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新青年与《风景园林》杂志合作推出

日本儿童室外游戏空间研究及实践

Research and Practices on Children Ourdoor Playground in Japan

高杰
GAO Jie

摘要:营造儿童友好型社会,给人们良好的育儿环境,已经成为全社会不得不面临的问题。从儿童视角出发,分析日本社会儿童成长发育环境的特征,为儿童提供适合的室外游戏活动空间,以解决社会问题,创造适于儿童健康成长与教育的环境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诸如“森林幼儿园”等以自然为游戏空间的探索,更从国家层面对于儿童友好型环境的设计规划提出“十二条基本原则”等方针政策。考虑中国经济发展阶段和社会现状,与日本存在差距的同时也存在发展路径上的历史相似性,日本体验自然儿童游戏空间的建设为中国儿童游戏空间的营造和儿童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参考。

关键词: 风景园林;儿童游戏空间;评论;幼儿园

Abstract: Creating a children-friendly society and offering a good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for children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for the whole society. From the view of children, this paper analyzes som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nvironment for children’s growth in Japan and elaborates some natural outdoor playground such as Forest Kindergarten. It also proposes twelve principles for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a children-friendly environment at a national level. Given the current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China remains some similarities but still a gap with Japan. Therefore, a research of the natural outdoor playground for children in Japan will be valu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playground and education in China.

Key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Children, Playground, Review, Kindergarten

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国家政策导向为我们带来了空前的国力大发展。然而纵观发达国家的发展过程,尤其是我们的近邻日本,曾经也取得了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辉煌,但是,在经济大发展之后的社会反思过程中,认为在社会政策上留下了不少遗憾,其中对于儿童成长发育环境的重视不足等社会问题就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当社会生活的幸福指数越来越多的被讨论,人们逐渐达成了这样的共识,即所谓的幸福与否不应只从收入等经济指标上衡量,社会中每一个成员对于生活的热爱及综合评价的提高才是人们应该共同努力的目标。这其中,作为未来社会的主人,儿童的声音需要被社会重视起来,而他们成长发育过程的环境对于其身心健康的培养至关重要。因为,儿童所代表的社会未来,在他们成长的若干年后,作为社会生产的主体会决定社会发展走向,甚至包括对于已经步入老年的我们所进行的社会政策决断。因此,对于儿童成长发育环境的改善和建设,一个国家必须以可持续的发展眼光予以重视,并将其重要意义提升到基本国策层面上来。

借鉴日本的经验教训,我国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是否也应当未雨绸缪,认真思考并反思儿童培育环境的塑造和改善,并根据我国国情,有选择性地为我所用。

1 日本儿童培育环境概况

日本自战后以来,社会政策始终贯彻了以经济建设、经济效率为重点的方针。在这种经济政策下,日本社会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迁。从家庭环境来看,原有的家族大聚居形式,逐渐演变成现代核心式家庭。这种家庭结构的简化使得育儿形式也发生了深刻变革。此外,由于日本劳动制度上的特殊性,很多家庭中还存在父亲“单身赴任”(父亲由于工作需要,被独自调离至外地生活工作)、长时间劳动(长时间加班)等现象,这都加重了家庭中育儿的难度。人们普遍认为社会价值观趋向于物质金钱化,使得很多人认为生育孩子会减少自身收益,是人生的一大负担。这种认识导致1971年以来,日本人口出生率开始降低,特别是进入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经济泡沫破裂后,女性走出家庭也进入到劳动市场,使得人口出生率降低的状况更是雪上加霜[1]。到了2005年,日本首次出现了战后人口负增长,新生儿出生率过低成为困扰日本政府的重大社会问题。究其原因,除了经济方面的考虑,育儿环境上的变化也是导致这一结果的重要原因。人们普遍认为核心家庭导致家庭凝聚力被疏忽,社区交流濒临崩溃,这些进一步对整个社会育儿环境造成了巨大阻力。

无独有偶,除了上述宏观经济背景因素外,儿童遭遇犯罪及少年犯罪事件频发,也使得社会育儿环境严重恶化。此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导致居住环境遭到严重污染及破坏,使得儿童室外活动空间质量严重下降,孩子们被更多地封闭在住宅建筑空间内部。根据日本文部省调查研究显示,在最近的10年间,由于室外游戏环境的恶化,直接或间接地导致日本儿童的体力、运动能力降低了约10%,学习欲望在25年里下降了25%。室外游戏环境的恶化可以说是儿童室外游戏减少的重要原因。因此在生活空间层面上也使得育儿环境的改善迫在眉睫[2]。

基于以上种种问题,日本社会各个阶层都呼吁,应尽快恢复改善儿童成长发育环境。为此,各方社会力量积极地参与到儿童成长发育空间研究中来,开展了众多不同层次的现状调查或民间研讨,范围跨越了学术性的分析研究到社会改善实践的市民交流。多种多样的民间活动使得儿童成长发育空间研究得以实现立体化的对话,在总结、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日本全社会正力求有效地解决儿童成长发育环境的各类问题[3]。

2 儿童室外游戏空间实况的把握

众所周知,儿童成长发育阶段对成年后的影响深远。游戏过程中形成的思维意识对今后世界观的形成作用不可小觑。针对成年人群对于儿时游戏空间与现在工作类型的关系度的一项调查显示(图01):绝大多数成年人都承认儿时游戏空间的印象,对于自身成长过程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包括成年后择业的意向[4]。正如美国作家Robert Fulghum曾经说过的,“人生最重要的智慧都来源于幼儿园的沙坑里”。儿时的游戏对于儿童成长的重要作用不仅体现在体能方面,更表现为感性的认知、心灵丰富性、对美的意识形成等诸多无形方面。这些方面对于儿童健全人格的形成,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影响。

然而,对于现状的把握,以及对于问题的改善,首先必须要了解儿童室外游戏空间在量上的现状。基本的儿童室外游戏空间的实际需求,是实现游戏本身的重要条件。以此为目的,最为有效的方法便是采用问卷调查法。以下是日本于2008年在全国范围内针对城市居民中拥有学龄前儿童的800位女性进行的“关于儿童室外活动空间中公园及其他室外活动空间的调查”,并加以分析说明(图02)。从中可以看到儿童室外游戏空间的实际现状,以及人们利用儿童室外游戏空间时产生的心理感受[5]。其中,除对公园设施利用一项的满意程度超过50﹪之外,其他可自由使用的公园及室外空间的评价,满意度上均显示不尽如人意。然而,此类空间量的需求之不足,并不是规划设计行为本身可以直接改善的,而是需要从政策导向、法律规制层面上给予有力的支持,才有可能得到明显改观。日本针对以公园为中心的儿童室外活动空间的实际状况,认为在设计实施方面也需有较为明确具体的规制。利用行政手段对儿童室外活动空间加以改良,被认为是解决在空间量的需求上的重要手段。

游戏空间量的不足甚至减少会直接、间接地导致儿童游戏意愿的丧失,并进一步迫使儿童游戏活动行为陷入到恶性循环之中。具体而言,从日本现代生活方式上看,由于日本社会形态及生活习惯的巨大变化,儿童可支配的游戏时间已变得越来越少,导致儿童之间共同游戏的机会大为减少,即所谓的“游戏集团”的形成变得越来越困难。结果不仅直接导致在人类游戏活动的智慧传承上产生困难,并且这种智慧的减少又会进一步导致儿童游戏意愿的丧失。其次,室外游戏场所的客观减少,同样造成儿童游戏空间、游戏机会的不断减少,间接导致“游戏集团”的形成及儿童“游戏意愿”的减少和丧失。这一系列问题在时间及空间这两个必要条件上,都对儿童游戏行为活动产生了负面影响,并导致严重的恶性循环(图03)。

那么,儿童在室外游戏活动究竟都是在什么地方展开的呢?对于这一问题,曾经针对性地展开了“儿童友好型室外空间的设计及建设需要”的社会调查,以期对这一问题实现较为深入的了解,并由此掌握儿童游戏空间的类型及比例特征。

在实施前述调查过程中,也对大、中、小不同城市规模的儿童室外游戏活动空间类型进行了实际调查[5](图04)。从中我们可以发现,排在前五位的儿童室外活动空间分别是:公园、自家院子、亲戚朋友或邻居家的院子、幼儿园或学校校园、道路或停车场。这些室外活动空间主要具有以下共同特征:(1)可达性较好;(2)空间使用自由;和(3)分布密度大等。此外,地点选择上,孩子们的室外游戏活动空间多设立在育儿支援设施的附近、社会教育设施的周围、自然空间、商业设施内、商店街、神社、寺庙等地方。

另外,按照城市规模进行的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型城市中,儿童室外游戏空间多集中于公园、校园、育儿支援设施周围以及商业设施中等;小型城市中多以自家院子、亲戚朋友家的院子、以及自然空间等为主。其中,在大型城市中,公园设施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对于公园空间如何满足儿童游戏活动的需要,成为现行研究及儿童游戏空间改善的考虑重点。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小型城市中,自家院子空间与公园的数量基本相同,而在自然空间中活动的小型城市儿童则要远远超过大型城市中的儿童。

基于以上调查结果,针对不同类型的儿童游戏活动空间可进行相应的儿童友好型空间设施改良。例如在公共类型空间中,主要考虑的是,按照儿童尺度设置休憩设施、饮水设施,增加周边道路的缓行及限行措施,实行采光通风的改善,以及配置儿童友好型植物或进行植物的再植等。

在特别针对城市居民儿童室外活动空间进行的调查还中发现[6],人们对于以下3个事项最为重视:(1)游戏必要空间的确保;(2)适度的空间面积;(3)距离近便。在满足人们对于深层次空间性质的需求之前,上述基本要求仍属于人们最为关心的内容。相对重要的因素还集中体现在:可以体会四季变化;游戏空间内没有死角;日照条件良好;游戏噪声干扰较小;以及移动路线上具有丰富的自然元素等。

然而,现有儿童室外活动空间中存在怎样的不足,是直接关系到改善儿童游戏空间的症结所在。对此,在对于儿童游戏场所使用评价的调查中显示:涉及儿童及其家长对现有儿童室外游戏空间的使用感受及担心,最为集中的意见由强至弱包括:对应雨天时游戏场所的缺乏;对于卷入犯罪行为的担心;自然元素丰富的游戏场所相对缺乏;游戏沙场比较脏;交通事故的担心;没有离家较近的公园;嫌疑人员的存在;游戏场所内希望更多的树荫空间;游戏玩伴的缺乏;没有使儿童心仪的游戏器具;游戏场所狭小;空间过于杂乱;游戏场所死角过多;缺乏陪同家长交流、停留的空间。

上述这些调查结果说明了使用人群(包括作为儿童监护人的家长)最为直观的心里感受,可以为室外活动空间的规划设计及分析提供指引,以增加人们对儿童室外游戏空间的充分利用,提高使用人群的满意度。

同时,调查结果也给予我们重要的启示,即在为儿童营造室外游戏空间时,如何从儿童的视角和感受出发,是评价设计或改造成败的关键。与成人的意识形态和活动需求并不相同,在儿童活动的空间里,诸如树荫空间、小尺度空间的清洁程度以及是否容易清洁、是否存在儿童身体可以到达的死角等都是作为成人活动空间时容易忽视的细节问题。这些细节关系到儿童活动的安全,是必须重点考虑的。此外、儿童活动空间的安全要素除设施安全本身之外,活动空间中儿童能与看护者进行目光交流,或是活动空间本身容易被附近人群无意识地看到,也是安全因素上的考虑要素。换句话说,用大众无意识的目光保护游戏中的儿童,是非常有效地安全措施。这点对于空间本身的设计或改造是应予吸取的。

3 儿童接触自然环境的重要性——以“森之幼儿园”为例

作为儿童游戏的重要空间,学校、幼儿园等教育设施往往多注重校舍、人工化游戏空间的建设。但是在人的童年时代,多样化环境体验对于儿童智力发育无疑具有最优的启蒙教育作用。因此,在保证必要的教育设施的前提下,日本正在深入研究幼儿园环境设计中的多样性设计,以及如何在改造实践中加以应用。其中,讨论及实践较多的是,在幼儿园用地内,创建小型生物生境空间。这种实践不仅可以使孩子们能够经常性地接触到自然环境中的生物要素,而且,在进行共同体验自然的过程中,儿童相互之间能够充分交流,易于组成“游戏集团”,有利于自然体验知识的传承。

由于城市中相对纯粹一些的自然环境比较缺乏,因此,日本儿童教育学家提出了在现有儿童教育体制中,增加“乡村留学”的体验型教育。通过“乡村留学”让城市儿童形成对于城市和乡村两种环境的不同认知,增强差异性较大的“两个故乡”的潜意识教育。此举不仅可以带来教育上的成效,对于儿童自身理解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现实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效果。这里以“森之幼儿园”的实践为例来说明日本近年对儿童室外游戏活动空间中自然环境之重视的实践。

3.1 “森之幼儿园”的实践

如前所述,儿童成长发育过程中,对于自然元素的接触意义非凡。对于儿童接触自然元素的缺乏,日本全社会都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因此,在全社会展开了一系列为儿童提供自然体验机会及创造自然接触的社会活动。这些专为儿童游戏空间的改造活动,得到了社会众多团体及个人的响应,其社会影响越来越大。上述自然体验活动被称之为“森之幼儿园”教育。

其实,这种让儿童尽量多地体验森林环境、多去野外接触自然元素的活动,最早起源于北欧一些国家。日本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条件,孩子们可以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接触自然,这为儿童在自然中游戏提供了前提基础。

3.2 “森之幼儿园”的场所分析

“森之幼儿园”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幼儿园,因此并没有具体的教育设施,而是以森林本身为园。孩子们无论在什么样的天气下,都会来到森林环境中沐浴自然元素,在这里唱歌、嬉戏和玩耍。对参加“森之幼儿园”的每个孩子,都配有防水衣裤及长靴,以对应可能出现的雨天。在这里,并没有普通意义上的幼儿园教育方法,更不会有详尽的教学计划。任何的游戏活动都是根据孩子们不断变化的心理需求而自发决定的。日本学者小泉(みねこ)所著的《森之幼儿园:来自北欧的物语》一书中,根据对“森之幼儿园”中孩子们一年间的主要活动观察及调查,将孩子们活动的“场地”(空间)分为以下几类[7](表 01)。

“森之幼儿园”的实践结果表明,森林中的游戏可以满足儿童各种各样的游戏需求。虽然孩子们在这里时常会滑到、摔跤,但是这一切也为在这里活动的孩子们提供了多样的运动游戏形式及活动体验。事实证明,森林自然给孩子们带来的极大乐趣,不仅使得孩子们在身体上得到了充分的运动和锻炼,而且在大脑发育以及心灵培育上也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可以说,森林场所是最适合孩子们的室外游戏环境场所之一。

3.3 “森之幼儿园”对儿童发育的影响

“森之幼儿园”的实践经验同时也带给我们诸多启示。首先,来到“森之幼儿园”的儿童们,通过大幅度的运动(爬上、滑下、滑冰、追逐、保持平衡、跳跃等)与小幅运动(品尝味道的不同、手触感的比较、洗耳倾听、跟随爬虫或者触摸爬虫、寻找蚁穴等),可以充分锻炼肢体跟大脑之间的协调能力和运动能力。并且,在多种运动形式组合的同时,充分刺激孩子们五感的综合感受,不仅可以培养良好的平衡协调能力,对于儿童的认知力、判断力、集中力的培养上都具有良好的效果。上述这些能力培养效果上相辅相成,并且可以良性循环。大幅度运动与小幅度运动之间相互影响,对于儿童发育具有促进效果[8] (图06)。

在社会性的培养方面,儿童在广阔的环境中自由嬉戏玩耍,会大大减少他们在心理上的攻击性。此外,在森林中并由于没有固定的游戏方式,完全出于孩子们自我个性的发挥,因此,儿童可以和自己个性及思维方式不同的孩子一起玩耍,从中相互学习和借鉴,从而触动儿童灵活的思维能力并培养一定思辨能力。此外,孩子们在自然环境中的活动与室内相比,其性别角色没有那么明显。例如,室内活动中男孩喜欢汽车,女孩喜欢洋娃娃等明显的角色差异。然而自然环境中的游戏活动尽可能降低传统的性别差异及性别角色,让男孩女孩有同样的机会尝试和拓展兴趣爱好和他们的能力。

在学习意欲、学习能力、创造力、自主能力的创造等诸方面,“森之幼儿园”可以称得上完全是在孩子们自己好奇心的驱使下所进行的一种不断“探险”。参与的儿童要主动思考如何去玩,玩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需要儿童自己开动脑筋来解决。由此在游戏的方式和行为上,形成了一种“发现——摸索——解决”的过程,儿童在无形之中就已经将这种“本领”学为己用了。

实践调查证明,经历过“森之幼儿园”培养的儿童,与通常意义上只在幼儿园中接受自然教育的孩子相比,不仅在运动方面表现出较强的能力,而且在学校上课时,可以更好地集中精神听课。“森之幼儿园”的孩子们正是这样在玩中学、学中玩的良性循环过程中快乐地成长起来(图07-09)。

3.4 和歌山县腕白公园

日本和歌山县海南市腕白公园建成于2000年3月。由“仙田满+环境设计研究所”规划设计完成。公园的用途以儿童游戏功能为主,为其周边广域范围内的居民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儿童游戏设施。

腕白公园位于日本和歌山县海南市城北,毗邻濑户内海,占地面积约9hm2。公园的规划设计充分利用了现有的自然环境,利用不同的地形营造了丰富多彩的体验空间。根据功能以及自然元素的不同,公园划分为入口区、中心区、风之丘区、淘气森林区、花木之丘区、大池广场区以及自然体验森林区等7个区域。

位于中心区的风之子游戏馆是公园内的主题建筑。建筑屋顶采用螺旋形式,由顶部展开盘旋下降,并延伸至北侧山腰。这一结构作为儿童游戏回廊的顶棚,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同时该建筑也成为该区域的地标建筑。

作为规划设计的主要目的,公园充分考虑儿童游戏利用的各个方面。此外,希望通过对各类自然元素的接触,培养孩子们的感性意识,在提高对于自然元素认识的基础上,增强孩子们的创造性。公园的广阔性足以满足各类儿童群体游戏或大型活动,因此对于培养孩子们的社会性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从公园的利用状况来看,不仅吸引了周边的居民,其影响半径已达到整个关西城市圈范围,而且不乏远道而来的孩子们。

公园内包含山、谷、溪流、湖、森林等多种自然风貌,由此可以为孩子们带来多种自然元素的体验。除了丰富多彩的植物以外,还蕴藏种类繁多的昆虫和鸟类。公园定期举办生物生境学习会,让孩子们在玩中学习和体会自然的乐趣及奥妙(图10-16)。

4 日本国家战略——儿童友好型社会环境的构筑

日本的儿童成育环境被社会各界广泛讨论,其范围涵盖了教育、心理、地区社会、医疗等学科领域以及相关行政部门。建筑、城市空间等学科中的规划设计、改善修缮、管理运营等社会体系工作环节,本应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首先,在规划设计的目标上,设计手法等方面应当进行综合实践性调查分析。日本建筑学会在关于一系列儿童友好型建筑与城市建设的相关研究及探讨中,对未来儿童成长培育环境的改善及建设,总结出若干有利于儿童成长的规划设计原则——“儿童友好型建筑、城市十二条基本原则” [9](以下称“十二条基本原则”)。从这一原则的制定过程中,我们发现,儿童友好型城市的建设必须从儿童的视角、心理、以及活动特征出发。在“十二条基本原则”中,关于儿童游戏空间规划设计导则的内容居多,现整理如下:第一条:建筑及城市应当提供儿童成长发育期中实际的多样体验机会的保障,这种体验需为实物型体验;第二条:提供从身边的自然环境到大自然环境等多种对于自然感性的感官刺激机会,并提供可供活动的空间条件;第三条:为使儿童得到充分游戏活动的机会,不仅需要建设专门的游戏活动空间,而且对于身边其他性质的空间也应尽可能多的具有可游戏性的特征;第四条:提供儿童游戏活动中交友的机会,促进不同年龄层、不同家庭之间的交流;第五条:为拥有儿童的家庭提供以家庭为单位的游戏活动空间公共设施;第六条:规划设计方面应分析研究儿童遭遇犯罪等安全因素。此外,要留意不应过度保护而带来对于儿童封闭性管理的特征;第七条:儿童活动空间应当远离环境污染区域,保障儿童及其生活的健康;第八条:为不使儿童产生孤独感,室外活动空间应当尽量具有一定规模的室外地面;第九条:室外活动空间应当保障活动的自由性,不应该是封闭的,强调开放性;第十条:应当尊重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的时代文化,并应继承其原有的地域文化;第十一条:赋予儿童自身创造其活动空间的机会,为儿童提供学习地域、自然以及地球环境的机会;第十二条:分析研究培育儿童成长的相关知识,提供安心育儿的社会体系及其对应的空间建设。

日本对于儿童友好型环境设计提出的“十二条基本原则”,无疑对于我国在今后完善儿童游戏空间的设计规划,具有积极的参考意义,为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儿童友好型建筑、城市规划设计,可提供有益参考。

5 结语

从日本社会对于儿童成长发育环境、室外游戏空间等的调查及研究中不难发现,研究涵盖的学科领域非常广泛,交叉研究较为普遍。因此,如何做好多学科融合研究决定了儿童成长发育空间研究的成败。在深入的调查过程中,把握儿童实际活动特征,并对儿童心理需求加以分析,从他们对于现有设施的评价及期望等多角度出发调研分析,才能更切实地解决“儿童为主体”的一系列设计问题。

本研究仅仅是从日本社会对重塑儿童游戏空间的设计规则和实践经验进行了分析考察,目的是抛砖引玉,希望对我国儿童游戏空间的创造提供域外经验参考。考虑到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和社会现状,与日本存在差距的同时也存在发展路径上的历史相似性,因此,日本过去的经验教训以及现在的社会回应是对我国思考儿童相关问题的警示。日本自然体验儿童游戏空间的建设,可能也预示了我国儿童游戏空间的未来模式。只有全社会积极投入到儿童游戏空间的研究及实践中去,才能为我们的儿童提供贴近自然的成长环境,培育整个社会的未来。

 

注释:

图10引自日本和歌山县海南市腕白公园主页;图11引自http://blogs.yahoo.co.jp/masao_fishing/52102271.html;图12引自http://plaza.rakuten.co.jp/ruby2/diary/20110413/;图13引自http://userdisk.webry.biglobe.ne.jp/016/401/72/N000/000/002/133612162270213227874_IMG_4490.JPG;图14引自http://www.yamari.infoblog-3;图15引自http://www.ed.city.izumisano.osaka.jp/ikkrweb/Browsematerial/imagegroup8/P42700021.JPG;

图16引自http://edge830.center.wakayama-u.ac.jp/tourism/mb_controot/9226.jpg.其余未注明图片均由作者提供。

 

参考文献:

[1]仙田満.子どもと遊び[M].东京:岩波書店,1992:1-6.

[2]仙田満, 加賀谷淳子, 秋田喜代美等.我が国の子どもを元気にする環境づくりのための国家的戦略の確立に向けて[R] .日本学術会議子どもを元気にする環境づくり戦略 政策検討委員会,2007: 3-8.

[3]安恒万記.都市における子どもの遊び環境について[J] .筑紫女学園大学 筑紫女学園大学短期大学部紀要4, 2009:167-177.

[4]仙田満,秋田喜代美,小林寛道,無藤隆,鴨下重彦.子どもを元気にする環境とは[C] .シンポジウム「子どもを元気にする環境は―政策の現状と評価―」,2006:15-19.

[5]北村安樹子.地域の公園環境と子どもの外遊び[C]Dai-ichi Life Research Institute,2009,1-8.

[6]五十嵐隆,仙田満,片田範子等.我が国の子どもの成育環境の改善にむけて[R] .日本学術会議 子どもの成育環境分科会,2011:41-42.

[7]小泉みね子, Annette Meiser.森の幼稚園――シュテルンバルトがくれた素敵なお話[M].东京:合同出版,2003: 12-17 .

[8]石倉瑞恵.幼児の運動遊びの方法と環境に関する考察[J].名古屋女子大学紀要(55), 2009: 21-33.

[9]仙田満.子どものための建築-都市12ヶ条--子どもと家族のための建築-都市環境づくりガイドライン[J]建築雑誌, Vol.116,No.1467,2001:3-7.

 

作者简介:

高杰/1979年生/男/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博士后/日本国立千叶大学博士(北京 100084)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风景园林》2012第5期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