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新青年与《风景园林》杂志合作推出

重塑城市公共客厅

交通的日益拥堵,公共活动空间的局促,城市快速机动交通向滨水空间的挤占,高高的防汛墙对行人视线的隔绝,以及“亚洲第一弯”(上海市延安高架外滩下匝道)对景观整体性的破坏,这些问题都摆在了上海最重要的城市风景线——外滩的面前。借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办的契机,2007年8月,上海市政府启动了“外滩综合改造工程”,通过实施外滩通道建设、滨水区改造、截渗墙改造、新延东排水系统改造、公交枢纽和地下共建开发等6大工程项目,对外滩实施一体化、全方位的系统改造,并确立其50年不变的风貌。

外滩滨水区综合改造工程,作为整个综合改造最重要的一部分,北起苏州河口,西至中山东一路、中山东二路西侧建筑界面,南至十六铺客运中心北侧边线,东至黄浦江岸线,岸线总长度为1.8km,总面积约14.7hm2。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园林景观设计研究院负责项目的实施方案和深化方案,并明确了历史保护建筑作为外滩“主角”的地位,滨水区谦逊、简洁、与历史建筑融为一体的主要设计原则,两者共同形成富有亲和力与场所感的城市空间。

随着“亚洲第一弯”的拆除,新外滩通过在地下建设一条双层6车道快速通道,将地面原先的双向11车道缩减为4条机动车道和2条备用车道,把外滩从繁忙的交通功能中解脱出来。由此,人行空间大为增加,行人可从地面过街。外滩西侧人行道最宽处拓宽至12m,在较宽阔的路面中央还设有安全岛,以保障行人交通安全。同时,将原有的黄浦公园至新开河的黄浦江边,全长约1700m的钢筋混凝土防洪墙(又名“情人墙”)全部拆除,代之以亲水栏杆。这些都加强了城市与滨水区之间的人行交通联系、空间联系、视线联系。

改造设计的重点之一, 是在地面层(FL+3.5m)和空箱平台层(FL+6.9m)之间增设高度为+4.7m的平台广场,构建了一个三层观景空间系统,既丰富了外滩的空间体验,也缓解了行人在防汛空箱附近所产生的压抑感。大坡道是联系三……(未完待续)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风景园林》2010第6期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