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新青年与《风景园林》杂志合作推出

大师访谈

陈俊愉 CHEN Jun-yu

他是当今中国园林植物学界泰斗,是国际梅花登录权威,开创了中国植物品种国际登录之先河。七十载潜心中国传统名花研究,开创我国梅花北移的奇迹。四十年致力菊花起源探索,传花经,著梅誌,为评选中国国花不遗余力。

他是一位倍受尊敬的园林教育家,倾心育人、桃李满园。他主编出版了中国第一部大型梅花专著《中国梅花品种图志》,并主编《中国花经》等有影响的大部头著作。他是《中国大百科全书·农业卷》园艺分支副主编和《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观赏园艺卷》编委会主任。

他创立了花卉品种二元分类法,长期从事中国野生花卉种质资源研究,创导了花卉抗性育种新方向并选育出梅花、地被菊、月季、金花茶等新品种70多个。

他,就是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我们敬爱的、现年95岁高龄的陈俊愉先生。

(2011年“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终生成就奖”颁奖词)

访谈时间:2012年3月
访谈人: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风景园林》:您是我国园林教育发展的见证人,而且长期任职园林院系管理岗位。您觉得应该如何把握这个学科的定位?

陈俊愉:北林园林学院是我国建立最早、学科队伍最强的园林教育基地,前身是1951年由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与清华大学营建系合作创建的造园专业。1956年全国院系调整时调入北京林学院,改名为城市及居民区绿化系。因为我们成立的早,而且有着丰富的人力资源,这奠定了咱们专业成为行业里的领头羊的地位,但存在不足。因为这个专业有相当大的部分是来源于清华建筑系的教学思想,所以在专业设立之初就确定了设计能力在专业中的重要地位,这并没有错,只是不够完美。

园林最重要的内容和物质基础是园林植物,没有园林植物就没有园林。因为园林不仅仅是挖湖堆山,搞些建筑。如果没有建筑,它是园林,如果没有植物,它就不是园林。关于植物与设计,即科学性和艺术性在专业中的位置,我们在学术上争论很大,曾经有过针锋相对的争论。但我始终认为,这个行业应该是在科学性的基础上讲究艺术性。如果我们只停留在松树、柳树这样的认知上,而不知道它是什么松、什么柳,这怎么能行呢?我们得先重视这个行业对象基本的材料,如果连对象都没搞清楚,就谈不上艺术。

我在兼任武汉园林研究所所长期间,曾多次组织讲习班,邀请国内外的专家来演讲,让大家展开讨论,进行思想的交流。曾经有一次,我请来了一位瑞典的设计专家和国内的许多园林专家,我出的辩论题就是“风景园林是科学为主还是艺术为主”。经过激烈的讨论,最后大家达成了共识:在国外,由于植物种类比我们国家少得多,所以他们对于植物的种类、品种都搞得一清二楚,对于植物的生态习性也了若指掌,各方面的研究记录都很全面,所以在国外现阶段将艺术放在第一位;然而,对于我们国家,号称“世界园林之母”,植物种类多种多样,在植物材料的种类和习性都没有弄透的情况下,就过于重视艺术是不可取的。园林是在科学性的基础上讲究艺术性。

(未完待续)

孙筱祥 SUN Xiao-xiang

他是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著名教育家,他编写的《园林艺术及园林设计》,至今仍是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专业的重要教材。他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杰出人才。

他既是风景园林设计大家,又集绘画、建筑、园艺等学科知识于一身。他主持规划了杭州植物园、华南植物园、厦门万石植物园等一批国内有影响的植物园。他设计的杭州花港观鱼公园,开创了运用传统园林理论建设现代公园的先河。

他,就是北京林业大学教授、我们敬爱的、现年90高龄的孙筱祥先生。

(2011年“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终生成就奖”颁奖词)

访谈时间:2012年6月
访谈人:杨子旭 黎檬

孙筱祥:在你采访我之前,我想先问你,天安门,我们“十一”、“五一”放烟火,这是不是个好事呢?你觉得能不能放呢?”

《风景园林》:挺好看的,“十一”、“五一”的时候为了庆祝,能放烟火。”

孙筱祥:错了。不要说只有你,大家也许都是那么想的吧!

《风景园林》:那您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呢?

孙筱祥:现在在中国,有个问题。当前城市建设是好是坏?哪些是好的,哪些是坏的?不知道,大家在盲目追求建设。例如,摩天大楼,就是超高层建筑,也就是在300m、400m以上的建筑。这些建筑全世界都在抢建,在比赛,我比你高,你比我高。

前几年,出了一本书,叫做《城市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这个《城市设计手册》是美国一个叫做唐纳德?沃特森(Donald Watson)的资深建筑师主编的。这本书中说:根据一般情况来说,工业化的城市就是一个消耗资源(天然资源、大自然的生灵等)和浪费生命的高效机器。这是真正懂得城市设计的人说的话。而现在,中国,甚至全世界,都在奔着人类毁害地球这个目标在大干。

在“9·11”那年(2001年),美国时间的9月10日晚上,也就是中国的9月11日早上9点,这时候美国纽约市“曼哈顿”特区的两座高度为415m的“世界贸易大厦——双子星塔楼”还没有收到飞机袭击,尚未起火爆炸。正巧有个《中国建筑报》的记者姚红英来采访我,我说,我们中国现在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在家里就可以买股票,可以看医生,也可以上大学。因此呢,这种像美国纽约市曼哈顿那样庞大的世界贸易中心,就不需要了。我们不需要全世界最长、最高、最大的钢筋玻璃房子了;我们只需要最安全、最安静、最卫生、最健康、最有大自然趣味的人居建筑就行了。别看美国纽约曼哈顿的“世界贸易大厦——双子星塔楼”,很高、很气派,但是这种大楼迟早是要爆炸的。我是早上说的,晚上记者和我都看到了电视上双子星塔楼起火爆炸了。我又不是神仙,又不是算命先生,怎么会预测到呢?其实我讲的只是普通的常识问题。

(未完待续)

 

孟兆祯 MENG Zhao-zhen

他长期从事园林艺术、园林设计、园林工程、园冶例释等课程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中国风景园林界的中坚人才。他多次指导学生荣获IFLA国际大学生风景园林设计竞赛大奖,并被授予师德标兵称号。

他主编的《园林工程》教材荣获北京林业大学一等奖,他是中国传统园林艺术杰出的传承者、践行者。

他撰写了《避暑山庄园林艺术》、《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掇山》等国内外很有影响的园林著作。

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我们敬爱的孟兆祯先生。

(2011年“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终生成就奖”颁奖词)

采访时间:2012年6月
采访人: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风景园林》:1951年,教育部首次建立了造园专业。1952年你考上造园专业。您怎么会选择这个专业学习?

孟兆祯:我原本是想考戏曲大学的,因为我的父母、家人都喜欢看京剧、唱京剧,我从3岁起就会唱京剧了。从重庆考到北京来读大学,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北京戏剧名家多、剧场多、演出多,到北京好看戏。但当年戏曲大学不招生;而北京当时在重庆招考的大学一个是航空发动机专业,一个就是造园专业,我不喜欢发动机,造园专业也让我一头雾水。我水果中最喜欢广柑,以为种广柑是造园,就稀里糊涂选择了造园专业。也正是这偶然的选择,我便与风景园林结下了不解之缘。

其实刚入学时,我对专业的设立情况完全不了解,考上后仅仅是感到很高兴,便来到了北京。北京林业大学的造园属于园林设计,需要画图。可是我当时最怕的就是画图了。我很喜欢音乐但是怕画图,所以就不想学,就去找校长,希望能够换专业。当时的情况是不能换专业。校长对我说:“你不是喜欢音乐吗?这个就是凝固的音乐。建筑就是凝固的音乐。”当时还是小孩的我,容易受到感染,听到说是凝固的音乐,就选择学下来了。

不过,对戏曲的钟爱却让我在专业学习上获益良多。通过学唱京剧、绘画,我渐渐懂得了京剧、绘画、摄影、诗词、歌舞、音乐、美食、雕刻等文化艺术与风景园林艺术实际上是有内在联系的,是相通的。京剧和园林,一个动态,一个静态,一个拥有华丽的衣衫和绕梁三日的唱腔,而另一个则有宁静致远的气度和九曲通幽的意境。万法归一是中国文化的至理。

(未完待续)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风景园林》2012第4期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