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新青年与《风景园林》杂志合作推出

论语

跃动的精灵
城市开放空间中不可或缺的色彩

杨曦 设计师,YIYU Design

在欧洲,许多城市似阳光般亲切而富有感染力,城市的味道弥漫在每个街角,让人驻足体味——巴塞罗那尤是。无论市民抑或游客,岿然的远山抑或起伏的海涛,浑然矗立的建筑抑或肆意翻滚的水花,都是巴塞罗那城市活力的载体。同时,也一定会为城市里涌现的一股不可或缺的动感着迷,她们即是同样拥有自己的生活和语言的城市居民——动物。

那里,被笑称为“巨型犬天堂”,海鸟于此无拘无束地翱翔。细细想来,她们点染在任何人们或可以或无法到达的每一处城市空间。这并未让人不适,也不必争论谁才是城市的主宰,人作为万物的一支,本能即会亲近其他生灵。因而一座人群与动物群共融的城市才更容易激发彼此的活力,亦同为相互尊重与影响的城市“房客”。

除去川流的机车,试想即便尽力也只寻得零星麻雀活动的城市,人类将是多么孤独。设计师们常为避免均质与雷同不竭余力,可惜倘若费尽心思构想的光怪陆离的城市空间最终只有人往来在其中,难道不是最大的均质?城市空间带给受众的活力与惊喜,很大程度来自于场所事件的丰富程度,而动物行为的未知性与多变性则是最有效的触发方式。她们可以打破城市冰冷而固定的界面,也可以作为人类活动和交往的助推剂,成为人工元素、自然元素、人群活动3个城市主体间灵巧的纽带。

无论是蓝天之下城市天际的整体风貌,还是被密集的建筑划隔的街道上空,鸟类的一闪而过改善了人们僵硬的视觉构成,景观也会随着鸟儿行进的方向延伸开来,引发天空山海映衬下的视觉愉悦。同样,无论在城市大草坪还是硬质广场等开放空间,大大小小的宠物们的活动也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场所的魅力不仅来自花草,也同样源于其间自由追逐的宠物和闲适交谈的人们。

不过,倘若抛开习惯的观察者视角,或许可以察觉动物对城市的观察和需求与我们有太多不同。巴黎一位艺术家认为,在都市里的人若不谦虚地低下身来,将会有许多可惜的盲点。可以肯定,巴塞罗那的城市设计者们在这座浪漫的城市中展现了这种谦虚的品格。浪漫总是伴随温馨流露,人文关怀是各个令人动容的城市无不具有的生命基础。设计师精妙的考量和设计不仅可以为生存空间狭小的城市动物提供栖息之所,也会增进人与动物的沟通和共融,这在城市绿色空间中尤为重要。

达尔哥诺·玛公园(Parc Diagonal de Mar)是诠释米拉耶斯·塔格利亚布(EMBT)建筑事务所城市空间理念的代表作,充满想象力的她是写意的,却在粗线条中蕴含着不同的层次与细腻的局部。雕塑般的场地塑造所呈现的平静与张力反而散发着亲和的气息。公园没有经过化学处理过程的自然水体更适宜于各种两栖类、甲壳类和鱼类生物的生长[1]。沼泽泥地和台阶式种植池,增加了滨水景观层次,也为更多自然生物提供了生存环境。

园中大量标志性钢构架延续了巴塞罗那公共空间的艺术气质,它们有的具有喷雾降温及造景功能,有的夸张地缠起了巨大的花瓶,尤为精妙的是这些也为鸟类停留栖息提供了空间。钢架之下,设计师恰到好处地放置了一系列与之相配的座椅,座椅被巧妙地设计成带有一定仰角,人坐在上面会自然地放松身体,仰头将视线引向上方——湛蓝的天空下弯曲有力的钢架和交织的钢丝“琴弦”。停留在其上的鸟儿仿佛琴弦上奏出的一个个音符,跳动着,伴随着起伏的咕咕的声响,弹指间便击中了我们心中的柔软。

那遥远而美丽的城市久久回味在眼前。人与动物相互尊重与感知,为一个城市的魅力平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城市的景观设计不应仅是视觉与功能主导的产物,一个多元的而富有生气的开放空间更是设计师思考的重点。时代的变迁没有吞噬巴塞罗那的文化和精神,反而时时让人感受着由衷的温存与谦逊。这是一种包容,一种面对自然与人工、历史与变革的人文情怀。这种情怀让人不觉间便已爱上这个城市和她的生活,正是这爱也只有这爱,让这种精神无私的晕染在城市的每一个处细节、滋养着每一个生灵。

参考文献:

[1]金云峰,王霆.多层次的景观设计——西班牙达尔哥诺马公园[J].园林,2007,(1):26-27.

 

 

大数据时代的风景园林学

贾培义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风景园林中心学术科研主管

大数据(big data)是这两年最火的词了,在信息科学领域,大数据的作用在于“对海量资料在合理时间内撷取、管理、处理,起到辅助决策的作用”。其意义不在于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而在于对这些有意义的数据进行专业化的处理。通常认为,大数据的特点是4V:Volume(海量数据)、Velocity(处理速度)、Variety(多样性)、Veracity(真实性)。

大数据的挖掘和利用会对许多行业产生令人难以意料的影响,甚至带来变革性的发展。如影视剧的制作自有其原则和规律,但网飞公司(netflix)通过对数以千万计的网络观众使用行为产生的海量数据进行研究和挖掘,分析出观众的口味、喜好,然后据此选择剧本、导演和主演,拍摄出了大热剧集《纸牌屋》。在这一案例中,大数据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对于风景园林学而言,如何面对日趋复杂的环境、社会与人的关系问题,如何处理 “软”与“硬”的学科取向,都是决定行业发展方向的重大课题。大数据的理念或许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如果说大数据对其他行业而言,核心意义在于技术和产品的创新;那么对于风景园林学而言,其意义更在于专业人员思维和意识的更新。相对于数据的获取、管理和处理,风景园林人更需要的是对已存在或可获得的大数据进行专业化应用的理解力和洞察力。

事实上,气象、土壤、水利、环境、交通等领域的信息和数据一直是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基础,数据分析也在风景园林中有着一定的应用(如麦克哈格提出的千层饼叠加分析)。但获取什么样的数据、如何利用这些数据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形成进一步支撑,依然是有待解决的课题。大数据的特点中,Volume(海量数据)、Variety(多样性)、Veracity(真实性)对风景园林学有着重要意义。如场地土壤的相关资料中,是否能获得更加详尽的土壤类型、pH值、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孔隙度、病虫害、微生物、各类污染物含量等各类数据,将对场地设计施工的水平和质量产生重大影响。

风景园林学的大数据是全方位体现的。海量数据(Volume)既可在各类数据的总量上得到体现,也可体现在单种数据的高频度、高密度上;数据的多样性(Variety)主要体现在各类影响因子上,但单一数据也存在着多样性解读的情况,如降雨量数据可用来进行雨洪管理的设计,也能用于植物景观养护用水的估算;数据的真实性(Veracity)则需要从数据获取途径、处理方法等方面进行考虑。此外,技术的发展、设备的普及也使得获取未知数据成为可能,例如可通过智能手机获取人们在开放空间中的行为特征,以便做出更合理的设计。

传统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主要依靠主观的理性经验和感性创作,面对越来越多的影响因素,会有力不从心之感。多学科交叉综合解决问题的学科发展路径已经形成共识,但这种交叉不应停留在画模式图和分析图的阶段,真正去利用多样性的海量数据解决设计问题尚未实现。大数据概念对风景园林学的意义,在于依靠客观的理性分析来解决问题;专业性地分析多样性的海量数据,才能对错综复杂的问题找到合适的处理方式。设计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在一些情况下,依靠大数据的分析才能找到项目的核心问题并探寻解决途径。

大数据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在购物网站浏览一双鞋之后,你点击的所有网页就会不断向你推送鞋子的广告。对于风景园林学,大数据是否会对传统的规划设计带来冲击和变革?让我们拭目以待。

致谢:

衷心感谢中国环境干部管理学院的温瑀老师提供的帮助。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风景园林》2013第5期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