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新青年与《风景园林》杂志合作推出

刊首语

住区园林作为与居民居住行为密切相关的空间,对居民的日常居住行为及其社会心理的影响日趋重要,本期“住区园林”专题关注当代居住区园林设计的类型学方法研究,并以 “滟澜山”、泪珠公园项目为例,阐述不同的设计理念及不一样的城市住区景观,探索城市住区景观设计的新方法。同时,住区环境空间中公共艺术的创作,区别于传统雕塑的社会功能定位,《居住区公共艺术创作随记》一文,以“尘封-记忆”、“弋”等项目创作,探讨了公共艺术与空间环境、社会效应等关系。

毕业于耶鲁大学建筑专业的黄声远,目前和一群年轻人工作生活在台湾宜兰。他们的建筑工作室有一个很诗意的名字——“田中央”,项目涉及建筑、规划、环境、装置、社区,其积极参与的透过公共工程进行地貌及环境改造,并配合区域行销而成功地推动地方发展的操作模式,被称为“宜兰模式”。本期刊出的城东自行车道、宜兰河再生、宜兰西堤社福馆及屋桥、宜兰火车站外围都市空间再造等一系列项目,展示其为普通人而建造的、自由舒适的生活理想。

“911事件”带来了广泛的创伤,设计师在被摧毁的双子塔的位置上,修建了两处喷泉空间,并用一片白桦树林构成了新世贸中心的核心地带,为人们在纽约这处重新恢复生机活力的城市中心提供了一个冥想和纪念的地方。彼得-沃克参与“911纪念碑设计竞赛”最后一轮方案的修改使其更加人性化,但又不丢失方案原有的独特的抽象性。

城市中既有耀眼的明星,也有悄无声息的流浪者。设计如何既能服务于流浪者,又能将更广阔的社区融入到公园里来,鼓励公园的共享使用和公共所有权?悉尼瓦拉穆拉公园(又称为“流浪汉公园”)对此进行了思考。

派屈克-布朗克是法国当代最著名的都市园艺变革者和垂直花园创始者,《从自然走向城市——派屈克-布朗克的垂直花园之路》 通过对其设计思想形成过程和设计手法的介绍,加之代表作品分析,解读其将自然融入都市,富于生命感而又契合现代城市氛围的设计风格。

在东方园林、棕榈园林和铁汉生态相继上市的大背景下,9月,我社在沪举办高端沙龙——“问路资本大潮下的园林产业发展方向”,旨在通过头脑风暴式的激辩,深刻剖析资本涌动将给园林产业发展带来的变化和影响,敬请关注本期沙龙实录。

编辑部 2011.10.18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风景园林》2011第5期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