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兴废,世俗盛衰(上):西京洛阳的园与人

by Jul 30, 2015
by 高雅 Jul 30, 2015

原文首发于澎湃新闻: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354561

编者按:园林自古是文明高度的体现也是社会变迁的兴衰写照。北宋以前的洛阳一直是园林兴盛。如李格非的话:“繁华胜丽过尽,一时至于荆棘。天下之治乱候于洛阳之盛衰,洛阳盛衰候于园圃之兴废。”本文作者以李格非掌故谈起,框架清晰,文笔通透地写出了园林作为文明兴衰的表征,这个古今不易的道理。非常值得一读的园林文化历史佳作。

北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李清照之父李格非写了《洛阳名园记》,那年他刚结束河北的外放生涯,被召回东京任职。在那个时间点上,他却写出一本详尽介绍洛阳十九座园林的“游记”。李格非并不是想写园林间的游历,而是另有深意。具体意指为何暂不详谈,先看看那些他记下的园林。

thrive-and-decline-of-the-gardens-in-luoyang-01

洛阳当时是北宋的西京,是北宋的“四京”之一,北宋以前,已有九个王朝在此定都,宋初也险些定都于此。洛阳同样拥有宫城、皇城与外城三重城的格局。外城周长五十二里九十步,甚至比东京城还要大(外城周长五十里一百六十五步)。洛阳的宫城位于城之西北,在唐末五代时损坏较严重,后唐有所修复。直到北宋天宝年间太祖西幸,才予以大修,宫室终于能恢复壮丽,颇得赵匡胤嘉许。之后的光阴里,这些缺少人气的宫殿们旧了便修,修了又旧,直到徽宗年间再次大修,建筑悉数焕然一新,装饰上甚至比过去还要讲究。

徽宗崇宁年间,洛阳人口约为二十三万人,远少于东京百万人口的水平。洛阳虽不似集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于一体的东京那般热闹,却因其浓厚的历史底蕴,成为文人们的理想居所。再加之洛阳山川秀丽,水源丰富,且气候温和,适宜于草木的生长,那些前朝遗留下来的诸多无主荒地,因此成为园林扩建的沃土。

于是司马光、文彦博、富弼……等大批重要官员纷纷在洛阳购置田产作为第二居所,远离东京城的繁华喧嚣,乐得清静。苏辙就曾评论说,洛阳人“习于汉唐衣冠之遗俗,居家治园池,筑台榭,植草木……其山川风气,清明盛丽,居之可乐……而其贵臣巨室,园囿亭观之盛,实甲天下。”这些园林们彼此相望,门巷相连,春花秋实,修竹长杨。居住在洛阳,简直乐不思拥挤不堪的东京了。

北宋洛阳平面示意图(来源:贾珺)

北宋洛阳平面示意图(来源:贾珺)

在李格非笔下的十九座园林里,有最新却“景物最胜”的宰相富弼家的富郑公园,占了整整一坊面积的归仁园,楼殿绵延数十里的环溪,尺度惬意的刘氏园…….还有可以望见洛水奔涌往东、声与景结合得浑然天成的丛春园——李格非回忆说,他曾于某个冬月夜登上园内那座从荼蘼架探出的丛春亭,试图聆听洛水的声响,结果因为寒气入骨,只得赶紧走了—— 一个试图文艺却未遂的故事。

以及牡丹花多到吓死你的天王院花园子,那里本是一所佛寺。园内没有亭台楼阁,只有数十万株牡丹,因此老老实实地叫做“花园子”,专供赏玩牡丹使用。每当花期来临之时,洛阳全城仕女皆云集于此,满眼都是帷幕,满耳都是丝竹。花期过后,却惟余丘墟。

文彦博的东园内有一片极大的水域,若泛舟游于其上,烟波浩渺,如同置身江湖间。其中有渊映、瀍水二堂宛宛立于水中。至于那座建于邙山之麓,一切宛若天造地设、不见半分人力造就的水北胡氏园,登台四望,洛阳方圆百余里盛景尽收眼底,只见“林木荟蔚,烟云掩映,高楼曲榭,时隐时现,使画工极思不可图”。

白居易的旧园大字寺园,属于白居易时曾有“五亩之宅,十亩之园,有水一池,有竹千杆”,如今的园主张师雄(外号比较逗趣—“蜜翁翁“)只得十五亩的一半(另外一半是大字寺),将其命名为会隐园,水木犹存,楼堂却已不再。

得到李格非高度赞赏的湖园,在唐代时曾为中书令裴度的宅院。李格非借洛人口说:“园圃之胜不能相兼者六,务宏大者,少幽邃;人力胜者,少苍古;多水泉者,难眺望。兼此六者,惟’湖园’而已。”湖园兼宏大、幽邃、人力、苍古、水泉、眺望于一身。这里四时不同,景物皆好,这里百花酣,白画眩。

洛水之南的园林分布图,绿色为官僚园林集中的坊,主要分布于城东。(五代时洛阳的坊制便已解体,各坊只余坊名而已) 笔者自绘。

洛水之南的园林分布图,绿色为官僚园林集中的坊,主要分布于城东。(五代时洛阳的坊制便已解体,各坊只余坊名而已) 笔者自绘。

熙宁年间,司马光因反对王安石的新法,以写《资治通鉴》为由申请退居洛阳。其实早在仁宗朝,洛阳就已流行文人交游集会,欧阳修便曾与张尧夫、王几道等七人组成“洛中七友”。王安石变法期间,集会更加盛行,其中以反对新法的“耆英会”影响最大。此会顾名思义,是一个老年社会活动团体,以富弼为首,还有司马光、文彦博、刘几等十三个平均年龄七十多岁的老头(司马光最年幼,六十四岁)。文彦博同时组有“同甲会”,会中有司马光的哥哥司马旦;司马光也领衔组了个“直率会”。旧党们用各种会进行排列组合,频频相聚,抨击新法,洛阳于是成了旧党的大本营。

司马光的“独乐园”目睹了这一切的风云际会。独乐园的名字出处是孟子的“独乐乐,不如与人乐乐;与少乐乐,不若与众乐乐”。司马光说与人乐乐、与众乐乐乃王公大人之乐,非贫贱所及也。而孔子的乐与颜回的乐乃圣贤之乐,非愚者所及也。因此,各尽其分而安之,就是他所理解的快乐了。当他谈及自己的独乐园时,谦虚地说道“卑小不可与他园班”……

千万别信。独乐园占地面积足有二十亩——万余平方米,以现代的标准来看,离“卑小”一词相去甚远。然则与洛阳的其他豪园相比,独乐园确实是简朴的文人园风格。这点可以由李格非来证明。他记载道,独乐园中有“读书堂”数十屋,规模“小”、“亦小”,此外还有浇花亭、弄水轩、种竹斋、见山台、钓鱼庵、采药圃,形成独乐园七景,司马光一一作诗记之。李格非点出,独乐园“所以为人欣慕者,不在于园耳”。由于主人盛名在外,独乐园吸引了不少游客。春季游园时节,游客们都会给守园人一点茶汤钱,守园人因此还发了笔小财。

thrive-and-decline-of-the-gardens-in-luoyang-05

明仇英,独乐园图局部(高居翰说此图有可能是仇英临摹的李公麟画作,亦有可能是仇英基于《洛阳名园记》和《独乐园记》,根据想象画就)。来源:高居翰等,《不朽的林泉—中国古代园林绘画》

明仇英,独乐园图局部(高居翰说此图有可能是仇英临摹的李公麟画作,亦有可能是仇英基于《洛阳名园记》和《独乐园记》,根据想象画就)。来源:高居翰等,《不朽的林泉—中国古代园林绘画》

园林们见证着时代更迭。唐宋之际的大变革,不仅改变了选仕途径、文化气象,其一个小小的副产物,便是对园林风格的影响。在财富集中的门阀贵族社会,拥有大量田地的贵族们能够建造并雕琢规模庞大的园林。唐以前的园林动辄绵延数十里,把山川河流都能收入囊中。及至唐朝,面积已经逐渐缩小,占据一坊面积的园林已经算大的了。

经由五代,进入宋朝,财富的拥有阶层愈发扩大,园林从帝王和门阀贵族家的禁地逐步走入寻常人家,不仅官僚士大夫能修建自己的园林,就连富有的商贾也能造园。园林逐步走入城市,缩小规模。其风格从包揽山川疏阔转变为空间造景,真山变为土山、甚至是石山,水面从湖面缩小为水池。从李格非的《洛阳名园记》可以看到,当时的园林理念已经是收敛性的了,开始打造曲折缠绕的空间。如刘氏园,能在狭小的台上布置多种建筑——“楼横堂列,廊庑回缭”。

建筑与园林的一儒一道,体现着文人世俗与精神生活之间交锋的现实。建筑需按等级规制修建,遵循的是儒家思想,园林则充满着对仙境的诸般想象,对他世的向往,对内心的寻索。有了园林,文人们开始把内在需求浸透于外在园林的营造中去,虽“不得不”入仕,在红尘中打滚,却还好能退居小园,寄情于园内“山水”,并用松、竹等植物象征情怀。这些以陶渊明、王维为偶像的士大夫们,在属于自己的微观自然中,体会着委曲求全版的隐逸生活。文人精神从“放”到“收”的转变,在此可见一斑。

园林本身就是时代更迭。“繁华胜丽过尽,一时至于荆棘。天下之治乱候于洛阳之盛衰,洛阳盛衰候于园圃之兴废。”李格非如此作结。隋唐时期,公卿贵戚们在洛阳的豪宅共有千余所,如今园景只余废墟、楼台沦为灰烬。公卿大夫们一心想要退于园林之中,却忘了自身与时局共进退。即使姹紫嫣红开遍,却只能付诸断壁颓垣。今朝的盛景,也会沦为明朝的废墟。李格非写作此文的深意,便是如此。离乱之殇,就在三十年后。

 

参考资料:

  • 【宋】李格非,洛阳名园记
  • 【清】徐松辑/高敏点校,河南志,中华书局
  • 高居翰、黄晓、刘珊珊,不朽的林泉—中国古代园林绘画,三联书店
  • 周宝珠,北宋时期的东京洛阳,史学月刊,2001年第4期,p109-116
  • 贾珺,北宋洛阳私家园林考录,中国建筑史论汇刊·第十辑
  • 汉宝德,物象与心境—中国的园林,三联书店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

高雅

高雅,城市规划师,专栏作家,致力于城市相关的书写,尤其对历史边角料的挖掘乐此不疲。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高雅

高雅,城市规划师,专栏作家,致力于城市相关的书写,尤其对历史边角料的挖掘乐此不疲。

跨学科教育 上海 弗吉尼亚大学 UVa Prof. Nigel Cross 参数化设计 美术馆 风景区 植物园 龙安寺 加州花园 可持续化 盐湖城 交通节点 Xeritown 如园 纽约 苏州古典园林 儿童 钓鱼岛 沙龙 低能耗 枯山水 论坛 铁路 TOPOS 就业 图解 AGER 人文 Gleisdreieck 河流 风景园林学 普渡大学 骑行 王劲韬 联谊 京津冀 碛口古镇 迪士尼 Disney 贝聿铭 LEPC 方塔园 西班牙 调查问卷 鹈鹕湾 新西兰 步行街 旅游 湿地 日本 设计竞赛 五角大楼 俞昌斌 数字景观 冯纪忠 Malden 什刹海 禅意 海平面上升 商业建筑 区域园林 洛阳 罗马奖 Media Ship 何巧女 多样性 德国市民花园 设计研究 Prof. Loidl-Reisch 自杀 银泉市 Silver Spring 风景园林新青年,就在你身边 可持续 雪铁龙公园 IFLA 城市建设 反思 护栏 Jack Ahern 韩国 国家公园 雕塑公园 水盒子 康奈尔大学 场所 法国 风景园林学会2013年会 TAMU 技术 保护 三倾园 Michael Van Valkenburgh and Associates 视觉文化 清华 世界风景园林师高峰论坛 会议 散步道 考研 德国 北林 开放空间 枡野俊明 绿色屋顶 托马斯·丘奇 安友丰 华盛顿 Gesche Joost 垃圾 证书 佛罗里达 深圳前海 英国 风景园林学会2015年会 设计未来城市 客座教授 苗木 野生动物廊道 长椅 便携 原子城 洪盈玉 政治 维吉尼亚理工大学 机场 香格里拉植物园 现代主义 铺装 空气污染 2012IFLA亚太区会议 禅修 流浪汉 公园 碳补偿林 9.11 Brownfield 牛雄 理论 GSD Stoss Landscape Urbanism 种植 景观都市主义 张乔松 马萨诸塞大学 UMass 经典 绿色设计 学习方法 地域性景观 马克 生态 翻译 Kingston University Ruggeri 建筑 孟兆祯 城市空间 Juergen Weidinger 鹿特丹 园博会 视频 铺地 SANAA 墨西哥 购物中心 概念方案 RTD WEST8 创业 朱胜萱 卡尔维诺 ASLA学生奖 实验 风景园林月 青海 朱育帆 台湾 玛莎·施瓦茨 批评 布鲁克林 地震 多伦多 环境效应 历史理论 ASLA 公共交通 志愿者 狼牙山 Prof. Gesche Joost 手绘 合作 游乐场 IGA Greenway 迪拜 植物 北京 行业 几何 NITA 美国 Dr. Rosan Chow 工程 年会 巴塞罗那 毛细水 James Corner 教育 环境 logo 新加坡 Peter Walker 西安世园会 水景 绿色基础设施 住宅花园 意识形态 太阳能 Vertical Greening Systems LABash 刘秀晨 张唐景观 喷泉 伊利诺伊大学 UIUC 宋晔皓 庭院 万科 树屋 矶琦新 瑠公圳 BIM 雨水 竞赛 北角公园 保研 古根海姆博物馆 Mader 安藤忠雄 SWA Diana Balmori 低收入住宅 Ron Henderson 棕地 灾后 教学元素 预制混凝土 地砖 自然文化资源 陈俊愉 托滕堡公园 ARC 纪念碑 设景 新青年读老经典 夏成钢 风景园林 滨水 展览 设计展 辰山植物园 Julius Fabos 王欣 公益 LIM 留学 摄影 广州市绿化公司 广场 城乡 韩炳越 珊瑚礁 自然观 捷得国际 哈普林 halprin 毕业设计 职业实践 人居环境 城市景观 钢笔画 檀馨 绿道 讲座 非言述性和默会性知识 布鲁克林大桥 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 Prof. Wolfgang Jonas 中央公园 马晓暐 城市 2012IFLA 成范永 纪念性景观 裁员 盆景园 书评 北欧 经验 天津大学 文化景观 可持续城市 数字图解 纵向耕作 日本设计 校园 北川 世博 国际风景园林师高峰论坛 雨洪管理 Hans Joachim Mader 希望小学 泰山 年报 土人景观 宾夕法尼亚大学 新年 MLA 维格兰 公共花园 绿墙 香港 雕塑 LAM 布法罗河湾散步道 首尔 种植装置 加拿大 博士 华南 水文 buffalo 欧洲 清华同衡学术周 2013北京园博会 迪士尼音乐厅 Waterboxx 历史 西方建筑 沃夫岗·哈勃 花园 空间 数字化 老人 休斯顿探索公园 沥青 城市雨水 哈佛 挪威 Prof. Jürgen Weidinger 鸟类 居住区 幻觉 岭南园林 南湖中央公园 永昌河 Vista Hermosa 教学