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新青年与《风景园林》杂志合作推出

美哉广东风景园林

The Beauty of Guangdong Landscape Architecture

孟兆祯
MENG Zhao-zhen

广东风景园林是中华民族风景园林重要组成之一。具有独特的岭南地方风格和悠久的历史,并与时俱进地发展。其根基是中华民族的园林文化在珠江三角洲地域自然和人文融为一体的演变和发展,景物因人成胜概,人杰地灵(图01)。

1 广东古代园林流传的辉煌业绩

广东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多雨、土壤肥沃而自然山水秀美,园林文化围绕岭南水乡发展,循“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天下为庐”、“各适其天”的兴造理法,以山水为依托形成散点的“聚落”式人居环境。自然的江、河、湖、涌便是聚落空间的分割与联系,珠江汇四派成流,形成溺谷海湾。湖池星罗棋布,河涌密如蛛网。自古的城市建设深谙“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之理,将白云山排水通过文溪和沙溪两条溪流引水贯城。为了疏浚通江达海的城市水系,不惜开山引流,从根本上保证了城市的防洪生态安全,同时也因水成景、沟通国内外水上交通,在综合保护、利用水资源等方面树立了古代水上丝绸之路的丰碑(图02)。秦末赵佗立南越国,于越秀山建越王台和歌舞岗,居高俯碧、观舞聆歌,南汉刘改为游台(图03)这是周文王兴建的灵台、灵沼在岭南的传承和发展。

1995年发掘西汉时南越国官署御苑是迄今我国发现较早且较完整的古代宫苑遗址(图04),也将广东园林的历史上推了千年。周代的灵台和灵沼虽具有地形高下、俯仰成景的山水文化的肇发,但不若其后南越御苑出现自然山水的蜿蜒曲溪和扩溪成池的变化,充分说明文人写意自然山水园已成雏形了。水自方形池出溪渠,而人工溪渠极尽自然曲折、回环、收放、聚散的平面构成变化。“因白守黑”、“占边把角”,从而以水划分出尺度、形状各异的几块用地。溪渠的平曲线正反相辅、陡缓相间、曲率不等、曲距各异,特别是顿置宛转,在“随曲合方”的理法方面树立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榜样。方池约4 000m2,而溪渠却细如游丝,在“聚则辽阔、散则潆洄”方面可算一笔重彩。从鳖池来看,完全是周代灵台、灵沼圈养鹿、鳖的苑囿的内容,人与自然协调,而且突出了岭南水乡的特点。

迄后,南汉之仙湖、药洲保存至今。这也是广州城市水系的主要节点。《南汉春秋》说:“凿山城以通舟楫,开兰湖、辟药洲。”仙湖又名西湖,《广东新语》说:“其水北接文溪,东接沙溪,与药洲为一,长五百余丈。”诗云:“花药氤氲海上洲,水中云影带沙流。”药洲置太湖、三江移来名石九卷称“九曜石”比拟天宫仙境,“石凡九,高八九尺,或丈余,嵌岩硉兀、翠润玲珑,望之若崩云,既堕复屹(图05-07)。这显示了南汉置石如山,有”一卷代山,一勺代水“之妙。其中米石、四言诗石都传承了唐代李德裕所创造的摩崖石刻艺术。

清代嘉庆年间,广州绅士丘熙在荔枝湾珠江滩地上建虬珠园。山水楼阁,花木深深,极具匠心。文人乐于在此“擘荔吟宴”。两广总督阮元认为此园堪比唐代荔枝湾之荔园,故题名唐荔园。后归潘仕成扩建为海山仙馆。园内藏有《唐荔园图》。向珠江北滩河涌出江并海潮入水顺自然之理化为自然聚散有致之水泽。引堤堰划分水空间,二堤回环交汇于焦点景物“文海楼”。水景曲桥,荷风红云和亭台楼阁的幽美景色描绘无余。观图会意扩建后,保留唐荔园的风格特色,开凿了近百亩的水域,用疏浚之沙土石原高丘上掇筑了一座小山,从而完成了文人自然山水园的地形骨架,在此基础上“景以境出”地布置了戏台、水榭和亭台楼阁,规模比唐荔园超出几倍,由当时设计名家设计,成为广州第一名园,号称“南越之冠”。清代名画家夏銮作《海山仙馆图》流传至今。海山仙馆约有8hm2,合百余亩,垣绕四周,馆门联表述了馆之立意:“海山神山,仙人旧馆”。所筑小山拔地高耸,孤峙无依,蕴“神山左股割蓬莱”之意。山间松柏交翠,蹬道迂回入妙,山座湖上,湖与江通可达海,因此终年不涸,可泛舟湖上,领略岭南水乡田园情。

湖边水殿双座名文海楼,水廊曲径相贯,有如仙山水殿,建筑或架高木桩,或作石涵洞,以适应滩涂水位高低变化。湖中戏台出水,台上表演时笙歌与海潮音谐为一体。殿西有舟形水轩“凉榭”,轩窗四敞,视域开旷,六月暑天,荷蒲熏香,令人忘暑。堤桥回廊都嵌有刻石,皆晋唐名迹。岸上种植荔枝为主,绿荫红荔,层次深厚,天际线节奏起伏跌宕,曲房密室,花港汇芳。湖中“苏舫”供泛舟之游。果木尚有金桔、黄皮、龙眼、蟠桃。花卉尚有茶花、菊花、吊钟花、紫菀和夹竹桃,“集丝竹文酒之会”,享神仙逍遥之福。

南汉后凸现出明清园林,尤以清代私家宅园为最。如岭南四大名园余荫山房、可园、清晖园和十二石斋、羊城八景、海上仙馆、风云际会造诣皆深。

清晖园五亩地,布局紧凑而疏密相间、文意深远、花木深翳。“小蓬瀛”意求仙境,方池参差亭廊。船楼厅蕉林木雕槅扇落地罩寓意“蕉林夜泊”,融诗入画之妙境也(图08)。

余荫山房立意“上承祖宗余荫、下传余荫后代子孙。”正八方水池定大局,渠通方池,“浣红跨绿”的廊桥、半亭“味榄轩”顾景问名、臆绝灵奇。小品精微得体、耐人寻味。

园主人张敬修岭南画派祖师居巢结为莫逆之交。居巢有诗曰:“水流云自在,适意偶成筑;拼偿百万钱,买邻依水竹。”可园主人为修身、养志和终老而造园。广结文人雅集可园,为之谋划。因可湖建可园,可心是至高境界,章法“起”于“擘红小榭”,以地带特色寓意“开门红”。

可楼又名“邀山阁”,至此舒远“则山河大地举可私而有之,联曰:“大江前横,明月直入”,气吞山河,臆绝灵奇(图09)。园主还立下“百年心事问花知”的意境,问花小院花木情缘易逗,园林意味深求。

梁九图创立的十二石斋何小,不足2000m2,一楼、一庭、紫藤与亭各一,主景为六盆展示十二石,石高不过米余却有神游的山景(图10)。日涉成趣,不尽欣赏。“任看主人何必问,还要姓氏不须提”,文化内涵何深也。

风云际会为英石假山园,池可通河达海(图11)。山与小叶榕结为知己,山架榕、榕抱山,汀石高下、洞穴潜芷。山灵何须大,扣心自然成。

2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与时俱进

为适应广州城市发展,在主管城建的林西副市长的领导下,莫宗江、夏世昌、郑祖良、吴泽椿、丁建达、吴家松等名家同心协力地摸索了现代广东园林的发展方向。先学北京,再效苏杭,最后还是从广东的自然条件和历史人文中成功地创造了现代广东园林,全国刮过一阵广东园林风。东方宾馆、白云宾馆、兰圃、白天鹅宾馆(图12)以至云台花园等作品(图13),向人们展示了广东园林与时俱进的成就,功不可没,利于当代,功在千秋。

3 美中不足与美轮美奂

对历史形胜和文物古迹缺少认识从而保护不力。首先是填海造陆破坏了水陆面积长期形成的比例关系,境之不存,景何附焉?作为水上丝绸之路,广州有地标即琶洲塔(图14),其环境为两水夹一洲,首当其冲,广州水门,而今填水为路,琶洲不存,孤留山塔,面目全非。

清晖园、可园任意扩大,精湛之景有所破坏,风貌大非。荔湾之湾已不存,十二石斋连遗址都没有了。海仙庙乃出入海祭妈祖之所,对岸是发电厂冲天的大烟囱,无异“焚琴煮鹤”。这些对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破坏是猛醒的时候了。正本清源、与时俱进,争取做到美轮美奂,做得尽可能的好,美哉广东园林!

作者简介:

孟兆祯/1932年生/湖北人/中国工程院院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教育家/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风景园林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名誉理事长/本刊名誉主编(北京 100083)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风景园林》2012第6期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