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新青年与《风景园林》杂志合作推出

扬州瘦西湖园林群图卷

Picture Roll of Yangzhou Slender West Lake Gardens

吴肇钊 陈艳 吴迪
WU Zhao-zhao CHEN Yan WU Di

摘要:清代康、乾年间,江南园林盛况空前,乾隆六次南巡,瘦西湖成为水上御道,地方绅商争宠,沿瘦西湖营造园林达“三十里楼台”,形成“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盛况,扬州园林也被誉为“园林之胜,甲于天下”。为品赏与再现当时盛景,撰文阐述“乾隆盛世”瘦西湖园林群造园特色,并依据相关史料与现场踏察,以宫廷画家所绘30余座园林画为蓝本,按《清明上河图》长卷形式,绘出《清代康乾盛世扬州瘦西湖园林群图卷》。

关键词:风景园林;园林绘画;评论;“乾隆盛世”;园林美学;园林特征

Abstract: During Kangqian times of Qing Dynasty, gardens on the Yangtze Delta were unprecedentedly prosperous. Emperor Qianlong visited the South for inspection for six times, and thus the Slender West Lake became his royal water road. To win over Qianlong’s favor, local gentlemen and businessmen built gardens along the Slender West Lake, reaching the scale of “fifteen-kilometer tower” and forming the grand view of “flower and willow inverted in water, pavilion and rendezvous along the route till the hill”. The flourish of Yangzhou Garden was honored as “the finest under heaven”. To appreciate and reproduce the prosperous scenery at that time, this paper elaborates the garden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lender West Lake gardens. Based on related historical data ,on spot exploration and thirty pictures of gardens drawn by royal court painters and the long painting form of Qingming Riverside Scene, the authors draw a Picture Roll of Yangzhou Slender West Lake Gardens during Kangqian Heyday of Qing Dynasty.

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Landscape Painting; Review; “Qianlong Heyday”; Garden Aesthetics; Garden Characteristics

1 导言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扬州园林精萃当推瘦西湖。从南北朝开始历代瘦西湖均有园林营造,乾隆年间,皇帝六次南巡,瘦西湖成为水上御道,地方绅商争宠,园主更以邀“御赏”为荣,沿瘦西湖营造园林,此时的瘦西湖园林已达到“三十里楼台”,形成了“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空前盛况,故清代画家刘大观言:“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亭胜”,瘦西湖园林群的成就也因此达到顶峰,并与江南园林一起,形成江南文人园林与北方皇家园林并峙高峰,二枝园林奇葩可以认为是整个封建社会园林创作的总结。

现存瘦西湖园林群在20世纪90年代初亦进行了多处复建,但规模不足鼎盛时期的三分之一。对此灿烂的园林文化遗产,笔者有责任进行研究与总结,方便世人阅读、品赏与借鉴。

2“乾隆盛世”瘦西湖园林美学

扬州自汉代开始一直是南北交通枢纽与两淮盐业集散中心,执江南地区经济、文化之牛耳,是历来文人墨客荟萃之地,李白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杜牧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等诗句一直广为流传。乾隆盛世,皇帝多次南巡,地方绅商以邀“御赏”为荣,故“三十里楼台”应运而生。当时瘦西湖一带大小景点数以百计,著名园林景点就有卷石洞天、长堤春柳、四桥烟雨、虹桥修禊、白塔睛云、石壁流淙、春台祝寿等。谢溶生在《扬州画舫录》序文中描写当时盛况:“增假山而作陇,家家住青翠城堙;开止水以为渠,处处是烟波楼台”。

“乾隆盛世”瘦西湖园林在因袭历史的同时,扬弃以往对清旷、超逸意境的追求,更多注重新的创造,展示人的创造力,表现人对园林美追求的进取精神,充满着世俗的人情味道;由于财力富足,园林注重形式美和精巧技术的运用,这与此时北方皇家园林的美学追求殊途同归,并有异曲同工之妙。

3“乾隆盛世”瘦西湖园林群主要特征

“乾隆盛世”的扬州园林,其主要特征为:构成园林群体序列;每个私家园林均标新立异个性鲜明;利用叠石妙造园林环境;建筑造型丰富多彩,装修十分华贵。

3.1 相互因借 群体构图

扬州西北郊的瘦西湖原名保障河,是纵横交错的自然河沟,主要功能是排洪和水上交通的作用。乾隆南巡,瘦西湖疏浚作为“御道”, 为邀御赏,地方官吏、富商大贾在“御道”两岸依据自然河沟、土阜,相形度势点缀园林,这些园林毗连面水而筑,层层相属、相互因借又互为对景,形成连续构图的结体布局,水系又将诸园串联一气,构成有节奏旋律、统一构图的湖山胜境,形成少有的私家园林群。

如果以绘画作比喻,苏州园林是一幅幅精工细致的国画條山,瘦西湖却妙在将若干條山有机组合成一轴气势磅礴的图画长卷。清人沈三白在《浮生六记》予以极高评价:“行其途有八九里,虽全是人功,而奇思幻想,点缀天然,即阆苑瑶池,琼楼玉宇,谅不过此”。 清人李斗《扬州画舫录》有:“其妙在十余家之园亭,合而为一,联络至山,气势俱贯”。园主争奇斗妍,虽然没有统一规划却呈现出总体规划的特色,构成了连续构图和有节奏胜境(图01)。

3.2 标新立异 个性鲜明

构成瘦西湖园林群组的园林,不再停留在明末清初那种淡泊、清旷的拙政、纲师、寄畅的韵味上,而是更执著于创新、对自然的把握以及突出自身的特征上。

按主题园分类,如“卷石洞天”:以叠石停云、洞壑幽深取胜;“九峰园”以九块奇特的太湖石峰而御赐得名;“西园曲水”则为四支湖水汇合之处,水体回环弥漫而取胜。

按地形特征分类,又分成水园、山园、岛园、湖畔园四大类型。

3.2.1 水园

水为主导构图的园林。水景有动、静两类,又以动水为佳。乾隆行宫天宁寺内东园(图02),据记载:“墙外东北角置木柜墙上,凿深池,驱水工开闸注水为瀑布,入府鉴室”,又载:“太湖石罅八、九折,折处多为深潭、雪溅雷怒,破崖而下,委曲曼延,与石争道,胜者冒出石上,澎澎有声,不胜者凸凹相受,旋濩潆洄,或伏流尾下,乍隐乍见,至池口乃喷薄直泻于其中,此善学倪云林笔意之作也”,这是人工瀑布而形成的景观;又如乾隆乙酉赐名的“水竹居”(图03),据记载:“泉水溅珠,高可逾屋”,此乃园主徐履安后代“作水法,以锡为筒一百四十有二伏地下,下置木桶高三尺,以罗罩之,水由锡筒中行至口”,又载:“桔槔辘轳,关捩驽牙诸法,由械而生,使水出高与檐齐,如趵突泉,即今日之水竹居也”,这可称为江南私家园林中最早的人工喷泉,它不再追求“坐雨观瀑”的自然意境,而是以奇巧创新,活水活用,得到乾隆的御赏。

3.2.2 山园

大明寺西侧的芳圃(图04),依蜀岗山麓,开山凿池而筑,曲岸重涯,婉转有致,经营非但能神合岗坡,更增加了岩壑的幽深、苍古之境,据当时卢雅雨虹桥修禊诗序云:“乾隆南巡之御苑即此地”。

瘦西湖二十四景之一“梅岭春深”,俗称小金山,园主人为突出此园 “筑是岭三年不成,费工二十万”,后“竖木三匝”转围土而成,并仿镇江金山“寺包山”格局,“移来金山半点何惜乎小”,可见园主充分利用自然水体,又竭力发挥人的创造力,总体环境效果十分成功,至今仍是瘦西湖中心区构图的焦点。

3.2.3 岛园

岛园是在湖中岛屿上建造的园林。选址最佳的岛园要数梅岭春深(即:小金山)(图05),梅岭春深在瘦西湖水系南北与东西交汇处,且堆土成岭,其景色“山亭凭远,纵目皆然”;若以空间变化莫测、蕴藉含蓄来看,“荷蒲熏风”(净香园)堪称是出奇制胜(图06),据载“是地前湖后浦,湖种红荷花,植木为标以护之;浦种白荷花,筑土为堤以护之。堤上开小口,使浦水与湖水通”。从现状遗迹可以看出,该园占地包括湖中小岛屿与沿岸陆地,其岛空间层层深入,形成“湖中有岛,岛中有湖”,又“湖中有湖、岛中有岛”,置身于园内,环岛植物使视线得以范围,别具灵幽。岛上多重景点,山亭拱桥、高轩杰阁、假山回廊,使空间曲折起伏,虚实相间,与简单的外部构图产生强烈的对比,更觉含蓄深邃。从该园部份建筑的命名为:“蓬壶影”、“天光云影楼”、“来熏堂”、“浣香楼”、“迎翠楼”、“春雨廊”等,亦可领略其风采。

3.2.4 湖畔园

沿湖在平地构筑的园林。“四桥烟雨”甚为典型(图07),其得名缘于能环览大虹桥、长春桥、春波桥、五亭桥景色的全貌,特别在“山色空蒙雨亦奇”之际,则“四桥横跨烟雨里”,乾隆南巡至此曾十分赏识,咏诗作赋多篇,亲笔御赐“趣园”二字。趣园布局大致为:西边临水,隔湖小金山屹立,园东界采用贴壁石山、峭壁;园内由东西向土丘将园景一分为二,土丘临水拔起土包石山岗,山腹处理成空灵的山房三间名:“竹间水际”。与小金山对峙,山水夹峙的环境令人如涉足丘壑,仿佛生活在山坳里。园主人充分利用山坳地形遍植木樨,香味不易散发,且围绕以桂花为原料经营的茶坊酒肆,以桂油、桂水、桂酒等供游人品尝。湖畔园在瘦西湖两岸为数最多,均能根据占地环境与周围景色来发挥奇思幻想而各具风韵。

3.3 建筑精巧 造型新颖

“乾隆盛世”时期园林在建筑营造方面反映最为具体,其一是建筑份量较以前普遍增多;其二是追求个体的形式美,突出建筑形象的造景作用;其三是严格的工段营造法式,就连室内装修陈设都程式化。经济实力的雄厚使园林建筑的审美价值被推到了新的高度,这一切在扬州园林中都体现得淋漓尽致。

园林建筑造景主要体现为造型风格,包括群体平面布局与竖向空间组合以及单体外观形象。笔者长期研究与实践悟出:“小院深深,深几许”是传统园林的共同格局,但众多园林建筑群的平面布置难觅雷同,个体造型更是绚丽多姿;从外观造型来看,瘦西湖现存的桥、塔、亭、阁、台便不同凡响。

3.3.1 五亭桥:

下列四翼,上建五亭,五亭排比,南北各二,相互对称,拱卫主亭。《扬州揽胜录》载:“上建五亭,下列四翼,桥洞正侧凡十有五,三五之夕,皓魄当空,每洞各衔一月,计十五洞,共得十五月,众月争辉,倒悬波心,不可捉摸,观此乃知西湖之三潭映月,不能专美于前”(图08)。

3.3.2 白塔:

是喇嘛教的象征建筑,民间流传按乾隆旨意(类似避暑山庄外八庙作用)建造,笔者分析还应视为追求形式美的结晶(图09)。

3.3.3 钓鱼台:

实为重檐方亭,妙在亭内两圆门,分别嵌入五亭桥与白塔,五亭桥横卧波光呈正圆,白塔高耸入云恰为椭圆,颇有可意会而难言传之妙,显示了构筑的匠心(图10)。

3.3.4 熙春台:

“湖上熙春台,为江南台制第一杰作”。台在瘦西湖曲处,与五亭桥相对,分中左右三阶,中为露台横可跃马,纵可方轨。熙春台二层主楼居中,右建二层十字脊攒尖方阁,左建六角重檐亭,通过位置摆布的远近、高低、山石陪托,几乎成了建筑群艺术构图不对称均衡的标准范例。

3.3.5 望春楼:

与熙春台隔湖东北角的望春楼一组,两楼夹峙椭圆形“一渠春水”水池,其不落俗套的处理能与环境融合,然开众多景窗收入景色,仿佛“片图小李”,取名叫“小李将军画本”(图11) 。

3.3.6 锦镜阁:

四桥烟雨景区中的“锦镜阁”三间,跨园中夹河,“其制仿工程则例暖阁做法,妙在其中一间通水也”。故有“扁舟荡云锦,流水入楼台”的情趣。

3.3.7 画舫:

瘦西湖曲折狭长,景色面湖而构,乘坐画舫摇荡入湖,仿佛一幅国画山水长卷徐徐展开,游人更是如身临其境,游在画中一般。至晚清,可考船舫尚有300只以上,画舫类型大致可分为:官船、游船、酒船、茶船、堂客船、牌船、花船、娘船等,各自造型均有明显的特点。

3.4 叠石引水 妙造环境

扬州地处平原,有水无山,要满足”乾隆盛世”士大夫们的审美所需求,掇山叠石就成为造园的重点。《扬州画舫录》卷二记载有:“扬州以名园胜;名园以叠石胜”,“无园不石”。

在此期间南、北叠石大师云集扬州,并留下了大量作品。片石山房叠石、余氏万石园均出自画家石涛之手,至今仍是胜迹;计成营造的影园、戈裕良叠小盘谷、张涟之叠白沙翠竹江村石壁、仿董道士九狮图手笔的小盘谷以及仇好石作荷蒲熏风宣石山等,可谓叠石名家荟萃。

扬州叠石特点之一:用石品种繁多,太湖石、散兵石、黄石、宣石、斧劈石、石峰、石笋等。个园就独出心裁,选用不同石头品种叠出分峰用石的四季假山,利用时间、空间构图小中见大,环游全园好似经历四季更替,可谓匠心独运。

扬州叠石特点之二:叠石规模恢宏。“石壁流淙”假山遗迹,长达100余米,据记载:“是园辇巧石,磊奇峰,潴泉水,飞出巅崖峻壁,而成碧澱红涔,此“石壁流淙”之胜也”;又“先是土山蜿蜒,由半山亭曲径逶迤至此,忽森然突怒而出,平如刀削,峭如剑利,襞积缝纫。淙嵌洑岨,如新篁出箨,疋练悬空,挂岸盘溪,披苔裂石,激射柔滑,令湖水全活,故名曰“淙”。“淙”者众水攒冲,鸣湍叠濑,喷若雷风,四面丛流也”。由此西行过天然桥则“汀草初丰、大石屏立”,“攀枯藤,寻绝径”,行人苦难,幽赏不倦。自乱石出入长廊十余步,“由廊得一石洞……持烛而入……回非世间烟霞矣”。自清妍室后“危崖绝壁,断腭相望;而过,甫得平地”,建莳玉居。居侧“伏流既洄,万石闯然乃生;崖洞盘郁,散作叠梁;尖削为峰,平夷为岭,悬石为岩,有穴为岫……松生石际,凉风徐来,文苔小草,嵌合石隙,梓桧之属,拳曲安命……”。“土阜复起,阜上筑‘霞外亭’”。此连绵逶迤的黄石叠石,系以苏东坡题“黄冈石壁”为蓝本而营造的,规模令人吃惊。

笔者复建的:“郊外假山,是为第一”的“卷石洞天”景点(图12),在本着“略显其意”的宗旨,假山修复亦在千吨之上。目前瘦西湖遗址或河道疏浚之处,也处处可见山石。

4 小结

“乾隆盛世”瘦西湖园林在因袭历史的同时,更多是创新,展示人的创造力,表现人对园林美的追求和进取精神,即:顺应自然、美化自然、改造自然、创造环境美。统一的风格特征,共同的审美意识,反映了“乾隆盛世”的园林风貌,并一直延续到清末,直接影响着江南私园林的兴建与改造。

在旧园基础上扩建的环秀山庄,裁取大山一隅,富有深山大泽的意趣,掇山叠石成为全园主体,叠山大师戈裕良用大小石块拱券钩搭创造山洞,效果与真山洞壑相差无几,依皴合掇的技巧几乎到了顶峰,叠山的艺术效果并不低于明末张涟的土石相间假山。扬州小盘谷假山、同里退思园假山亦是山石为主的成功佳作。

现存的清代拙政园,建筑的份量、式样都较明代的拙政园多;而就网师园、西园现状来看,建筑的份量亦占据相当地位。

可以说,现存的江南园林基本上是“乾隆盛世”时期风格的遗存,诸园均或多或少体现出“乾隆盛世”园林的美学思想和造园手法,即南秀北雄的艺术风格。

后记

1979年适逢故宫博物院举办馆藏“历代园林古画”展览,江苏省建委特派笔者赴京审定并撰写“造园精艺”等江南园林部分的文字介绍,恰展品中有宫廷画家绘扬州瘦西湖园林30余幅,借此机会,经博物院同意笔者将审核稿费换30余幅园林图的拍摄与复印权。返扬州后笔者手工临画复制出“瘦西湖园林图志”,并撰写 “瘦西湖的历史与艺术”发表在1985年第3期《新建筑》。并设想依据相关史籍记载与现场踏察按《清明上河图》长卷古画的形式绘制出《清代康乾盛世瘦西湖园林群画卷》,但由于工作调动与工作繁忙此项科研只得搁浅。

笔者已完成“白塔晴云”、“卷石洞天”、“春台祝寿”、“望春楼”、“静香书屋”等园林设计并主持施工;2000年江苏省建设厅园林处科研项目“影园”(《园冶》作者计成作品)复原研究由笔者主持完成;1989年江苏省园林优秀作品评选时,曾囊括前三名;众多项目获国际、国家、省级奖项,被孟兆祯院士誉为“已达到新中国成立后国内一流先进水平”。

2012年笔者作为专家被邀请参加瘦西湖“双峰云栈”设计方案评审,期间风景区管委会张福堂书记与笔者谈到扬州要建园林博物馆及筹集重要展品。作为在扬州生活工作20余载的园林学者,对于扬州灿烂辉煌的园林文化遗产,有责任进行研究与总结,并落实到图纸,方便世人阅读、品赏与领悟,相信对于瘦西湖的保护与建设亦会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经过努力,终于完成了《清代康乾盛世瘦西湖园林群图卷》初稿。图卷全长8.6m,宽24.8cm(同《清明上河图》),以画的形式全面的将“乾隆盛世”时期扬州瘦西湖园林群完整的展现在世人面前,成为不可多得的中国园林研究资料。

在《风景园林》杂志社的敦促下,部分《清代康乾盛世瘦西湖园林群图卷》将首次与读者见面,亦请学者与同仁不吝赐教。

 

作者简介:

吴肇钊/1944年生/男/教授/原北京林学院园林系66届毕业/中外园林建设有限公司资深总工程师(深圳 518001)

陈艳/女/东南大学艺术系民俗民艺学硕士/深圳市中外园林建设有限公司艺术总监(深圳 518001)

吴迪/1972年生/男/东南大学建筑学硕士/深圳市中外园林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深圳 518001)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风景园林》2012第5期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