了很多泥就运到了这里,堆积在这个山沟里,成为了湿地,当时政府要求做一个湿地公园的设计,提出要在这里建一个杭州饮食文化建筑。这里虽然不是杭州的一个中心景区,但是能很好地展示建筑和自然山水的密切关系。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39

我们在王向荣老师的景观规划下进行了选址的比较,结合建筑的成分,将景观的影响最小化,把它靠在山坡的一侧,将建筑博物馆、餐厅、政府接待厅一字排开,面向湿地公园,让游客尽可能欣赏到好的自然景观。我们只做了两层,建筑由此缩小体量,我们也希望地上的部分能像中国传统村落那样,因此做成了勾顶,这样就形成了小体量建筑的组合,而不是一个大体量建筑。在再一个,可能的情况下建筑尽量不要突出自己,而是和环境融为一体,由于遮阳的需要地面建筑朝西南向,当然也做了种植。通常房子建好之后,周围的环境要想进入自然的状态要耗很长时间,而这一次房子建好之后,旁边的景观和环境都非常自然地融合在了一起,这种感觉是建筑和环境,建筑师和景观设计师非常重要的一个合作方法。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40

实际上建筑不复杂,它不需要表现自己,它的基本策略是为环境做建筑,尽量消隐。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41

在建筑中用绿色是比较麻烦的一件事,我们在做设计时,地面上的建筑用了自然界中的绿色的多层次的组合。我们也搜集了村子里的一些老砖、老瓦和竹窗,让文化和历史的感觉在山沟里呈现出来。房子的形式也是多样化,我们特别希望它像一个生长出来的一个村落,这种混搭使它不像表现建筑师自己建筑的单纯性,而是呈现出生长出来的形态。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42

2. 分合——朱家角中信泰富酒店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43

朱家角镇也是仅存不多的历史街区,一部分在岸上,一部分在岛上,希望建一个中国特色为主的休闲度假酒店,当时也是为上海世博会做的一个准备。朱家角湖岸开放,湖面开敞,像一张景观的白纸,我们思考如何在白纸上创造有文化底蕴的园林。我们想到是不是可以用中国园林的方法来做设计。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44

首先分析江南园林的图,将它分成若干院子,院子的墙是画框,最后创造出一种丰富的景象。设计中采用系列院落做成建筑,每个院子有不同主题,形成聚落。建筑是用白色,外形简洁,周围置以盆栽、树木,形成园林背景。跨岛的桥也园林化,用结构性和装饰性的竹子,形成一个长廊。湖岸空间保证向公众开放,下面游人可通行。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45

每个院子有一个主题,每个客房有阳台可欣赏院子,吸取传统园林墙上开洞的方法将内外景观联系在一起。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46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47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48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49

3. 融入——北京中信金陵酒店

40多年前我在这里下乡劳动了3年,40年后回到这片山水,看到环境还是保持得很好感到很欣慰。但任务是让我们在这儿盖一个酒店,现状山坡上的一个个小房子已经是相当突兀了,如果在这儿做一个会议中心事实上压力很大。我有一种强烈的负罪感。最后我们选择“修梯田”做法,让公共空间融入山体之中,依山而建,让建筑与环境一层层镶接在一起。最后,建筑的轮廓,体量的控制,周边的绿化使建筑总体上比较成功。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50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51

客房前大多有花架,植物可以自然攀爬在上面。同时我们创造了很多空间让游客可以享受自然,都是使用草花和当地的植物。我们希望几年之后建筑都被绿化覆盖,营造出回归自然的感觉。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52

今年完成了景观的二期,增加了一片水面,便于游客出来散步观景,大量树木是现场保留,也有小分布移栽。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53

4. 嵌入——莫高窟游人接待中心

随着敦煌旅游的发展,对壁画的破坏日益严重,游客参观环境恶化,为了减少游人对莫高窟的影响,同时配合敦煌研究院的保护规划,我们设计了这个莫高窟游人接待中心。选址是在敦煌机场的下方,一侧是敦煌的绿洲,一侧是一望无际的沙漠,处在自然和荒漠之间,当时我们也想到敦煌处在戈壁滩上,想到了骆驼的行进,想到我们的先人在极其恶劣的气候条件下在洞窟里画出了绝美的壁画,我们怀着这样的心情在想我们能为敦煌做些什么。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54

利用回归自然的手法,利用沙丘的建筑语言,景观设计通过起伏的地面的修整,与大地融合,游客走过去是先是看到沙丘,然后慢慢看到建筑整体。利用现代数字化技术和当地的沙石将建筑物表面做了处理,用富于特色的景观设计办法将建筑与环境融合在一起。两个球顶象征着敦煌的艺术是沙漠中的珍宝。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55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56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57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58

5. 伸展——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59

这是一个校园环境,它在旁边扩建了一块场地,刚好旁边有自然的环境,我们特别希望转换一种观念,就是先从环境做起,而不是强调建筑自己。建筑是一种开放性的,让自然环境能融入到人居的环境中来。我们想人在树下阅读的感觉,能不能再一次呈现在一个建筑的图书馆中来。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60

建筑的表达和结构的表达都非常人性地转变为一种自然,我们可以看到里面一边高一边低,我们没有做成对称式的。比较遗憾的是最后学校没有将我们绿色建筑的方案落实到位,窗口上没有预想的花台。景观设计师跟业主怎样进行调解,是项目得以实施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61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62

6. 扎根——北京奥运塔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63

设计时我们希望不要当成一个建筑,因此用了大量绿化覆盖建筑空间,让建筑沉在景观之下。在绿坡下有巨大的使用空间,包括故宫的展厅。它处在以自然的手法做的公园,和以人工的手法做的景观大道之间,在景观语言上这是一个衔。在重大节庆时能够放烟花。整个建筑象征自然,命名为“生命之树”。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64

最近国际奥委会同意让这个塔命名为“北京奥运塔”,这也是国际上第一个用国际奥委会标志来诠释的一个永久性建筑。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65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66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67

7. 塑形——厦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68

场地在厦门本岛,鼓浪屿北侧,一面是湖一面是海,设计上分析了场地资源和环境特征,我们想到的建筑意向包括了梯田、帆船、船头等闽南特色文化。希望创造能和城市风景融为一体的建筑。同时希望层层的办公空间都能欣赏到周围的空间。最后建筑采用了高度集中化的方法,每一层玻璃在阴影下面,大量节约能耗,高处的平台可欣赏景观,酒店的设计也是尽量将空间打开,让人能在室外活动。同时也将室内空间尽量压缩,沿湖可看水秀,沿途餐饮,增加城市活力。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69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70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71

8. 化形——张家港金港文化中心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72

现状是一个小村子,有很多河道,在现场考察以后我们特别希望这不是一个文化广场,而是一个文化公园。我们保留了原有的河道和树木,将建筑打开分散,形成公园状态,建筑物里面采用通透的白色玻璃,屋顶做成蓄水面,节能降耗。

设计理念:城市绿洲,“荷塘”,建筑、景观、园林为一体的公园。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73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74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75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76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77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78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80

总的来说,我认为建筑是用景观、园林用回归自然的思路来做,是未来建筑的发展方向,建筑的创新也不会背离回归山水的主题,建筑师也应当向景观园林设计师致敬和学习。

 

生物多样性与风景园林

马克平,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副主任、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亚洲区会员委员会主席、《生物多样性》主编。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81

一、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它分为物种多样性、生态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三类。在同一生态环境即大自然空间上,多个不同的物种同时存在,且在不同生态系统的里也同样生存着相同的物种(非洲与新疆北疆都有斑马、长颈鹿、水鹿等野生动物)等都是物种多样性的表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可以从我国同时存在着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红树林)等看出。遗传多样性可以从动物(如猫的若干种类)、植物(如我国有一千多个品种的牡丹)和人(地球有几十亿的人,他们都是一个个独特的个体)等各方面体现出来。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82

二、生物多样性面临的问题与困境

生物多样性在当前却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尤其是它正以惊人的速度丧失。

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主要威胁因素:可以被概括为“HIPPO”,包括生境丧失或破碎化(Habitat destruction),外来物种入侵(Invasive species),环境污染(Pollution),人口爆炸(Population)及过度利用(Over exploitation)等。如餐馆出售的熊掌等,店铺中出售的虎豹皮,人类过度捕鱼导致鱼类资源锐减,冬虫夏草被无限制采挖,西双版纳地区橡胶林的发展对原始热带森林的破坏,刀耕火种、陡坡滥垦、乱砍滥伐、环境污染、生境退化(酸雨导致池塘中鱼大量死亡,蓝藻水花,水生动物食物匮乏,江豚的濒临灭绝),生物入侵(水葫芦、金钟藤、牛蛙等的蔓延),我国乃至全球人口的迅速增长。另外,气候的变化也会对人类健康、农业、森林、水资源、海岸带、物种和保护地等产生影响,最终导致物种迁移(植物向高海拔迁移,北极冰层融化威胁北极熊等的生存,珊瑚礁白化严重,大型水生动物、食物链顶端捕食者、大批草食动物的灭绝或濒临灭绝,尤其是一些珍贵的物种尚未被研究就消失了······物种灭绝的多米诺骨牌已经开始倒下,地球已经经历了五次生物大灭绝,现在是否将进入第六次?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83

三、《生物多样性公约》

《生物多样性公约》(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简称CBD)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保护生物多样性;持续利用其组成部分;公平合理分享由利用遗产资源而产生的慧益。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84

《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履行:主要涉及国家层面的行动和利益相关者的参与,中央政府通过法律法规,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等,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主流化,同时联合地方政府、非政府组织、地方社区、教育和研究机构、保护区/植物园等共同进行。(详见马克平论文《生物多样性保护主流化的新机遇》,2015年)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85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86

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次缔约大会决议上,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被分为10个指标,其目标是2010年明显遏制生物多样性丧失,但并没有实现。因此,当前生物多样性的新目标是2020年遏制生物多样性的丧失,2050年使其丧失得到控制。

四、风景园林能做什么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产生诸如以下的影响——生境丧失、片段化和改变,外来种引入,热岛现象,大气组成改变,地表固化,改变水文,改变了生产力、竞争和捕食关系,光和声环境改变等。而城市绿地(无论面积大小)对生物多样性保护都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景观规划设计中,可以通过选取指标物种(如大黄蜂等昆虫),结合对其生存产生影响的一些因素(洞穴和周边开阔程度),进行合理布置。因此,这些可提供更多能作为栖息地和食物来源自然区域的公园绿地,将会对昆虫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一些典型案例:

1. 白金汉宫花园:花园内有150种树木、360多种野生花卉、83中鸟类和2500种昆虫,其中蝴蝶和蛾类的品种数目占英国总数的四分之一。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87

2. 纽约中央公园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88

3. 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汇集有全球的许多植物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89

4. 澳大利亚墨尔本植物园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90

5. 慕尼黑英国公园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91

6. 荷兰的郁金香花园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92

7. 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200多公顷的天然植物园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93

8. 朝鲜植物园:金日成花(即蝴蝶兰),金正日花,甚至将园林与政治结合在一起命名植物品种。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94

五、风景园林可用到的各个关于生物多样性的数据库

1. 《中国——世界园林之母》(CHINA-MOTHER-GARDENS):本书是由E. H. 威尔逊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历时12年,前后四次深入我国西部进行考察后所著,曾轰动一时,成为20世纪对国际园艺学和植物学影响深远的著作。

2. 生物多样性历史文献图书馆中国节点(BHL)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95

3. 《中国植物志》

4. 植物网络平台——中国植物志网

5. 《中国植物志书》

6.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CNC: Diversitas ,由两百多个分类学家参与。

7. 专门网站——中国生物物种名录,Species 2000 China Node

8. 自然标本馆-国家标本平台(National Speci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简称NSII):方便市民查询,每天都有五六千张照片上传;可结合GPS使用获取植物的海拔,坐标,拍摄时间等信息;其理念是把地球建设成一个活的标本数据库。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96

本数字化系统的信息建立与信息查询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97

9. 中国植被图(地图版)

10. 全球生物多样性信息网络(GBIF):全球5亿多个物种,全球生物物种名录(CoL)160万,全球植物名录(TPL)。

11. 网络生命大百科 (Encyclopedia of Life,简称EoL):生物物种的分布-利用-成分——(详见《生物多样性信息学在中国快速发展》,马克平)

六、结语

“多少花开不知名,一枝一叶总关情。管他这个和那个,且向乱花深处行”——老树

 

北京市建设集雨型绿地的研究与实践

强健,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副局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风景园林专家委员会成员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98

报告原定题目为“海绵城市与园林绿地”,但在发言时调整为“北京市建设集雨型绿地的研究与实践”。这两者相比,有三个方面的区别。第一,区域限定为北京市,对南方的城市不一定有参考意义;第二,提出“集雨型绿地”的概念,具体内容在之后作阐述。第三,更强调实践,即从案例出发进行具体讲解。

在具体的报告内容上,强健先生从北京集雨型绿地建设的进展情况、城市绿地提升雨水利用功能的认识、实际使用较多的集雨型绿地主要技术措施、当前道路绿化带建设下凹式绿地主要技术难点与集雨型绿地纳入城市海绵系统需要协调的问题,五个方面展开了具体介绍。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99

一、北京市推进集雨型绿地建设的进展情况

集雨型绿地建设的进展主要通过行业管理、专项研究、实践案例三大方面。

1. 通过行业管理大力推进集雨型绿地建设

从行业管理方面的推进从06年起始,于12年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雨水利用型城市绿地建设的通知》和《北京市绿地雨水控制利用工程设计指南》,于14年再次下发《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关于进一步加强节水集雨型绿地和林地建设的意见》,从此由过去的指导性意见变为强制性要求。在公共绿地建设方面有永顺公园、小瓦窑公园、园外园等实践案例,在社会建设项目方面有“绿色图章”大力推进集雨型绿地建设。

2. 组织城市绿地雨水利用技术专项研究

近年来,我市委托园林科研所(院)和园林古建工程公司对城市绿地雨水利用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切实为城市绿地提升雨水利用功能发挥重要作用。而主要包括如下4个方面:一是研究城市绿地各类土壤的雨水渗透能力和降雨规律之间的关系,二是研究各类植物对于雨水浸泡适应的规律,三是连续对我市范围内的道路雨水径流的水质进行跟踪监测,四是整理收集并创新城市绿地建设实践中已经试验并成功运用的雨水利用技术。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100

3. 各类型集雨型绿地建设的案例

集雨型绿地的建设案例分为绿地结合雨洪调蓄、公共绿地、居住区和单位庭院等工程绿地与道路桥区4大方面。在绿地结合雨洪调蓄方面,主要有亦庄滨河森林公园、西郊砂石坑规划绿地、开发区河西区X35号地砂石坑、东郊森林公园等案例。在公共绿地方面,主要有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广场雨水收集系统、艺园公园雨水收集、城市山地香山公园雨水利用等案例。在居住区和单位庭院等工程绿地方面,主要有金地格林小区、金达园写字楼绿地雨水利用系统等阿尼。在道路桥区方面,主要是2012年7月21日以后,市政府决定在84座立交桥区建设雨洪调蓄池,其中涉及在绿地地下建设的有60多座,目前已经完成30度座。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101

二、对城市绿地提升雨水利用功能的认识

对城市绿地提升雨水利用功能的认识,主要包含正确处理绿地本质功能与雨水利用关系、提倡建设“集雨型”绿地的概念两大方面。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102

1. 正确处理绿地本质功能与雨水利用关系

强健局长在此过程中一直强调,虽然全国海绵城市建设如火如荼,而城市绿地是城市的主要海绵,但是,城市绿地首先应该是绿地,在此同时,园林工作者需要积极发挥绿地在城市中的海绵作用。

城市绿地具有生态功能、游憩功能、文化功能与防灾避险等功能,雨水渗透功能仅是生态功能中的一种。绿地并不是蓄水池,我们不能顾此失彼,在强调其蓄水功能的同时忽略掉其它功能。但与此同时,园林工作者在参与海绵城市建设中,要充分认识和发挥绿地在城市中的主要海绵功能,通过各类措施尽可能提升绿地自身消纳雨水的功能。并且,在不影响绿地本质功能的前提下,有条件的还要在城市防洪排涝中多尽一些接纳客水的“社会责任”。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103

2. 提倡建设“集雨型绿地”的概念

准确来说,园林绿化雨水利用所承担的主要功能仅有三条:一是消化一定降雨重现期绿地内产生的雨水径流、回灌地下水;二是适当兼顾消纳周边建筑物屋顶或广场未被污染的雨水径流;三是有条件地可储存部分雨水用于景观水面和浇灌绿地。

一块海绵是有容量限制的,集雨实际上超出了绿地这个“海绵”的容量限制,因此“集雨型绿地”是指通过因地制宜的规划设计,合理安排雨水利用相关技术和设施,在一定降雨量内能消纳绿地自身产生的雨水径流,有条件的还能聚集绿地范围以外一定量雨水的绿地。集雨型绿地主要包括雨水利用型绿地和雨洪调蓄型绿地。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104

3. 实际使用较多的集雨型绿地主要技术措施

渗、滞、蓄、净、用、排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六个主要方法。对于集雨型绿地建设其实让雨水渗下去是性价比最高的方式。所以渗是首位的方式。其它方式应当根据绿地的规划位置、场地条件、投资情况等统筹设计。雨水集蓄、净化、利用都需要一些配套措施,但雨水自然渗透几乎不需要任何设施就可以有效地利用雨水。在自然渗透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设施,可以提升绿地的渗透能力,使更多的雨水渗透地下。营造加强渗透、扩展渗透,或者称作延伸渗透、延时渗透的绿地,是造价较低的方式。

雨水渗透中常用的方法有很多,如:透水地面、渗透井、渗水边沟、坡地蓄水池、雨水花园和一些综合渗透网管设施、下凹式绿地等。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105

4. 当前道路绿化带建设下凹式绿地主要技术难点

下凹式绿地是在绿地建设时,绿地高程低于周围地面(路面)一定的高程,以利于周围地面(路面)的雨水汇入绿地的一种雨水利用方法。

然而,下凹式绿地不能简单地在北方城市道路上使用。北方城市由于冬季降雪洒融雪剂的因素,道路的初期雨水严重污染,将对道路绿化产生毁灭性的影响。我们委托园林科研所检测中心与轻工业环境保护所等相关检测科研单位,对市政道路初期雨水中与植物生长相关的重金属、盐类、石油类物质等反映水质污染状况的项目进行全面化验,检测结果证明:市政道路初期雨水绝对不能在绿地内利用。也就是说,道路绿地如果简单建成“下凹式绿地”必然对绿地产生直接的损害。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106

5. 集雨型绿地纳入城市海绵系统需要协调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发展,绿地内部加强集雨功能建设比较容易做到,但是把集雨型绿地建设纳入到整个海绵城市则已经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一个顶层设计问题、一个配合协调问题、一个统筹管理的问题。

  • 从规划层面解决城市防涝排水体系与绿地系统的有机联系;
  • 在实施过程中要做好各方面的协同配合;
  • 所有新建和改造绿地全部加强集雨功能;
  • 继续在集雨型绿地建设中大力推广新型材料和技术;
  • 尽快修订影响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规范。

 

传统村落的整体性保护

张松,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导,中国城市规划学会规划历史与理论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107

张松教授首先剖析了乡村与城市的关系,从传统乡村的形成历史看,乡村曾经是人类聚居形式的重要类型之一。在人类漫长的居住史上,我们直接或间接地以之谋生的土地与人类社会成就之间的关联性历来为人们所熟知。而人类社会的成就之一就是城市。传统乡村与城市均是人类历史上的聚居环境形式,乡村在历史、形态上较城市更为丰富。从生态环境效益的角度评价更为宜居。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108

一、乡村的形式

1. 作为人居环境形式的乡村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109

乡村聚落的营建非常注意与风景环境的关系处理,将自然风景纳入到聚落环境系统之中,使得聚落空间的塑造被赋予了独特的个性乡土景观。宋代以后风水盛行,设计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并成为乡村规划的重要观念和基本范式。简单地讲,风水产生于古代择居实践的经验积累,风水是一种活在民间的共同信仰。

2. 作为风景原型的乡村

田园风光、山水景致作为乡士文人的生活场所和理想环境,蕴藏着那时人们的乡土情谊和美好记忆,所以乡土文人不但对田园风光和山水景致很敏感,而且总与充满道德价值的美好生活联系在一起。而且,以“八景”、“十景”为名的乡村自然景观,后来成为了中国文人园林的原型。

3. 乡村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乡村空间系统变动最为直接的是集市的兴起与发展。当农业社会村落中出现了商业之后,封建宗法制和自然经济的村落结构发生裂变。

4. 乡村作为活遗产村

作为活态遗产的乡村是前人所创造的空间环境综合体,是一种环境友好的土地利用方式,是人类存在的基础和背景。传统村落作为乡土文化景观,是一种活的遗产,也是一种生产生活景观。传统村落不仅具有一般文化遗产所具有的历史文化价值,还具有常常被人们遗忘的生态环境价值,以及作为构成人类文化多样性重要方面的乡村生活方式所具有的社会价值。

二、乡村保护

1. 整体性保护对于乡村景观遗产具有重要作用

整体性保护的思想理念及其相关保护政策,来自1960年代以来欧洲的城市保护实践过程。1971年-1975年间开展欧洲建筑遗产年活动,以1971年苏黎世会议为开端,1975年阿姆斯特丹会议为结束标志。

  • 1974年1月在英国爱丁堡召开研讨会,会议的主题为“保护的社会和经济含义”。
  • 1974年10月,在意大利博洛尼亚举行第二次专门研讨会“历史中心区保护的社会成本”。博洛尼亚“把人和房子一起保护”的成功经验在这次会议上得到肯定和推广,这也成为欧洲建筑遗产年提出“整体性保护”的经验基础。
  • 1975年4月,在奥地利克雷姆斯举行研讨会“不是贫民窟,也不是博物馆”。会议主题表明,既要防止建筑遗产被忽视、避免衰败,也要避免在保护过程中由于发展旅游而被博物馆化。
  • 1975年10月《建筑遗产欧洲宪章》强调纪念性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协同保护和修缮,历史中心区和历史地区的组织结构,有益于保持和谐的社会平衡。只要为多种功能发展提供适当的条件,我们的古镇和村落有利于社会的整合。
  • 1985年《欧洲建筑遗产保护公约》(简称《格拉纳达公约》)确立了欧洲整体性保护政策,将建筑遗产的保护作为城镇和乡村规划的重要目标,确保在编制发展规划和批准工作的整个阶段都考虑这一要求;考虑到建筑内在重要性,从城镇和乡村环境及生活质量角度看具有价值的历史建筑,在城镇和乡村规划过程中任何可能的时候,应促进该类建筑的保护和利用。
  • 2005年10月,欧洲理事会在法罗通过了《关于温壶遗产社会价值的框架性公约》,再次强调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持续利用是人类发展和生活质量的主要目标。文化遗产在建设一个和平民主的社会以及在可持续发展、促进文化多样性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2. 我国城乡文化遗产保护具有复杂性

张松教授认为我国城乡文化遗产保护具有复杂性。中国城乡遗产的保护状况,从客观层面看,“建设性破坏”已造成城镇建筑遗产的严重毁坏,但从整个国土范围看,我们的建筑遗产保存量还是巨大的,如广东碉楼、福建土楼、贵州屯堡、少数民族村寨、古村落、古民宅等。但由于长期的过度使用、日常维护修缮的缺乏、保护资金投入不足等原因,其保护状况也是及令人担忧。在保护修缮和整治利用的方式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错误倾向。传统村落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主要有:

  • 快速城市化以消灭农村为前提,乡村还有没有存在的意义?
  • 传统村落严重衰败,建筑房屋破坏、基础设施落后、环境卫生差,甚至环境污染严重。
  • 农村地区老年化、空洞化现象较为普遍。
  • 部分传统村落过度商业化开发,旅游化、城市化成为了村落保护利用的主要方向。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110

张松教授系统梳理并介绍了冯骥才、温家宝和清华教授陈志华在乡村遗产保护方面的主张。冯骥才在2011年9月6日中央文史研究馆成立60周年座谈会上对古村落存亡和保护的真实性表示担忧;前总理温家宝在谈到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时认为“农民失去的是土地,这件事情远远超过文化的保护”;清华大学陈志华教授认为“乡土建筑遗产在人的情感和自豪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已被公认为有特征和有魅力的社会产物。”1976年《内罗毕建议》 中指出在农村地区,所有引起干扰的工程和所有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都应小心谨慎地加以控制,以保护自然环境中历史性乡村社区的完整性。因此,他认为乡土建筑遗产保护做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基本目标的主体意识塑造和社会价值实现。他以福建土楼为例,阐明土楼保护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说明了传统村落保护的社会意义。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提倡“保护优先”,树立发展和保护相统一的理念,实现发展与保护的内在统一、相互促进,强调树立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111

最后张松教授回顾并介绍了日本环境保护运动的历史进程和日本历史环境主要法律。

 

规划师的生态智慧与角色定位

象伟宁,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千人计划”国家特聘教授,上海市城市化生态过程与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主任。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112

今天讲座的副标题是:温故知新,转昧成智,知行合一。主标题是:景观修复世纪中规划师的生态智慧与角色定位,我加了一个修饰语是“景观修复世纪中”是想提一个问题:21世纪是否是一个景观修复的世纪?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113

今年8月8日在台湾花莲发生一则新闻:“人定胜天”的碑被台风吹倒。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讲,我认为在人与自然的博弈当中存在两种策略:一种叫做生态梦蒙昧,其表现是逆来顺受和盲干。我们看到这种蒙昧在12星期以前的今天被大自然无情地刮倒了。另一种叫做生态智慧。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114

1972年一位加拿大学者的一本书《对自然的征服》中写到:The mastery of nature and mastery of man are only two aspects of the same process. (对自然的征服和对人的征服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在进化的过程中和自然的博弈是一直在进行着的,关键是尺度的问题。2013年在北京第一次发生大范围雾霾,与雾霾的博弈也是人与自然博弈的一种。 “逆来顺受”和“人定胜天”里面我们更多是在两者之间寻找一种平衡。其表现是一种对智慧的追求。

人与自然的博弈

人与自然的博弈

在国际上,特别是在发达国家,在人与自然的博弈当中采取了一些新的思考。例如在过去20年中美国已拆除865个大坝,在美国坝高超过两米的水坝有8万多个,从签署《独立宣言》开始每天减少一个。建坝是人对自然的一种干预,对景观的一种改造。经历了200多年的时间人们开始反思,坝已经完成了它们的历史使命,如果说建坝是生态蒙昧的表现的话,那么现在我们就要回归生态智慧。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116

生态蒙昧和生态智慧的焦点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博弈?这里我引用美籍黎巴嫩作家Taleb的一段话:what Mother Nature does is rigorous until proven otherwise; what humans and science do is flawed until proven otherwise. (大自然总是对的,除非你证明它是错的;人和科学总是错的,除非你能证明它是对的。)

那么在我们做生态规划时要意识到这样一个事实:我们怎么知道我们的设计以及将来按照我们的设计规划建造的景观能够达到预想的目标?我们如何知道我们设定的目标是对的?我们现在有很多科学的方法来验证,但现实中我们的热血与想法常常经不住时间的考验,这样的案例太多了。在Taleb讲的悖论中我们的想法被验证是错的。我们要换一种思路:我们做的每一件事都是错的,我们要证明它是对的。我们用历史的方法来换位思考,回顾过去的事情,从中提取智慧——“温故知新,转昧成智”。中国孔子提出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古罗马的开启未来之神Janus,呈双面,一面朝向未来,一面朝向过去,与我们的“温故知新”非常相近。古希腊的智慧之神,艺术之神Minerva手中的猫头鹰象征着智慧。因此可见“温故知新,转昧成智”是人类思维的共性。在面对今天的挑战当中我们不妨用这个思维。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117

今天的主题有三方面: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118

一、什么是生态智慧?

假如说诺贝尔先生生活在当代,我想他可能会设一个“生态实践奖”。包括生态的研究、规划、设计和管理。因为现代科学技术为我们带来福祉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生态、社会等很多问题。这里我用一个美国慈善家、实业家Andrew Carnegie《论财富》中的一句话:To do real and permanent good in this world. 其中有3个关键词:good-好处,real-真正的,实在的,permanent-永久的。全部加起来是我们做景观规划,环境研究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119

这里介绍两位,他们的工作能达到这个标准:李冰、麦克哈格。

1. 李冰

李冰建立了一个生态基础设施——都江堰,是成都平原天府之国的立国之本。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它是一个重力自灌溉系统,是一个非常好的设计结合自然的作品。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120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121

图中可以看到成都平原西部地势较高,借地势水自流灌溉整个成都平原。除了防洪、灌溉之外还提供饮水、生态保育、航运等其他生态系统服务,在设计、规划、管理3个环节上都做得非常好,体现了一种整体性思维,是一种智慧的结晶,是世界上唯一的没有大坝的灌溉工程。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122

见图中,规划上,鱼嘴将岷江上游的水一分为二,分为内江和外江,将水四六分,在丰水季节40%的水进入内江,枯水季节60%的水流入内江,这个过程是完全自然调节的,没有人工干预。并用巧妙的方法进行排沙,85%的沙会排到外江里。在建造过程中也体现了生态学的理念:用竹笼,杩槎等用于施工。在管理上有六字箴言:“深淘滩,低作堰”,每代地方官都将这六个字手书到墙上,从2300年至今被大家忠实地执行。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123

2. 麦克哈格

他提出的“城市生态学”影响了一代人,这里介绍两个案例体现他的生态智慧:

案例一: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124

60年代初纽约的The Stanten Island设计,他在书中有一章以Stanten Island为例,说明城规市政分析的定义、内涵和方法。图中黑色部分麦克哈格分析不适应城市发展,灰色部分可以发展,白色部分适合发展。与之并列的一张图是2012年11月29号纽约被飓风桑迪袭击之后的现状,红色部分是危害最严重的地方,白色地方是危害最轻的地方。在飓风中去世的19个人都是当时在大西洋沿岸的麦克哈格指出不适宜城市发展的区域。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125

景观绩效在我们做景观研究中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情。怎么验证我们做的事情是对的?

案例二:

在德克萨斯州The Woodland 的设计。这是一个小镇,在70年代获得很多支持,与地方政府合作建造,40年当中被誉为是景观界的一个经典一直被推崇。百年一遇的洪涝中它受到的影响比50公里之外的休斯顿小很多。在一个天气系统里它受到的影响非常小。这不能不归功于麦克哈格的设计。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126

从这两个案例来看,时间证明了他们的设计是好的,是对的。现代科学的出现是在近两三百年的事情,而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人类和自然的协同进化是没有现代科学技术推动的。生态智慧是人们在生态实践当中历练出来的圆满解决社会-生态实际问题的高超能力和技巧。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127

生态智慧分为理论智慧和实践智慧:

  • 理论智慧:是关于人地关系的一种理解。
  • 实践智慧:对社会-生态系统中规划问题的复杂性、棘手抗解性的意识;对生态时间的特殊性的敏感;因地制宜、各得其所的生态实践。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128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129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130

二、有智慧的规划者应该做什么?不做什么?

有智慧的规划者将规划过程看成一个生命周期,有四个关键要素:学习、规划、决策和落实。将这四要素结合在一起,他们不仅起了一个技术人员的作用,也起了管理人员的作用。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131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133

那么他们不做的事情是什么?

  • DAD(decide, announce, defense): 决定、宣布、辩护。
  • DEAD(decide, educate, announce, defense): 决定、教育、宣布、辩护。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132

现在所推崇的公众参与很多都流于形式,是决策者想要达到目标的沟通的手段,而有智慧的规划者应该规避这种情况,不做为DAD或者DEAD服务的技术人员。这种思潮有很长的历史渊源,19世纪的“现代规划学之父”圣西门,以及他的学生:实证主义奠基人孔德以及19世纪的美国人赛门的学术渊源都有着相似的想法。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134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135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136

从70年代开始,西方对他们在规划和景观学界出现的这种把规划和景观设计仅仅看成是一个技术过程,把规划师看成是技术员角色的看法进行了根本性的改变。提出了“智慧规划”(Phronetic planning)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137

三、我们应该怎么做?

我觉得在我们的教育中应该把生态学的思想,生态思想史传授出去,同时我们要挖掘在我们身边的体现生态智慧的东西,比如像都江堰。最后要加强国际交流。最后,我想说今天的景观规划师面临很多挑战,在人和自然的博弈当中,在生态智慧和生态蒙昧的博弈当中,我想推崇“温故知新,转昧成智,知行合一”。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138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139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140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141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142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143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144

 

从流域关系看风景园林对海绵城市的支撑作用

车伍,北京建筑大学环境工程系、城市雨水系统与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节能与绿色建筑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145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146

一、海绵城市要点

首先,车伍教授对海绵城市的相关背景进行了回顾。

1. 当前的海绵城市热

16个试点城市:迁安、白城、镇江、嘉兴、池州、厦门、萍乡、济南、鹤壁、武汉、常德、南宁、重庆、遂宁、贵安新区和西咸新区,目前还有更多城市在开展相关的工作。

最新颁发的国务院文件,要求全面铺开建设海绵城市,甚至有一些强制性的内容,如两个指标——2020年建成城市的20%要达到海绵城市的指标,2030年80%的城市要达标。

2. 当前海绵城市建设任务的艰巨

海绵城市的建设涉及给排水、传统管渠系统、水利专业、建筑、场地、公园、绿地等多方面的因素,因此需要多专业的相互合作配合。两年时间,每个试点城市超过15平方公里、几百个的项目,中央财政十几亿的财政支持,加上地方补助共计几十亿的拨款,16个城市中14个为老城区的改造,因此建设任务十分艰巨。

3. 海绵城市的要点

(1)海绵城市的基本概念

在《海绵城市的建设指南》中,车伍教授将海绵城市归纳为“渗、蓄、净、滞、用、排”。随后又谈到海绵城市的源起,指出最近的海绵城市热虽然是由习总书记关于“三个自然”的讲话直接引发的,但随着我国城镇化的推进,城市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也最终将导向海绵城市的建设,且海绵城市做得越晚,人们付出的代价将越大,因此我们现在就应该推进海绵城市的稳步前进。当前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重点在于水,尤其是雨水问题方面。

(2)雨洪系统多目标与控制指标:四大类,“两个直接”——包括总量控制与峰值控制。“两个间接”——包括雨水资源化利用和污染控制。其中,车教授反复强调了“总量控制”的创新性与重要性,提出它是《指南》的核心指标。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147

(3)海绵城市雨水系统

通过4套系统的指标,可以使得规划能够具体落地,能够真正指导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148

(4)问题根源与共识

城市雨洪问题出现的根源在于:自然情况下仅10%-20%的雨水外排、其他均会含蓄在自然景观中,而城市的大面积硬化却使得大量(55%-90%)的雨水通过地表径流排走,雨水越汇越多,越汇越急就会形成洪水,另一方面大部分的雨水汇集为地表径流若未能及时排出,就会滞留在城市里,形成内涝,如此就形成了城市的雨洪问题。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149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150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151

(5)四大考核体系

海绵城市的建设需要进行考核,基于以上的四套系统有四大考核体系。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152

二、流域水文关系决定城市的雨洪问题

1. 流域水文关系决定城市的雨洪问题的原因

车教授由一系列的案列引出“流域水文关系决定城市的雨洪问题”的话题。当今的城市是水泥的城市,雨水汇集难以排出形成内涝,还有一些工厂及住区的废水、生活垃圾等汇集到了河流等水体引发河湖水体的污染,鱼类大量死亡,甚至还造成水华现象等多重严重问题。另外,初雨汇集地面的污染物流入河湖水系,使得其水质急剧下降,对其产生了严重的污染。此时对于水体的治理就需要水利、市政及风景园林等多专业的配合,进行末端治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雨洪调蓄

调蓄是雨洪综合管理的核心设施,也是海绵城市的关键体现。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153

GI-城市雨洪调蓄系统

  • 4大系统的关系与衔接
  • 不可分割的流域关系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155

“3+2”结合:

  • “3”——绿色与灰色的结合;分散于集中的结合;地上与地下的结合。
  • “2”——多专业的结合;多部门的结合。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156

3. 创新与突破:理念、方法技术、规划、设计、标准规范等:

《海绵城市绿地规划设计导则》

《海绵城市城市设计建设实用手册》

海绵城市一系列的规范标准!如道路、绿地等的规范都应该根据海绵城市的建设指导调整形成新的标准。

三、案例

车教授结合古今中外的多个案例,对海绵城市的具体实施进行了探索,其中也不乏一些失败的案例,值得我们警示。案例有新西兰湿地系统、美国高速公路旁湿地,通过法律保障来确保雨洪调蓄的实施;城市绿地的分类与雨洪管理的交叉;新西兰雨洪公园;六字的体现_bioretention_V-WQH-H设计;70%~85%;植物对于污染的净化;多种选择?——跨专业合作进行雨水调蓄;北京东方太阳城——海绵社区典型。

问题:水质净化、缺水;内涝风险

解决策略:通过4套标准和系统衔接实现整体性的设计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166

还有万科项目、北航新校区、成都万科新水岸、发达国家多功能调蓄应用——多功能雨水调蓄池等。例如新宿高建筑密度的多功能调蓄,与网球场结合。还有与儿童游乐场相结合的调节池、停车场雨洪调节景观水池等。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158

1. 赣州蓄-排系统(福寿沟+大量的水塘)

展现了古代乡村智慧是如和通过地形等自然元素去解决问题的,十分值得借鉴。但是另一方面,这些绿色基础设施在面对当前复杂问题时早已无法完全满足人们的需求,且这些设施也在面临消失。因此,我们应该结合古代乡村与现代城市的智慧,去解决城市雨洪的问题。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159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160

2. 低影响开发新城建设规划案例——某科技创新城雨水与水环境系统规划

只有每一块地方都去做,才会形成流域的海绵城市。涉及源头雨水系统(场地)+中途(沟渠等)+末端(水库等),具体如下图所示: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154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157

3. 旧金山项目——Sewer System Improvement Program

灰色与绿色的结合,突出绿色。项目在具体设施之前经过了多年的分析论证,值得我们借鉴。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164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163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162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161

四、风景园林对海绵城市的支撑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165

 

自然与文化视野下的中国本土风景园林

王向荣,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副院长、风景园林学科负责人。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167

一、对土地的印象

我对中国景观的最初的认识源于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那个时候到同济大学读书,因为自己学的是风景园林专业,尽管对园林的了解非常有限,但是无形中在火车上都会关注窗外的景色。从我的家乡到上海的景色分为几段。最初,我看到的是沟壑纵横、破碎但独特的黄土地景色,后来转到了京沪线安徽苏北一带,景色变成了麦田、稻田交织的富饶景色。过了长江,到了江南看到了粉墙黛瓦、小桥流水的秀美景色。这1000多公里的动态变化,在我上大学时代每年往返家乡时都会路过,并且深有体会。后来大学快毕业了,我到北京林业大学参加面试,前一天还是粉墙黛瓦和小桥流水,隔一夜醒来就是山东、河北一带沧桑和萧瑟的景色。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169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174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171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170

我到北京的第一天记忆非常深刻,到现在都难以忘怀。那个时代精神和物质文化都很匮乏,正在演一部电视连续剧,其中的主题曲《话说长江》响彻了大江南北。当时的主题曲还没有歌词,后来有人往里填了歌词,我记得第一句是“你从雪山走来,你向东海奔去”,第二句的歌词是“你从远古走来,你向未来奔去”。这其实反映了长江两岸区域的历史和空间过程。而中国每一块土地都是如此,是人与自然交响呼应的历史融合。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172

历史上有很多描绘长江景色的绘画,这一幅《长江万里图》传言是夏圭的作品,虽然不能笃定。这幅画反应了从长江源头直到大海的景色变化,在十来米的尺幅内描绘出了几千公里的景色,高山、湖泊、农田、民居和原野,等等。中国很多诗词、绘画描绘了变化万千的自然景色,这样的描绘从真正意义上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行为和规则。这是中国文化与自然的提炼。

二、我国土地的多样性

中国大陆纬度跨度大,地形分为三级台地。第一级为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m,第二级为新疆、内蒙古等地,平均海拔1000-2000m,第三级海拔为东部区域,平均海拔500m。气候类型和降雨量从南北和东西跨度来看,都差距很大。再加上漫长的历史跨度。多样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造成了中国的生物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

1997年有一个德国的风景园林师,名叫Johannes Muller,经过了多年的考察之后,写了一本书,名叫《中国文化景观》,是那个年代中国地貌风土的缩影。虽然中国本土也有很多类似的著作,但这本书是从西方的视角来审视中国文化,仍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甘肃的岷县,我大学实习去的九华山,贵州的村居,喀斯特地貌的阳朔,这些地方的地貌完全不一样。中国景观的多样性,也塑造出了它景观的独特性。如今20年过去,中国景观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依然存在,但却由于城市发展而得到了很大的改变。我们逐渐用城镇取代了乡村,用人工化的系统代替过去自然和半自然化的系统。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173

在太湖流域,从高铁上经过时基本拍不到任何的田园风光。而与太湖流域非常相似的荷兰,却有着截然不同的风貌。宁波、绍兴两地合成宁绍平原,宁绍平原加上太湖流域,刚好等于荷兰的国土面积。这两个地方曾经都是沼泽湿地发展而来的,从农业到人类聚居地乡村,再扩大成为城市。从更广大的空间领域来看,宁波这个城市就是水网圩田的一个部分。绍兴也是一样。所以中国是山水城市,中国城市是由山水而决定的。从这两个案例可以说明中国山水城市的本质特征。

三、我国的城市化

我们的城市化在迅速推进。20年来,中国的城市面积至少增加了3.5倍以上,每年城市人口增长1个百分点。我国的乡土建筑从以往与自然地貌息息相关,变成了模式化的千篇一律。农业的重心整体向北推移。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为我们带来了物质生活的丰富、基础设施的完善、生活质量的提高,环境似乎更加可控。然而更多的人工控制的系统取代了自然和半自然系统,景观多样性减弱,原有的生态功能减弱甚至消失,生物多样性减弱,独特的国土景观逐步丧失,一些区域文化景观撕裂。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168

而中国本土景观单一化的原因,有如下四个:

  1. 城市使原有的山水结构改变,农业景观为城市景观的过程中,城市与原来的乡村失去了关联;
  2. 乡村现代化、工业化和空心化造成乡土建筑的逐步消失;
  3. 经济结构和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与农业重心的北移;
  4. 城市绿地设计无视土地上自然与文化的遗存与演变。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176

维护中国风景园林独特性的基础与途径主要为景观保护(landscape protection)、景观修复(landscape restoration)与景观创造(landscape creation)。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学习荷兰。作为一个低地国家,荷兰丰产富饶土地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水利的整理和圩田构建。圩堤、沟渠水网和闸泵设施构筑了其国土景观特征。对这些研究,荷兰有非常充分的成果。我在这方面也有一些实践和尝试,如兰州生态网络规划、潍坊生态网络保护规划、绍兴镜湖新城与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江洋畈生态公园设计等。但是从整体上来说,中国本土景观独特性的问题尚缺乏大量的研究做支撑。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175

自然本身有不同的层次。第一为原始的自然,这里指纯粹的自然;第二为生产的自然,文化景观与农业景观均在此列;第三为美学的自然,比如古典园林;第四为修复的自然。这四种自然常常互相交织,西湖景观就是典型的例子。最后给大家看一下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短短尺幅内展现出不同的国土风貌。我们风景园林师确应该深入下去做一些研究,作为中国本土景观多样性最重要的保护者和实践者。

2015-chinese-society-landscape-architecture-177

 

志愿者合影

志愿者合影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

王佳玥

王佳玥,YouthLA志愿者,同济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学学士,华东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理学学士,爱好风景园林。

张引

张引,YouthLA志愿者,重庆人,北京林业大学学生,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直博生,尚林苑青年设计师成长公社创始人,IvyPro合伙人

王训迪

王训迪,YouthLA志愿者,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园林景观规划一体化可视化设计。

刘玲

刘玲,YouthLA志愿者,北京建筑大学风景园林学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乡村规划设计,同时对城市设计感兴趣,希望在规划设计中能够实现建筑、景观、规划三者的融合。

杜爽

杜爽,YouthLA志愿者,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化景观、风景名胜区规划设计与保护。

1 discussion
  1. Roche says:

    志愿者们辛苦了!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王佳玥

王佳玥,YouthLA志愿者,同济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学学士,华东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理学学士,爱好风景园林。

张引

张引,YouthLA志愿者,重庆人,北京林业大学学生,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直博生,尚林苑青年设计师成长公社创始人,IvyPro合伙人

王训迪

王训迪,YouthLA志愿者,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园林景观规划一体化可视化设计。

刘玲

刘玲,YouthLA志愿者,北京建筑大学风景园林学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乡村规划设计,同时对城市设计感兴趣,希望在规划设计中能够实现建筑、景观、规划三者的融合。

杜爽

杜爽,YouthLA志愿者,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化景观、风景名胜区规划设计与保护。

禅修 沥青 鸟类 buffalo 调查问卷 Michael Van Valkenburgh and Associates Juergen Weidinger 迪拜 风景园林 Peter Walker 散步道 冯纪忠 AGER 洛阳 设计研究 Mader 护栏 珊瑚礁 铺地 方塔园 空气污染 风景园林学会2015年会 城市景观 英国 Vertical Greening Systems 风景园林新青年,就在你身边 日本 考研 华南 Julius Fabos 京津冀 国际风景园林师高峰论坛 年报 铺装 Xeritown 历史 行业 留学 西班牙 步行街 城市雨水 夏成钢 铁路 BIM IGA 人文 参数化设计 湿地 银泉市 Silver Spring 环境 TAMU 青海 文化景观 马萨诸塞大学 UMass 马晓暐 绿墙 数字化 老人 GSD 2012IFLA亚太区会议 毛细水 Kingston University 现代主义 罗马奖 生态 SANAA 清华 法国 广场 王欣 教学 证书 RTD 布鲁克林大桥 设景 公益 托滕堡公园 设计未来城市 维格兰 清华同衡学术周 Prof. Wolfgang Jonas 美国 合作 就业 自杀 骑行 瑠公圳 什刹海 理论 公共交通 年会 新年 北林 枡野俊明 钓鱼岛 雕塑公园 SWA 纽约 加拿大 流浪汉 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 枯山水 哈普林 halprin 狼牙山 Gesche Joost 保研 张唐景观 海平面上升 交通节点 上海 碛口古镇 Prof. Jürgen Weidinger LEPC 日本设计 绿道 香格里拉植物园 开放空间 低收入住宅 Prof. Loidl-Reisch 景观都市主义 万科 人居环境 绿色基础设施 场所 城乡 联谊 雪铁龙公园 张乔松 图解 王劲韬 长椅 泰山 LABash 数字景观 喷泉 鹈鹕湾 洪盈玉 ASLA学生奖 logo 保护 会议 Ron Henderson 绿色设计 安藤忠雄 俞昌斌 棕地 政治 公园 北川 辰山植物园 Vista Hermosa 裁员 机场 美术馆 毕业设计 雨水 反思 哈佛 庭院 Brownfield James Corner 五角大楼 地域性景观 盐湖城 游乐场 太阳能 设计展 多样性 碳补偿林 讲座 何巧女 西方建筑 Hans Joachim Mader 跨学科教育 植物 多伦多 种植装置 北京 原子城 地砖 LIM 绿色屋顶 牛雄 风景园林月 北角公园 朱胜萱 永昌河 经验 宋晔皓 朱育帆 Jack Ahern 安友丰 纪念性景观 如园 迪士尼音乐厅 卡尔维诺 Greenway 地震 滨水 教育 钢笔画 世界风景园林师高峰论坛 Stoss Landscape Urbanism 维吉尼亚理工大学 ASLA 陈俊愉 Prof. Nigel Cross NITA 展览 成范永 植物园 Waterboxx 空间 康奈尔大学 风景园林学会2013年会 南湖中央公园 挪威 新西兰 幻觉 墨西哥 MLA 技术 土人景观 刘秀晨 环境效应 意识形态 宾夕法尼亚大学 校园 加州花园 檀馨 华盛顿 非言述性和默会性知识 纵向耕作 伊利诺伊大学 UIUC 城市空间 可持续城市 竞赛 休斯顿探索公园 历史理论 博士 几何 Prof. Gesche Joost 花园 托马斯·丘奇 马克 概念方案 风景区 希望小学 住宅花园 首尔 矶琦新 自然文化资源 国家公园 居住区 布鲁克林 风景园林学 禅意 经典 岭南园林 种植 Ruggeri 鹿特丹 新加坡 水文 苏州古典园林 玛莎·施瓦茨 纪念碑 中央公园 苗木 客座教授 志愿者 翻译 Gleisdreieck 园博会 德国 9.11 广州市绿化公司 论坛 2013北京园博会 新青年读老经典 Diana Balmori 巴塞罗那 普渡大学 沙龙 水景 区域园林 弗吉尼亚大学 UVa 雨洪管理 实验 商业建筑 旅游 设计竞赛 2012IFLA 古根海姆博物馆 工程 香港 河流 教学元素 龙安寺 儿童 台湾 ARC 孟兆祯 盆景园 便携 垃圾 建筑 职业实践 视觉文化 城市 德国市民花园 公共花园 深圳前海 佛罗里达 水盒子 Media Ship 树屋 三倾园 学习方法 西安世园会 WEST8 灾后 Malden 布法罗河湾散步道 低能耗 视频 创业 北欧 贝聿铭 TOPOS 韩炳越 雕塑 购物中心 可持续 野生动物廊道 摄影 Dr. Rosan Chow 自然观 世博 城市建设 预制混凝土 LAM 批评 欧洲 书评 数字图解 手绘 迪士尼 Disney 韩国 天津大学 沃夫岗·哈勃 捷得国际 IFLA 可持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